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
百家镇老宅的书房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台灯。
诛皎没有入睡,他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边角已经磨损的皮质笔记本。
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几声遥远的犬吠,更反衬出室内的宁静。
他没有在批阅文件,也没有在规划未来的蓝图。
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目光有些飘忽地落在跳跃的灯焰上,任由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回溯着这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十年。
从一九七六年那场举国悲恸又最终迎来新生的剧变开始,到如今一九八六年的冬夜,整整十年。
这十年,是国家挣脱束缚、开启伟大变革的十年。
也是他诛皎,从一个深耕一隅的公社书记,一步步蜕变为手握庞大资本、布局未来科技的隐形巨擘的十年。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粗糙的封皮。
这里面,记录的不是公司的账目,而是他十年来一个个关键决策的思考碎片,一些重要节点的标记,以及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操作的简化符号。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却又悄然无声的场景:
他看到尼克松访华消息传来时,自己内心那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前瞻性的布局,指示阿荣开始囤积黄金和地皮,为未来的资本巨舰打下最坚实的龙骨。
他看到恢复高考的喜讯如同春雷炸响,自己如何力排众议,组织知青脱产复习,最终让百家镇一鸣惊人,成为“状元乡”,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撒下了第一批宝贵的人才种子。
他看到自己顶着压力,率先在百家镇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看到总厂成功改制为公司,为后续的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
他的眼前浮现出香江地产价值如同坐火箭般飙升时,阿荣那封密信带来的震撼,以及自己强压下套现冲动,指示继续持有的决断。那庞大的、隐匿在海外的财富,成为了他所有宏大计划的底气来源。
他看到第一条进口生产线在百家实业安装调试成功时,工人们那欣喜若狂的脸庞,以及小儿子诛兴一语惊呆外国工程师的传奇一幕。
他看到自己站在人民大会堂,从领导人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爱国企业家”奖章时,内心涌起的并非单纯的荣耀,而是更沉重的责任。
他的思绪飘向北方,那冰天雪地中,与困境中的苏联工厂进行的一场场隐秘交易,那些以“废铁价”换回来的、此刻正在悄然壮大着共和国工业基座的技术瑰宝。
他想到南疆战火纷飞时,那几辆在夜色中悄然南下的卡车,承载着一个企业家无声的担当。
最后,他的思绪定格在几个子女身上。
诛华沉稳干练,已然是百家实业合格的掌舵人。
诛玥在北京的外贸部站稳脚跟,眼光和格局日益开阔。
诛兴……这个他最寄予厚望的小儿子,已然在国际学术界初露峥嵘,展现出了引领一个时代的科技狂人潜质。
甚至连孙儿诛怀言,也在这十年里降生,为家族带来了新的希望。
十年!
弹指一挥间。
这十年,他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时代这张巨大的棋盘上,精准落子。
他将海外隐匿的巨量资本,与国内方兴未艾的实业和未来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完成了近乎不可能的原始积累,其规模之大,足以撼动一方。
他布局了关乎未来的科技产业,兴华科技在特区的土地上已然破土动工。
他的子女个个成才,各自在关键的岗位上崭露头角。
家族的根系,已然深深扎入这片土地,并与国家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连。
这其中,有运筹帷幄的智慧,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有隐秘战线的风险,更有超越个人得失的家国情怀。
他利用了对历史走向的先知,利用了时代缝隙中的机遇,利用了海外精心构建的“白手套”。
而那座神秘的桃园空间,始终是他最核心、最隐秘的底牌,仅用于提供最顶级的初始资源(如那些换取第一桶金的极品药材),并且绝对保密,从未暴露。
所有的成功,在明面上都有合乎情理的“运气”、“眼光”和“集体力量”作为解释。
这十年,他走得步步惊心,却又步步为营。
有遗憾吗?
或许有。为了保密和长远布局,他不得不放弃许多明面上的荣耀和即时利益。
有后悔吗?
诛皎缓缓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嘴角勾起一丝平静而释然的弧度。
无悔。
纵使重来千百次,他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十年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财富和家族的荣耀,更是为了弥补前世的遗憾,为了守护今生的挚爱,为了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为这个他深爱的国家,尽一份绵薄却坚实的力量。
他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里,繁星闪烁。
他知道,这十年的耕耘,只是播下了种子。
真正的参天大树,还在未来。
但根基已深,方向已明,前路可期。
这十年布局,他,终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