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张潇一一如往常来校场练枪。
汗水浸湿了鬓角,顺着她绷紧的下颌滴落,每一次刺、扎、撩、拨都带着破空锐响。
她没有好高骛远,先是从最基础的技法练起,一遍遍打磨。
“喝!” 一声清叱,枪尖一点赤芒如星,随着她拧腰送臂的刹那刺出!
“嗤啦——”
空气被撕裂的锐响中,凝练的火焰竟在枪尖前方凝出出尺许长的赤色凤凰,双翼怒张,带着无尽的威势狠狠冲向前方铁木桩。
“轰!”
木桩应声爆裂,凤凰虚影骤然溃散,化作万千流萤,焦黑的碎木裹着火星四溅。
她拄枪喘息,眼中却亮得惊人。
“尊上枪法愈发精进了。” 白佑洺大步走来,她一身利落的迷彩劲装,身姿挺拔如松,望向张潇一的目光带着由衷的敬佩。
这位神尊的勤勉与毅力,远超常人想象。
张潇一抹了把额角的汗,笑道:“纸上谈兵终觉浅,无论上不上战场,多一分本事总是好的。对了,赤龙丹分发下去后,大家反应如何?”
白佑洺眼中瞬间迸发出灼热的光彩:“姐妹们服用后,不仅再无月事拖累,几天里气力筋骨缓缓增长,更胜从前,训练时那股子狠劲,连男兵那边都看得咋舌。不少姐妹说,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浑身是劲!”
她语气激动,“末将代全体女兵,叩谢尊上恩典!”
说着便要下拜。
张潇一连忙扶住她:“能帮到你们就好。女子本就不该被这天生之困束缚手脚。让她们安心训练,未来,我要看到一支真正脱胎换骨的铁军!”
“诺!定不负尊上所望!” 白佑洺声音斩钉截铁。
结束了近一个时辰的晨练,张潇一匆匆洗漱,换上织织新制的水红色竖领斜襟纱衫配靛蓝马面裙,发髻简单挽起,插一支玉簪。
她拿起星灵玉简,一边快速浏览各部晨报摘要,一边用了几块点心就当早膳了。
随后,她便赶往明正堂。这里是道场为官吏及储备人才设立的学堂,用于各种学习培训。
张潇一隐身在一角落里,与百人团一起听着台上温体仁讲授《历代制度沿革与利弊析微》。
“……故而,秦朝行郡县制,虽有收权的效果,却失去封侯们替天子镇守四方的屏障,陈胜、吴广一呼,天下土崩瓦解,实则是因地方毫无制衡之力……”温体仁声音清朗,引经据典,剖析鞭辟入里。
张潇一凝神细听,治国理政的学问浩如烟海,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
温体仁确实有真才实学,对历代典章制度的得失利弊看得透彻,讲到某些史书未载或语焉不详的宫廷秘闻、政策背后的博弈时,他也会略带保留地提及一二野史传闻。
“……坊间有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席间暗藏玄机,非仅言辞动情,更有……”温体仁声音压低几分,带出一丝神秘。
张潇一在角落听得眼睛微亮,这些带着烟火气和权谋味道的“边角料”,往往比正史更能让她窥见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幽微,她听得津津有味,暗自咋舌。
治国,果然如同烹小鲜,火候、佐料、时机,差之毫厘便谬以千里。
执掌一方生杀予夺的重担,逼着她必须快速成长,在无数个这样的清晨汲取养分。
近两个时辰的课程结束,张潇一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知识塞得满满当当。
她揉着额角走出明正堂,午后的阳光刺得人有些眩晕。
前往万象殿的路上,恰好遇到青灵与织织。
“母神,课业可是艰深?”青灵见她神色,关切问道。
张潇一摇摇头,感叹道:“艰深倒不怕,只是越发觉得治国不易。温先生学问精深,剖析透彻,今日所闻野史,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她顿了顿,脸上带着一丝玩味,“不过,他倒是适应得快,竟真安心在这明正堂做起了夫子?”
“听说还在研读我道场新出的《新政要义》和《道场律例》,准备参加吏部的公考?”
织织优雅地迈动着四条步足,说出自己的见解:“他是个聪明人,深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道。崇祯多疑,忌惮大臣结党,他便投其所好,左右逢源。如今母神看重实务革新,他便迅速调整,研读新学,力求展现出母神需要的样子。这样的人,懂得审时度势,利用价值不小。”
张潇一闻言轻笑:“是啊,所以历史上说他是歼佞权臣,十个里有九个骂。可在上位者眼中,这样的人,只要用对了地方,用好了缰绳,未必不是一把利刃。崇祯把他留在这里当个联络使,怕是打错了算盘,反倒给我们送了个‘人才’。”
她语气平静,带着洞悉世情的通透。
忠与歼,有时不过是立场与角度的标签。
三人边说边行,穿过白玉京仙气缭绕的廊桥殿宇,来到位于中央的万象殿。这里是道场的权力中枢,张潇一日常理政的偏殿便在其中一间。
殿内光石柔和,巨大的青圭鉴悬浮一侧,其上光影流转,显示着各地汇总的要务简报。
案几上已贴心罗列出今日要做的事,张潇一收敛心神,在案后坐下。
她拿起文簿,第一条是户部关于新占地区田亩清丈与初步分配方案的请示。
崇祯回京没多久便颁发圣旨,承认太一神尊的合法性,还把关中秦王封地,划分给张潇一,言明是神尊道场。
对于这样的示好,张潇一直接笑纳了,不费一兵之力就能让地盘扩大,何乐不为?但这不影响她一心要推翻大明,重建新的世界。
她意念直接沉入星灵玉简,仔细阅读,并调出相关舆图和前期数据对比,沉吟片刻,迅速回复:“原则可行,然需详查隐田及小户实际困顿,分配与华阴相同,以示公允。另,累进税率起征点再议。”
下一份是兵部《护道军火器营建设及新式火器列装规划》以及全军大比细则。
她着重看了新兵来源审查,回复:“按规划募兵、换装。火器坊产能需要同步提升,工部协调。另,大比优胜者超凡军团遴选名额,女男比例五五。”
工部给出《白玉京二期营造(藏书阁、百工坊)及关中水利疏浚草案》。
“营造草案原则可行,细节发回工部再议。水利疏浚乃民生根本,急务!预算单列,优先保障,责成工部即刻勘测,秋收后动工。”
礼部《各州县蒙学堂推广及师资筹备章程》。
“推广步骤可行。协同工部优先建设学堂,师资招募,考核须从严,教材尽快印发补足。”
一份份文书在她手中流转,批阅,决策。
涉及钱粮、人事、工程、律法……事务繁杂,却容不得丝毫马虎,她神情专注,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快速书写。
权力带来的不仅是尊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时间在笔尖和光影中悄然流逝。
待处理完最后一份紧要公文,日影已微微西斜。
张潇一长长舒了口气,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脖子。
她没有立刻起身,而是铺开一张宣纸,取过一支兼毫笔,蘸饱了墨。
摒除杂念,她悬腕运笔,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又写了几句勉励的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工技艺,皆可成道”。
笔锋沉稳有力,一横一竖间筋骨刚劲,气韵流转,透着磅礴之气,已有自成一派的风骨。
这是她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未来道场学子的期许。
练了约莫半个时辰,她挑出几张最好的,小心卷好。
“寻苓”她唤道,“将这些字,连同之前选好的明德楼、格物楼那几个字,一并送去工部。告诉他们,学堂内部既已装修妥当,牌匾之事,可以着手按此字样镌刻了。”
温寻苓是今日偏殿当值之人,负责张潇一与其余部门对接。
“是,尊上。”温寻苓恭敬接过字卷。
看着温寻苓离去,张潇一走到窗边,望向白玉京下方渐渐笼罩在暮色中的华阴县城。
灯火次第亮起,光轮蒲公英柔和的光晕点缀着街巷。
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
从刚入社会的大学生,到如今执掌一方的神尊,这条路,是她咬着牙,在无数个如同今日这般充实到疲惫的晨昏里,一点一点,跌跌撞撞,却又无比坚定地走出来的。
日进一寸功,便是通天路。
她握了握拳,眼中光芒更盛,前路漫漫,而她,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