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清晨,仿佛被秋雨在昨夜里彻底浣洗过一般,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质感。实验高中的校园,尚沉浸在周末慵懒余韵与新一轮学习周期开始的微妙交界处。阳光是金黄色的,却不像夏日那般灼热跋扈,而是以一种温和而明亮的姿态,斜斜地穿过行政楼走廊尽头那扇高大的、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户,在光洁如镜的深色大理石地板上,投下一片片被分割的、如同教堂彩绘般瑰丽而静谧的光斑。空气里流动着一种清冽的、混合着消毒水、旧书册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桂花残香的复杂气息,属于校园行政区域特有的、严谨而略显疏离的味道。
当标志着第一节课正式开始的、清脆而悠长的上课铃声,如同潮水般漫过整个校园,将每一间教室都卷入知识的海洋时,行政楼五楼,这片象征着学校权力与决策核心的安静领域,却仿佛置身于时间的涡流之外,依旧保持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宁静。
东侧,那扇厚重的、漆成沉稳深褐色、上面挂着简洁白色铭牌——“校长室”——的木门前,一个身影停了下来。
是骆助理。他约莫三十出头,穿着熨帖得一丝不苟的浅灰色衬衫和深色西裤,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整个人透着一股属于他这个位置的干练与谨慎。他怀里抱着一叠不算太厚、但显然经过精心整理的文件资料,脚步放得极轻,仿佛生怕自己的到来,会惊扰了门内那片未知的静谧。
他微微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抬起手,用指节不轻不重、清晰地叩响了门扉。
“叩、叩、叩。”
敲门声在空旷安静的走廊里产生轻微的回响,显得格外清晰,甚至带着一点郑重其事的意味。
不一会儿,门内便传来一个温和、沉稳,却不失力量的男声,透过厚重的门板,清晰地传了出来:
“请进!”
得到允许,骆助理这才小心翼翼地、动作轻柔地推开了那扇沉实的木门。
门轴转动,发出极其细微的“吱呀”声,仿佛开启了一个与外界喧嚣隔绝的独立世界。
校长室内的景象,随着门缝的扩大,逐渐映入眼帘。这是一个宽敞、明亮且布置得极具格调的空间。整体色调是沉稳的胡桃木色与米白色,给人一种庄重而温暖的感觉。
右侧靠窗的区域,布置成了一处雅致的招待区。一张造型古朴的原木茶桌,周围摆放着几张看起来坐感十分舒适的米白色布艺沙发。阳光透过右侧高大的玻璃窗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落在茶桌光滑的桌面上,照亮了上面摆放的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茶具旁还放着一本翻开的、似乎尚有余温的书籍。空气中,隐约飘散着一缕极淡的、清雅的茶香,与书卷的气息混合在一起。
左侧,则是一整面墙的、顶天立地的深色木质资料柜和展示柜。柜子里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码放着各种文件和档案盒,而展示柜的玻璃后面,则陈列着大大小小、材质各异的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这所学校历经的辉煌与沉淀。阳光从另一侧的窗户照进来,在某些奖杯的弧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星辰。
而整个房间的视觉中心,略微偏向左侧的位置,是一张宽大、厚重的深色实木办公桌。桌面上收拾得异常整洁,只有一台液晶显示器、一个笔筒、几份叠放整齐的文件,以及一个冒着袅袅热气的陶瓷茶杯。办公桌的后方,同样是一面巨大的、嵌在墙体内的书柜,里面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厚重的理论专着到清新的文学读物,种类繁多,显示着主人广泛的阅读兴趣。
此刻,办公桌后,正坐着一位年约五旬、气质儒雅的男士。他穿着一件熨帖的浅蓝色条纹衬衫,外面套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针织背心,戴着一副无框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正微微低着头,阅读着手中一份似乎是晨间送来的报刊,神情专注而平和。阳光从他身后和侧面的窗户照射进来,在他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边,也让他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沉稳而令人安心的气场。
他,就是实验高中的现任校长,骆志辉。
骆助理进入校长室后,反手轻轻地将门带上,然后步履恭敬地走到办公桌前约一米五左右的距离站定,微微躬身,语气带着下属对上级应有的尊重,问候道:“骆校长,早上好!”
骆志辉闻声,从手中的报刊上抬起头来。当他看清来人是自己得力的助理时,脸上立刻露出了温和而真切的笑意,眼角的细纹也舒展开来。他随手将报刊放在桌角,双手交叠放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呈现出倾听的姿态,语气和蔼地问道:“哦,是小骆啊?这么早过来,是有什么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吗?”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与权威感。
骆助理上前一步,将怀里抱着的那些文件资料,双手恭敬地放在骆志辉宽大的办公桌空着的一角,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汇报:“骆校,这几份文件都是近期积压下来,需要您亲自过目并签字的。”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文件按照优先级稍微整理了一下,然后指着最上面的一份,重点说明道,“其中这一份,是关于我们学校文学社,本学期新社刊的印刷经费拨付申请。这个事情,在您出差后不久,就已经按照流程提交上来了。相关的分管副校长和财务处那边,都已经审核过,基本没有问题,现在都在等着您这边的最终审核和签字,才能进入拨款流程。”
骆志辉认真地听着,同时伸出手,拿起了那份关于文学社经费的申请文件,戴上了放在桌角的老花镜,开始仔细地翻阅起来。他的目光在纸张上缓缓移动,手指偶尔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当看到申请单位写着“文学社”,以及后面附着的简单预算说明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抬起头,目光越过老花镜的上缘,看向站在桌前的骆助理,带着点回忆的神色,问道:“文学社?我记得……现在还是那个高二的,叫陈婷的小女娃在负责管理吧?那小姑娘,能力不错,也挺有想法。”他对学校里这些活跃的学生干部,似乎都留有印象。
骆助理微微摇了摇头,恭敬地回答道:“骆校,您记性真好,不过陈婷同学现在已经升入高二,学业繁忙,在这个学期开学没多久就已经卸任社长了。现在接任文学社社长职务的,是一个高一的新生,叫夏语。”
“夏语?”骆志辉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眉头微微挑起,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他像是忽然捕捉到了某个熟悉的信号,嘴角泛起一丝有趣的笑意,继续问道,“哦?夏语?这个名字……听起来挺耳熟的啊?好像……跟现在团委会那边,新选出来的那个学生副书记,是同一个名字?”他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似乎觉得这只是个有趣的巧合,“这名字看来挺受欢迎。”
骆助理看着校长那带着调侃意味的笑容,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他稍稍压低了些声音,但语气非常清晰地解释道:“骆校,不是名字相同。团委会的那位副书记夏语,和现在文学社的这位社长夏语……他们是同一个人。”
“哦?!”骆志辉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明显的惊讶和极大的兴趣。他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一些,将手中的文件暂时放下,目光灼灼地看向骆助理,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询问道:“还有这样子的事?一个高一的学生,同时担任团委会的副书记和文学社的社长?”这显然超出了他通常对学生干部配置的认知。
“是的,骆校,千真万确。”骆助理肯定地点点头,开始详细地解释这其中的缘由,“本来,黄龙波书记和李明山副校长在得知夏语同学同时被提名这两个职务时,都觉得负担可能过重,倾向于再物色其他人选来分别担任。但是,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杨霄雨,以及坚决推荐夏语的前任社长陈婷同学,都非常坚定地认为,夏语就是目前最适合接任文学社社长的人选,相信他有能力协调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后来,语文科的张翠红主任也出面了。她似乎对夏语颇为欣赏,亲自来找李副校长沟通。张主任当时力排众议,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李副校长打了个赌。她说,如果夏语因为身兼两职,导致在接下来的月考中成绩下滑,无法保持原有水平甚至有所提升,那么就自动请辞这两个职务。但反之,如果他的成绩稳中有升,就证明他有能力兼顾,学校就应该给予信任和支持。”
骆志辉听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他端起桌面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气,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水,笑道:“嗯,这倒是像张翠红会做的事,也符合李明山那不服输的性子。那后来呢?结果如何?”
“后来,”骆助理也笑了笑,接着说道,“那个夏语也确实是争气。接下来的那次月考,他的成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在年级里的排名还有所提升,稳定在了相当不错的水平。所以,这场赌局,李副校长算是‘输’了。他也信守承诺,没有再反对,默认了夏语同时担任团委会副书记和文学社社长这两个职务。”他的语气里,也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对夏语的赞赏。
骆志辉一边听,一边缓缓地点着头,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壁,脸上带着一种深思的表情。“嗯,愿赌服输!这确实是李明山的作风。”他评价道,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骆助理,“不过,以我对李明山的了解,他恐怕不会仅仅因为一个赌局就轻易改变主意。这背后,是不是还有别的考量?”
骆助理见校长问到了关键处,便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骆校您洞察力敏锐。后来我跟李副校长私下闲聊时,他确实透露过,同意夏语身兼两职,除了愿赌服输之外,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
“哦?还有什么意思?”骆志辉的兴趣被彻底勾了起来,身体微微前倾,示意骆助理继续说下去。
骆助理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李副校长的意思是,让夏语同时担任这两个职务,可以更好地充当学校管理层与学生社团之间的‘桥梁’。今年年初,校长您不是在学校行政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官方与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让社团活动更能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吗?夏语现在的身份,就恰好成为了这座‘桥梁’。他既是团委会的副书记,需要理解和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又是文学社的社长,直接代表着社团和广大社员的利益与诉求。通过他,学校的声音可以更顺畅地传递到社团,社团的动向和需求也能更直接地反馈到学校层面。”
骆志辉听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和赞许的光芒,他轻轻拍了拍桌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嗯!我明白李明山的用意了!妙啊!这样一来,夏语这个孩子,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执行任务的学生干部了。他有了帮学校管理和服务同学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也有了代表同学们、代表社团,向学校发声和争取权益的机会和渠道!这个角色定位,非常巧妙,也非常有意义!不错,不错!这个安排,挺好的!”他连连点头,显然对李明山副校长的这个“深意”十分认可。
赞叹过后,骆志辉又关心起另一个关键问题,他看向骆助理,问道:“那这个夏语,他自身的表现怎么样?你刚才提到他的月考成绩,具体能在全年级排到多少名?能进前一百吗?”他知道实验高中一个年级有近千名学生,能进前一百已是相当优秀。
骆助理立刻点头,语气肯定地回答道:“可以的,骆校。夏语同学的成绩相当稳定且优秀。根据最近一次月考的成绩排名,他大概排在年级前三十名左右的位置。”
“年级前三十?!”骆志辉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惊讶和极其满意的笑容,他忍不住再次确认,“真的?好小子!真不错!真是个好苗子!”他连用了几个“不错”来表达内心的赞赏,“学习成绩能保持在这个水平,同时还能承担两个如此重要的学生工作职务,这需要极强的自律性、时间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学生,实在是难得!”他像是发现了一块璞玉,眼中充满了发掘人才的喜悦。
他饶有兴趣地追问道:“这到底是谁发掘出来的好苗子?是从县一中初中部升上来的优秀生吗?”但他随即又自我否定地摇了摇头,“不对啊,如果是一中的尖子生,按惯例大概率会直升一中高中部才对,怎么会跑到我们实验高中来呢?”
骆助理微笑着解释道:“骆校,夏语同学并不是本地一中的学生,也不是附近几个县城考过来的。他是今年新学期,从沿海的大城市——深蓝市,转学回到我们垂云镇老家的。”
“深蓝市转学回来的?”骆志辉脸上露出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哦,原来如此!从大城市转回县城,还能保持如此优异的成绩和积极的状态,更显难能可贵了。”他沉吟了片刻,对骆助理吩咐道,“小骆,你那里有他的详细资料吗?方便的话,找出来给我看看。我对这个学生,是越来越好奇了。”
“有的,骆校。”骆助理立刻回答道,“学校内部的学生档案系统里,登记有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我现在就调出来给您过目。”
说着,骆助理便绕过宽大的办公桌,来到骆志辉的身边。骆志辉配合地将电脑屏幕稍微转向他这边。骆助理熟练地移动鼠标,输入密码,登录系统,在搜索栏输入“夏语”的名字,很快,一份属于夏语的学生电子档案便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档案里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入学成绩、过往的奖惩记录等。
弄完之后,骆助理便又安静地退回到办公桌前原来的位置,垂手站立,等待着校长的指示。
骆志辉扶了扶眼镜,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落在电脑屏幕上,开始仔细地浏览夏语的档案资料。他的目光一行行地扫过那些冰冷的文字和数据,仿佛在透过它们,勾勒出一个鲜活、立体、充满潜力的少年形象。办公室里一时间变得非常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极其模糊的操场上的哨声,以及骆志辉偶尔滑动鼠标滚轮发出的轻微声响。
时间,就在这份静谧的阅读中,缓缓流逝。
片刻之后,骆志辉终于抬起了头,他摘下眼镜,用手轻轻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欣赏、满意和思考的复杂表情。他看向骆助理,语气肯定地说道:“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学生。成绩优异,有担当,有能力,从档案上看,在初中阶段也参与过不少活动,综合素质很全面。”他顿了顿,手指点了点桌面上那份文学社的经费申请文件,做出了决定,“这样,他那个文学社的经费申请,我现在就给你签了。”
他拿起桌上的钢笔,拔开笔帽,在那份文件的最后一页,需要校长签字的地方,流畅而有力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骆志辉。三个字,苍劲有力,带着一份应允和责任。
签完字,他将文件递给骆助理,随即又补充道:“然后,你通知一下这个夏语同学,让他今天下午……嗯,找个时间,来一趟我的办公室。就说,我想见见他,当面跟他聊一聊。”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期待。
骆助理双手接过签好字的文件,听到校长的这个吩咐,脸上却不由得再次露出了些许为难的苦笑。他斟酌了一下用词,然后小心翼翼地对骆志辉说道:“校长,如果要安排见面的话,恐怕……要等到下午放学以后了。夏语同学白天需要正常上课。不知道您下午放学那个时间段,是否方便有空?”
骆志辉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你看我,光想着见见这个‘小能人’,都忘了他们还是学生,要以学业为重了。”他略一思忖,便爽快地答应道,“行,没问题。就定在下午放学后吧。他不是着急等着这笔经费开展社刊印刷工作吗?”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点考验意味的光芒,对骆助理吩咐道,“你就这样通知他:如果想要顺利拿到这笔经费,就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准时来一趟我的办公室。我在这里等他。”
骆助理立刻恭敬地点头应道:“好的,校长。我明白了。我会准确传达您的意思。”
随后,骆助理又趁着这个机会,向骆志辉简要汇报了近期学校发生的一些其他重要事情,包括即将到来的元旦晚会筹备进展、市里调研团的接待准备、以及几项学科竞赛的获奖情况等等。
而在听取这些汇报的过程中,骆志辉敏锐地注意到,在好几件近期学校里引起关注、或者颇具影响力的事件中——无论是成功拉到的校外活动赞助、贴吧里引起热议的社团改革讨论,还是此次文学社经费申请的积极推动——似乎都隐约晃动着那个名叫“夏语”的高一新生的身影。
这个发现,让骆志辉心中对那个尚未谋面的少年,越发地好奇起来。一个刚入学不久的高一学生,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仅在学习上站稳了脚跟,还能在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中游刃有余,甚至开始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他靠在舒适的椅背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被阳光照得明亮的校园,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带着期待的笑意。
这座由李明山无意中搭建起的“桥梁”,看来,比他预想的还要更加坚固,也更有意思。
下午的会面,或许会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开始有些期待,那个名叫夏语的少年,踏进这间办公室的那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