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四九城的天高远而湛蓝,几缕薄云悠然飘过。
何雨柱站在四合院中,仰头望着这片宁静的天空,心中却波涛汹涌。
“哥,你今天怎么起这么早?”
何雨水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走出来,看见哥哥站在院中,不由得惊讶。
何雨柱转过身,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雨水,今天是个好日子。”
确实是个好日子。
他刚刚收到两封信,一封来自南方,厚厚的,是陇平寄来的;
另一封来自北方,薄薄的,是特殊渠道送来的战报。
他没有立即拆开,而是将它们揣进怀里,对妹妹说:“去,把爸妈叫起来,今天我来下厨。”
何雨水眼睛顿时亮了:
“真的?哥你都多久没下厨了!我这就去!”
看着妹妹欢快的背影,何雨柱摸了摸怀中的信件,深吸一口气。
空气中已经能嗅到秋收的气息,虽然身在京城,但他仿佛能闻到千里之外稻浪翻滚的芬芳。
他走进厨房,系上那件已经有些发白的围裙。
手指触摸到熟悉的厨具,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这些日子忙于各种事务,他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为家人做一顿饭了。
何大清和张小娥被女儿叫醒,听说儿子要下厨,也都感到诧异。
“柱子这是怎么了?
自打他挑起技术革新办公室的大梁,就没见他摸过锅铲了。”
张小娥一边穿衣一边嘀咕。
何大清抽着旱烟,眯着眼睛:“
孩子有心事,或者有喜事。等他愿意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厨房里,何雨柱已经开始准备食材。
他手法熟练,刀起刀落间,萝卜已成均匀细丝;
面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旋转、伸展、折叠,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精准。
他决定做一桌丰盛的菜肴:麻婆豆腐、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还有他最拿手的开水白菜。
每一道菜都需精心烹制,正如他这些年精心布局的每一件事。
“需要我帮忙吗?”
何雨水探头进来,眼巴巴地看着。
“来得正好,帮我把这些葱姜蒜切了。”何雨柱头也不抬,专注着手里的活计。
厨房里渐渐弥漫开诱人的香气,何雨水一边切菜,一边偷偷观察哥哥。
她发现今天的何雨柱格外不同,眉宇间那种常年紧绷的神色松弛了许多,嘴角甚至不时微微上扬。
“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何雨水终于忍不住问道。
何雨柱笑了笑,从怀里掏出那封厚厚的信:“陇平那边来信了。”
“陇平?是你资助的那个研究水稻的同志吗?”
何雨水想起来了,哥哥曾经大力资助过一个农业科研项目。
“正是。”
何雨柱手上不停,将豆腐切成整齐的小块,“他去南方找到了那种特殊的水稻植株,研究取得了突破。”
何雨水还没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只是点点头:“那很好啊。”
何雨柱看她一眼,决定暂时不透露更多。
这消息太过重大,他需要先独自消化。
事实上,当他今早读到陇平的信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信中说,他找到了那株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经过试验,终于培育出了高产新品种。
今年大规模试种,刚刚收割完毕,亩产竟然突破了千斤!
亩产千斤!
何雨柱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现如今龙国水稻平均亩产不过三四百斤,这几乎是三倍的提升!
若是能在全国推广,龙国将从此告别饥荒,数以千万计的人不会再挨饿。
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继续专注做菜。
锅中的油热了,下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再加入肉末煸炒,香气顿时四溢。
何雨水咽了咽口水:“哥,你做的麻婆豆腐永远是最好吃的。”
何雨柱笑了:“好吃就多吃点。今天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庆祝水稻丰收?”何雨水歪着头问。
何雨柱但笑不语,将豆腐下锅,加入高汤炖煮。
另一口灶上,红烧肉正在慢火煨着,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泽红亮诱人。
这时,第二封信的内容也浮现在他脑海中。
那是关于半岛战场的消息。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何雨柱就通过隐秘渠道向前线输送物资。
不是通过官方途径,而是借助他在这些年经营起来的人脉网络,将药品、食品、衣物等急需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最新的消息是,由于后勤保障得到改善,我军在最近一场关键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歼灭敌军,收复了重要阵地。
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军事上的,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也为正在进行的谈判增添了筹码。
何雨柱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在其中的作用,甚至连家人也不知道。
这是他深藏心底的秘密,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柱子,做什么好吃的呢?香得我都睡不着了!”
张小娥走进厨房,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慈爱。
“妈,今天就等着吃好的吧。”
何雨柱笑着将蒸鱼从锅里取出,淋上热油和蒸鱼豉油,刺啦一声,香气扑鼻。
何大清也踱步进来,抽着旱烟看着儿子:
“单位不忙了?今天有闲心下厨。”
“再忙也得陪家人吃饭不是?”
何雨柱避重就轻,“爸,您尝尝我新学的白切鸡做法。”
一家人在厨房里聊着家常,气氛温馨。
何雨柱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手中的锅铲翻飞,一道道美味佳肴陆续出锅。
最后一道是开水白菜。
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极其考验功夫。
要用老母鸡、老鸭、火腿、干贝等熬制高汤,再经过多次过滤和沉淀,直到汤清如水,却滋味浓郁。
白菜只取最嫩的菜心,用高汤反复淋烫,直至入味。
当何雨柱将这道菜端上桌时,全家人都惊叹不已。
“这真是…...白菜?”
何雨水不可思议地看着那碗清汤中的几瓣白菜,汤色清澈见底,不见一丝油花,却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气。
“尝尝看。”何雨柱自信地笑道。
四人围坐桌旁,何雨柱为每人盛了一碗米饭。
那是普通的龙国大米,但今天,在何雨柱眼中,这碗米饭有着非凡的意义。
“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吗?”
何大清抿了一口小酒,再次问道。
何雨柱放下筷子,郑重地说:“爸,妈,雨水,你们还记得我资助的那个水稻研究项目吗?”
三人点头。
“今天收到消息,他们的研究成功了。”
何雨柱声音平静,但眼中闪烁着光芒,“新品种水稻,亩产超过了一千斤。”
一时间,饭桌上寂静无声。
“多、多少?”
何大清手中的酒杯差点掉落。
“一千斤。”
何雨柱重复道,“而且这是在普通农田里的产量,不是试验田的特殊情况。”
张小娥捂住嘴,眼中泛起泪花:“天啊,那得养活多少人啊.…..”
何雨水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虽然不务农事,但也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这是真的吗?哥,你没骗我们?”她不敢相信地追问。
何雨柱点头:
“千真万确。陇平同志的信就在这里。”他从怀中取出那封信,递给父亲。
何大清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是陇平激动而又详细的汇报,记录了从寻找野生稻到杂交试验,再到大规模种植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和感激,多次提到没有何雨柱的资助和指点,这项研究不可能成功。
“好,好啊!”
何大清读完,连声叫好,老眼湿润,“柱子,你做了件大好事!天大的好事!”
张小娥擦着眼泪:“这下好了,再也不会有饥荒了,再也不会有孩子挨饿了…...”
何雨柱看着家人激动的反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轻声说:“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要在全国推广种植,还需要时间。但这无疑是龙国农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难怪你今天这么高兴,亲自下厨。”
何雨水终于明白过来,“这确实值得庆祝!”
何雨柱笑笑,没有说出另一个好消息。
那个秘密,他将继续保守下去。
一家人开心地享用着美食,话题都围绕着水稻增产带来的美好前景。
何大清甚至开始计算一亩地产一千斤,十亩地就是一万斤,一个村子能多收多少粮食...…
饭后,何雨水帮着收拾碗筷,突然想起什么:
“哥,你之前怎么知道那种野生稻在哪呢?
我记得你还特意指点陇平同志去那里寻找。”
何雨柱顿了顿,随即笑道:
“我在一些古籍上看到过相关记载,加上自己对农业有点研究,就猜测那里可能有我们需要的野生稻种。”
这自然是托词。
事实上,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那位“杂交水稻之神”在哪里发现那株关键野生稻的。
他只不过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陇平而已。
但这些,他永远无法向任何人解释。
收拾完厨房,何雨柱独自来到院中。
夜幕已经降临,繁星点点,秋风送爽。
他望着星空,心中思绪万千。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这么久,他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能够为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贡献什么。
如今,至少在粮食安全方面,他推动了一项本该在多年后才出现的突破。
而这只是开始。
他心中还有更多计划,更多想法,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去实现。
“哥,想什么呢?”
何雨水端着一盘水果走过来。
“在想未来。”
何雨柱接过妹妹递来的苹果,咬了一口,清甜多汁。
“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对吧?”
何雨水仰头望着星空,眼中充满希望。
“当然。”
何雨柱坚定地说,
“我们会吃饱饭,会富强起来,会不再受人欺负。
这一切,都在不远的前方。”
何雨水似懂非懂地点头,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哥哥的话,但她相信哥哥的眼光和判断。
这些年来,何雨柱做的每一个决定,最终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对了哥,下次我生日,你还能下厨吗?”何雨水趁机提出要求。
何雨柱笑了:“看你馋的。好,答应你,下次你生日,我亲自做一桌好菜。”
“太好了!”何雨水欢呼起来。
夜深了,家人陆续睡下。
何雨柱却毫无睡意,他拿出纸笔,开始给陇平回信。
在信中,他首先表达了热烈的祝贺,然后详细询问了新品种水稻的特性、适应性和推广可能遇到的困难。
他承诺将继续提供资金支持,并建议陇平尽快扩大试验种植范围,同时注意保持种子的纯正性。
写到这里,何雨柱停顿了一下,思考是否要提出那个建议。
最终,他还是写下了:
“陇平同志,我认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建议你尽快整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报告。
必要时,我可协助联系农业部门的相关领导,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
粮食安全事关国本,应当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封信时,东方已经泛白。
何雨柱毫无倦意,反而精神焕发。
他走出房门,深吸一口清晨新鲜的空气。
街角传来卖早点的吆喝声,炊烟袅袅升起,整个城市正在苏醒。
何雨柱信步走到街上,买了几份报纸。
头条新闻果然是半岛战场胜利的消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他微微一笑,心中充满自豪。
回到院中,他开始晨练。
一套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心中却在规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粮食问题有了突破,接下来应该在哪些领域发力?工业?科技?教育?
练完拳,何雨柱看到父亲何大清正在院中修剪花草。
“爸,起这么早?”他打招呼道。
何大清放下剪刀,看着儿子:
“柱子,你昨晚说的那个水稻的事,我思来想去,觉得这事关重大。
你得确保这个消息传到该听到的人耳朵里。”
何雨柱点头:“我已经在做了。爸您放心,这件事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何大清满意地点头:“你办事,我放心。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深意,我看在眼里。”
何雨柱有些惊讶,他从未意识到父亲如此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
“别那副表情。”
何大清笑了,
“我是你爹,还能不了解你?我看得出来,你不是盲目投资,你是真的相信那件事能成。”
何雨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爸的信任。”
“不过,”
何大清话锋一转,“这么大的事,你就没什么别的打算?比如.…..见见相关领导?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功绩啊。”
何雨柱摇摇头:“功劳是陇平和科研团队的。我只不过出了点钱,提供了点思路而已。
重要的是让龙国百姓吃饱饭,而不是谁得了功劳。”
何大清凝视儿子良久,最终欣慰地点头:
“好,好!我儿有胸怀,有格局!何家以你为荣!”
这时,张小娥也起床了,听到父子对话,接话道:
“可不是嘛!柱子从小就心善,见不得人受苦。
听说那年旱灾,他宁可自己饿肚子,把吃的分给逃难来的孩子。”
何雨柱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妈,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过去的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
张小娥坚持道,“你现在有能力了,帮助更多的人,妈支持你。”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何雨柱倍感温暖。
在这个时代,他不仅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还拥有了温馨的家庭作为后盾。
早饭后,何雨柱前往单位。
找到助理,让他搜集农业相关的资料。
助理一头雾水,前不久何工还在研究电子产品。
这是要研究农业机械了?
助理疑惑,也问出来。
何雨柱微微一笑:“很快你就会明白。相信我,这将是未来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他没有透露水稻增产的消息,因为这个消息尚未公开。
但他必须提前布局,为即将到来的农业革命做好准备。
会议结束后,何雨柱独自在办公室沉思。
他拿出一张纸,开始勾勒未来的蓝图:
要推动农业机械化,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秘书进来通报:“何总,有一位姓王的先生找您,说是农业部的。”
何雨柱挑眉,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他立即起身:“快请进来。”
来的是一位五十多岁、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是农业部科技司的王司长。
“何同志,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王司长开门见山,“我通过一些渠道得知,您资助的水稻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何雨柱请对方坐下,倒上茶:
“确实如此。陇平同志领导的团队很不简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王司长激动地前倾身体:
“亩产千斤,这是真的吗?我们已经太久没有听过这样的好消息了!”
“千真万确。”
何雨柱肯定道,“我这里有详细的报告和数据,您可以看看。”
他拿出陇平的信和相关资料,递给王司长。
王司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越看越激动,手都有些颤抖。
“太好了!这太好了!”
他连声道,“何同志,您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龙国千百年的粮食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何雨柱点头:“我明白。正因为明白,所以才全力支持这项研究。”
王司长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
“我代表农业部,代表全国人民感谢您!
如果没有您的资助,这项研究可能根本无法进行!”
何雨柱谦虚地摇头:“功劳属于科研工作者,我只不过是提供了些许支持而已。”
“您太谦虚了。”
王司长正色道,“我知道,不仅是资金,您还在关键方向上提供了指导。
陇平同志在初步报告中提到了这一点。”
何雨柱有些意外,没想到陇平如此坦诚。
他原以为这位科学家会更多强调自己的贡献。
“王司长,现在最重要的是推广这项成果。”
何雨柱转换话题,“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协调。”
“当然!当然!”
王司长立即表态,
“我回去就向部长汇报,尽快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核实和评估。
一旦确认,立即启动全国推广计划!”
两人又详细讨论了后续工作的方方面面。
何雨柱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培训农技人员、制定补贴政策等,每一条都切中要害,令王司长惊叹不已。
“何先生,您对农业的了解之深,令人佩服!”王司长由衷地说。
何雨柱笑笑,没有解释。
作为穿越者,他见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自然能够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送走王司长后,何雨柱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繁忙的街道。
人们行色匆匆,为生活奔波,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一个关乎每个人饭碗的重大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这时,秘书再次敲门进来:“何总,有您的电话,说是从半岛前线来的。”
何雨柱心中一紧,立即接起电话。
话筒那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用的是事先约定好的暗语。
何雨柱听完,简单回复:“明白,继续按计划进行。”
挂掉电话,他长舒一口气。
又一个好消息:由于物资及时到位,我军伤员死亡率大幅下降,战士们士气高涨。
双喜临门。
何雨柱决定,今晚再次下厨,为家人做一顿更加丰盛的晚餐。
这一次,他不仅要庆祝粮食增产,还要默默庆祝前线的胜利,庆祝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迈出的每一步坚实的步伐。
窗外,阳光正好,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何雨柱知道,艰难的日子还未完全过去,但曙光已经显现,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不仅是田野里的丰收,更是一个民族的丰收,一个国家的丰收。
而他,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为之贡献一份力量。
今晚的餐桌,将承载着不止是美味,更是一个时代的希望与梦想。
而何雨柱的厨艺,将化为一种仪式,致敬这个正在发生伟大变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