随着“贞观泥”产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工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长安城外的渭水河畔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官办水泥工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还能方便地为京师庞大的建设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泥供应,包括驰道的铺设、宫室的建造、官员宅邸的修建以及城墙的修补等等。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工坊的规模巨大,需要招募大量的工匠和力工,而且待遇优厚,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然而,这原本是一件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益处的好事,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原来,长安城内原本就有几家规模较大的石灰窑和砖瓦窑,这些窑主们与本地的豪强甚至某些小官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水泥的出现,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特别是在规模化生产之后),给他们的传统生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各位,工部这‘贞观泥’坊一开,咱们的石灰、青砖谁还要?这是要断咱们的生路啊!”一个肥头大耳的窑主在密室里对众人说道。
“没错!绝不能让他们那么顺当!”
“可是…那是工部的产业,有陛下支持,咱们能怎么办?”
“明着对抗自然不行。”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响起,是个与某吏部小官有亲的师爷,“但可以给他们制造点麻烦。他们不是要招工吗?咱们可以…”
他压低声音,说出了一条毒计。
翌日,工部在渭水畔设立的招工点前,人头攒动。许多贫苦百姓和闲散劳力都想来谋个活计。然而,很快就有几个地痞流氓模样的人混在人群中,开始散布谣言:
“别去!听说那水泥坊里干的活折寿!粉尘吸多了肺就烂了!”
“工钱说的好听,到时候肯定克扣!”
“就是,官府的活儿最累人,还不把咱们当人看!”
“还不如去王老爷的石灰窑呢,虽然钱少点,但安稳!”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真正想要去报名应聘的老实工匠们,也遭受到了一些不明身份之人的威胁和恐吓。这些人手段卑劣,有的在夜里偷偷在工匠家门口留下恐吓信,有的则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工匠进行言语上的威胁,使得这些原本满怀期待的工匠们心生恐惧,不敢再去应聘。
如此一来,招工的进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工部的官吏们对此情况愤怒不已,却又因为找不到明显的把柄而束手无策。眼看着新工坊的建设因为人手不足而面临延误的风险,他们心急如焚。
然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阎立德的耳朵里。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传统利益集团在暗中作祟,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阻止新技术的推广。阎立德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他当机立断,一方面下令工部加强招工点的护卫力量,确保工匠们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他亲自起草了一份奏疏,准备向皇帝禀报此事,请求朝廷给予支持,以严厉打击这种阻碍新技术推广的恶劣行径。
至此,新旧产业之间的利益冲突终于开始浮出水面,一场激烈的较量似乎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