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已定,黑龙沟的核心层如同上紧的发条,在压抑的平静下,为林枫一行的秘密出征进行着最后的、也是最细致的准备。这次任务非同小可,其成败不仅关系到林枫等人的生死,更关系到黑龙沟能否突破封锁,获得生机。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除了极少数核心人员,基地里大多数战士和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技术核心即将踏上一条九死一生的险途。
林枫的日程被填得满满当当。白天,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工坊区,但巡视和指导的节奏明显加快,目光也更加专注,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进脑子里。他不再仅仅关注技术难题,而是更多地向孙石匠、王小川(在他出发前短暂参与)等技术骨干交代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常见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甚至将几份关键的工具图纸和工艺参数手册,郑重地复制了一份,交给孙石匠保管。
\"孙大哥,我走之后,日常生产就全靠您和几位老师傅了。\"林枫拍着孙石匠粗糙的手,语气诚恳,\"按我们定好的规程来,稳扎稳打,产量可以适当放慢,但质量和安全绝不能出问题。遇到拿不准的,多商量,宁可停下来,也别冒险。\"
孙石匠重重地点头,眼眶有些发红:\"林参谋,你放心!只要我老孙还有一口气在,这工坊就垮不了!俺们等你带着好消息回来!\"
夜晚,林枫居住的山洞里的油灯,常常亮到深夜。他伏在简陋的木桌上,借着昏黄的光线,仔细整理着需要带给分区司令部的材料。一份是详细的黑龙沟兵工厂现状报告,包括生产能力、技术成果、人员构成、物资库存和急缺清单;另一份是他绘制的几种主要武器(如改进版手榴弹、\"没良心炮\")的结构简图和操作要领,希望能对兄弟部队有所启发;还有一份,则是他对于根据地军工体系化建设的一些初步设想,字迹工整,倾注了他的心血。
除了公文,他还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小木盒,里面分门别类地装着兵工厂自产的各种样品:几发工艺最精良的复装子弹、一枚拆解开来的手榴弹、一小包提纯过的黑火药、甚至还有一小块他们土法冶炼出的钢铁样本。他要让分区的首长们,最直观地看到黑龙沟的努力和成果。
沈月兰也在默默地准备着。她将医疗队最好的药品分出了一半,仔细打包,特别是消炎粉和止血绷带。她还整理了一本厚厚的笔记,上面记录了她来到根据地后处理各种战伤和常见病症的经验,希望能与分区医院的同行交流。夜深人静时,她会轻轻摩挲着那几把用得发亮的手术器械,眼中既有对未知旅程的担忧,也有一丝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期待。
王小川则利用最后的时间,拼命地向老战士孙老蔫请教野外行军和识别方向的技巧,反复核对地图上的每一条小路、每一个标记。他将这次任务视作赎罪和重生的机会,不允许自己再出任何差错。赵虎虽然因伤不能同行,但也将自己多年的战斗经验,特别是小分队渗透和遭遇战的处置要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王小川和另外两名队员。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凌晨,山风凛冽,寒意刺骨。在黑龙沟最隐蔽的一个出口处,几条黑影静静地伫立着。
王猛用力地握着林枫的手,虎目含威,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嘱托:\"林枫,什么都别说了!记住,人在,希望就在!基地有我和老赵,天塌不下来!你们……一定要给我全须全尾地回来!\"
赵指导员将一个小布包塞到林枫手里,里面是基地仅有的几块银元和一小袋炒面:\"路上应急用。见到首长,代我和老王,还有全基地的同志,向首长问好!告诉我们,黑龙沟的骨头,是硬的!\"
林枫重重点头,将布包仔细贴身收好。他转向前来送行的孙石匠等几位骨干,目光扫过他们饱经风霜却无比坚定的脸:\"家里,就拜托各位了!\"
\"放心!\"众人压低声音,异口同声。
最后,林枫的目光与沈月兰短暂交汇。黑暗中,看不清彼此的表情,但那份共同的决心和担忧,却清晰地传递着。沈月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出发!\"林枫低声下令,率先转身,迈入了浓重的夜色之中。王小川、沈月兰、孙老蔫和另外两名战士紧随其后,每个人的身影都迅速被黑暗吞没。
王猛和赵指导员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直到再也听不到任何脚步声,只有风声在峡谷中呜咽。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支小小的队伍,承载着整个黑龙沟的希望,踏上的是一条布满荆棘、吉凶未卜的道路。
小队离开黑龙沟的范围后,并没有选择直线前进,而是采取迂回路线,尽量避开可能存在的日军岗哨和巡逻队。刘大脚牺牲后,孙老蔫成了队伍里的\"活地图\",他凭借着几十年打猎采药积累的经验,带领队伍在密林和山脊间穿行。第一天,他们昼伏夜出,行进缓慢但安全。
然而,在第二天夜里,当他们试图穿越一条敌人控制的公路时,意外还是发生了。走在最前面探路的王小川,突然打出隐蔽的手势,队伍立刻潜伏到路边的排水沟里。只见一队日军的摩托车灯由远及近,车上架着机枪,显然是巡逻队。更糟糕的是,摩托车队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几个日本兵跳下车,似乎在检查路障,手电筒的光柱不时扫过路面和两侧的草丛。
队伍紧紧贴着沟壁,屏住呼吸。林枫能听到自己心脏咚咚直跳的声音。沈月兰握紧了药箱的带子,孙老蔫则悄悄将一颗手榴弹攥在了手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日军似乎没有立刻离开的迹象。
这突如其来的遭遇,是远征路上的第一个危机。他们能否在不暴露行踪的情况下安全通过?日军的停留是例行检查,还是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漆黑的公路边,潜伏着未知的危险,小队出发伊始,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第三卷 第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