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大昭寺加强安保后,轩峰回到了住的客栈。客栈是典型的藏式风格,房间里铺着红色的羊毛地毯,墙上挂着绘有雪山和经幡的挂毯,角落里的铜壶里煮着酥油茶,淡淡的奶香味飘在空气中,让人心里踏实。他从背包里拿出活佛赠的《静心经》,深蓝色的粗布封面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轻轻翻开,汉文和藏文对照的经文映入眼帘,字迹工整,像是能安抚人心。
接下来的两天,轩峰几乎都待在客栈里练习《静心经》。每天清晨,他会坐在窗边的矮桌旁,打开经书,跟着上面的汉文逐字诵读。刚开始读的时候,他还会时不时想起和新头目对抗的场景,心里有些浮躁,读着读着就会走神。但每当这时,手腕上的淡蓝珠子就会微微发热,一股柔和的能量顺着手臂传到胸口,像是在提醒他集中精神。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把注意力放回经文上,慢慢放慢呼吸,让自己的节奏跟着经文的韵律走。
读了大概半个时辰,轩峰发现心里的浮躁渐渐消散了,原本因为对抗新头目而有些紊乱的内力,也开始变得顺畅起来。他尝试着一边读经文,一边运转内力——之前内力运转时,偶尔会在胸口卡顿一下,现在却像溪流流过平坦的草地,一路顺畅无阻。他放下经书,站起身,打了一套太极拳的起势,动作比之前慢了些,却更稳了,每一个转身、推手都带着一股从容的劲儿,没有了之前急于求成的急躁。
第二天下午,轩峰又拿出《静心经》,这次他没再逐字读,而是闭上眼睛,回忆经文中的句子,在心里默默默念。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内力随着心念的平静,变得越来越柔和,淡蓝珠子的光芒也变得更加稳定,不再像之前那样忽明忽暗。他试着用之前从幻象那里学到的掌法,轻轻挥出一掌,掌风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一股冲劲,而是更内敛、更精准,能准确控制掌力的大小——这就是《静心经》的作用,不是提升内力,而是帮他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武脉。
两天很快过去,轩峰收拾好行李,准备返程。出发前,他特意去了一趟大昭寺,想跟活佛告别。清晨的拉萨空气格外清新,阳光洒在大昭寺的金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信徒们已经开始围着寺庙转经,转经筒的“哗啦”声和诵经声混在一起,格外肃穆。轩峰走到偏殿,活佛正在给几位僧人讲解经文,看到他来,便停下讲解,笑着招手让他过去。
“施主这两天练习《静心经》,感觉如何?”活佛递给他一杯刚煮好的酥油茶,温热的杯子捧在手里,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轩峰接过茶,点点头:“谢谢您的经书,这两天练下来,心里踏实多了,内力也比之前好控制,之前对抗时的浮躁劲儿没了。”
活佛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好。武脉者最忌心浮气躁,心稳了,武脉自然就稳了。对了,你要找的下一枚铜牌,我或许知道在哪里。”轩峰心里一喜,连忙放下茶杯,专注地看着活佛。“那枚铜牌在台湾的阿里山,对应的是杨过魂。”活佛缓缓说道,“很多年前,我去阿里山交流佛法时,曾见过当地的老人提起过一枚刻着‘杨’字的古物,想来就是你要找的铜牌。”
就在活佛提到“阿里山”和“杨过魂”时,轩峰手腕上的手串突然热了起来,深绿珠子的温度尤为明显,一道带着些许期待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响起:“阿里山,终于快集齐铜牌了!”这道声音和之前其他侠魂的声音不同,带着一股洒脱又坚定的劲儿,让轩峰心里更确定了——活佛说的线索没错。
“太谢谢您了!”轩峰激动地说,“要是没有您的提示,我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找下一枚铜牌。”活佛摆了摆手:“这都是缘分,铜牌注定要被你找到,我只是顺水推舟罢了。去阿里山的路上,或许还会遇到灭脉者,你要记得用《静心经》稳住心神,别被他们打乱节奏。”
轩峰重重地点头,把活佛的话记在心里。他向活佛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偏殿。走出大昭寺,阳光依旧明媚,他看着手里握着的“虚”字铜牌,又摸了摸手腕上的手串,深绿珠子还在微微发热,像是在期待着阿里山的相遇。他拦了一辆车,朝着机场的方向驶去,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去阿里山的计划——下一枚铜牌,很快就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