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初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琉璃瓦,将紫宸殿映衬得更加肃穆寒冷。李琮独自站在殿内巨大的西域舆图前,目光却并未落在那些山川城池之上,而是仿佛穿透了宫墙,落在了西北那片风雪交织的土地上。
萧煜那份字字千钧的请罪奏报,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愤怒吗?自然。被触及的帝王尊严,被辜负的信任,都让他胸中憋着一股郁气。但更为强烈的,是一种混杂着审视、权衡,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的复杂情绪。
“以其战功,抵苏氏之过……”
李琮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萧煜这是在用他几乎用命换来的功劳,为苏芷柔博一条生路,更是将他自己所有的前程与忠诚,都摆上了赌桌,赌他李琮并非刻薄寡恩之君。
“陛下,”谢知非轻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她端着一碗参汤走近,“夜深了,寒气重,保重龙体要紧。”她将参汤放在案上,目光扫过那份摊开的奏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怜悯。
李琮没有回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知非,你说,朕该如何处置?”
谢知非沉默片刻,缓声道:“臣妾不敢妄议朝政。只是……萧将军勇毅忠诚,苏妹妹仁心仁术,此二人,于国于民,皆有大功。陛下向来赏罚分明,若因……因些许私情而严惩功臣,恐寒了边疆将士之心,亦非百姓之福。”她顿了顿,声音更轻,“况且,苏妹妹之心,本就不在宫闱。强留于此,于她,于陛下,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李琮转过身,看向谢知非。她的眼神清澈而坦诚,没有嫉妒,只有对局势的清晰认知与对他为难处境的体谅。他心中微动,握住她的手:“你也觉得,朕该成全他们?”
“臣妾觉得,”谢知非微微摇头,“陛下心中,早有决断。只是,需要一个既能维护朝廷法度、全了陛下颜面,又能让忠臣义士、仁心医者各得其所的两全之法。”
李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谢知非总能精准地把握住他思虑的核心。不错,他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准”或“不准”,而是一个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能将此事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甚至能转化为积极影响的方案。
他踱步到龙案前,提笔蘸墨,却并未立即书写,而是沉吟良久。
十日后,一道经由中书门下仔细斟酌措辞的诏书,发往西北,并明传天下:
诏书首先以极其郑重的语气,褒奖了萧煜“忠勇贯日,临危受命,鏖战玉门,力保疆土”的不世之功,晋其爵位为“镇西侯”,赏赐加倍。对其“轻敌冒进,致身受重创”一事,则定性为“勇猛过甚,偶有疏失”,着其“深自反省,下不为例”。
紧接着,苏氏“身怀岐黄妙术,仁心济世”,于瘟疫横行之际,“不避凶险,深入死地,活人无算”,其功“堪为杏林楷模”。对其“擅离疫区”一事,则认定为“事急从权,情有可原”,然“法理不可废”,故“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最后,是石破天惊的一段:
“咨尔苏氏,秉性贤淑,志存仁济。既无意于宫闱纷华,而心系黎庶疾苦。朕体天格物,岂忍以金屋笼雀,夺其济世之志?特旨:革去苏氏懿妃封号,复其本姓,赐号‘安济夫人’,秩比五品,专司西北医药之事,许其悬壶济世,以全其志。”
“镇西侯萧煜,为国戍边,劳苦功高,然形单影只,朕心恻然。安济夫人苏氏,品性高洁,与尔曾有袍泽之谊,共历生死。若尔二人情投意合,可依民礼婚配,朕当赐婚,以成佳话,亦显朝廷体恤功臣之德。”
诏书一出,天下哗然,旋即又化为一片赞叹。
皇帝此举,可谓高明至极!
既肯定了萧煜的战功,维护了军队士气;又褒扬了苏芷柔的医德,彰显了朝廷仁政。革去妃号,是维护了皇室尊严;赐予“安济夫人”封号并许其行医,则是成全了她的志向,更将她对朝廷的用处从后宫转移到了更能发挥价值的领域。最后,那“若情投意合,可依民礼婚配”的暗示,几乎是明晃晃的指婚,既全了萧煜的请命,又将一段可能存在的“污点”恋情,转化为一桩体现皇恩浩荡、成全功臣美事的佳话。
西北大营,萧煜与苏芷柔跪接旨意。
听着诏书中的内容,萧煜虎目含泪,重重叩首,声音哽咽:“臣……萧煜,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不仅仅是赦免,更是理解与成全!他心中的巨石轰然落地,随之涌起的,是对龙椅上那位年轻帝王更深沉的感激与誓死效忠之心。
苏芷柔亦是泪流满面。革去妃号,于她而言是解脱;赐号“安济”,许其行医,是肯定更是她梦寐以求的归宿;而那“依民礼婚配”的许可……她抬起头,看向身旁同样激动不已的萧煜,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为一声带着泣音的:“民女苏芷柔,叩谢陛下天恩!”
压在心头最大的阴霾散去,两人之间最后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被皇帝以这样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填平。目光再次交汇时,已无需再多言语,唯有劫后余生、得偿所愿的庆幸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消息传回长安,李琮听闻西北军心稳定,萧煜与苏芷柔感恩戴德,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谢知非在一旁轻声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全了人情,又固了江山,更得了人心。”
李琮负手而立,望向殿外纷飞的雪花,淡然道:“帝王之术,不在压制,而在疏导与利用。能化不利为有利,方为执政之道。”
他成功地用一道诏书,将一场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巩固统治、收服人心的契机。萧煜与苏芷柔的故事,从此不再是宫闱秘辛,而将成为一段彰显皇帝仁德、功臣义重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