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时序凝视着报告上“全员跟训,无一人掉队,部分科目成绩显着提升”那几行字,久久沉默。
他缓步走到窗边,目光又一次落向远处的小楼。夜色渐深,月光下依稀可见十道身影仍在训练,动作整齐利落,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这一次,他眼中看到的已不再是需要特殊关照的负担,而是一群用最原始也最拼命的方式,在这座钢铁熔炉中奋力淬炼、寻找自己位置的战士。
他提起笔,在沈墨的报告上郑重批示:
“情况已知。科学组训,严控风险,保障到位。——孟”
真正的淬炼,才刚刚开始。
而“木兰班”,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晨曦初露,一场别开生面的格斗考核拉开序幕,整个尖刀营都笼罩在一种不同往常的氛围中。
“今日考核,规则调整。”
沈墨站在队列前,声音清晰地传遍训练场:
沈墨立于队列前方,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训练场:
“本次考核采用自由对抗制,不限招式,以制服对手为胜。时限三分钟。”
场边观战的各排战士中顿时响起一片低语。几个老兵交换着眼神,对这种打破常规的考核方式,既感惊讶,又难掩期待。
考核开始,前几组男兵的对战虽然激烈,但招式间仍保持着军体格斗的基本框架。拳脚往来,多是熟悉的套路。
直到木兰班上场——
第一场,是李秀英对阵一排的格斗尖兵。
对方刚拉开架势,李秀英已如猎豹般疾冲而上。
洪拳的“寸劲”短促爆发,配合“鹿抵”步法的迅捷,在对手尚未不及反应的瞬间,一记精准的锁喉已直取要害。
“承让。”
李秀英利落收势,整个过程不过三秒。
场边顿时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接下来童锦的出场,更是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她的对手是个高她半头的壮实士兵,任谁都以为这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压制。
然而当对方猛扑而来的瞬间,童锦如灵猿般轻巧侧闪,同时一记脱胎于“鸟啄”的手刀精准击中对方肘部麻筋。
士兵整条手臂瞬间酸麻无力,童锦已借势一带,将他摔倒在地。
“这……这是什么招式?”
场边观战的二连长忍不住低呼出声。
而最精彩的一场,当属苏婉宁与三排长的对决。
作为营里有名的格斗高手,三排长起初并未使出全力。但在连续三次被苏婉宁以诡异身法化解攻势后,他终于认真起来。
“小心了!”
一声提醒未落,他已然一记凌厉鞭腿扫出,破空声骤响。
苏婉宁不退反进,在鞭腿将到未到的刹那,一个“猿提”矮身切入对方中门,肩背如熊靠般猛然发力。
“砰!”
三排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撞震得连退三步,才勉强站稳。他抬头看向苏婉宁,眼中尽是惊愕。
“承让。”
苏婉宁收势而立,气息平稳如初。
整个训练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这已经不是他们认知中的格斗术了。刚猛时如洪涛拍岸,灵巧时如飞鸟穿林,沉稳时如老熊据山,迅捷时如灵猿跃涧。
每一种风格都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让人防不胜防。
“停!”
沈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他大步走到场中,目光扫过刚刚结束对战的女兵们,最后落在一直在一旁观摩的郭岩身上:
“老郭,你怎么看?”
被问到的副排长郭岩快步上前,这位向来严肃的格斗专家此刻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妙!太妙了!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既有传统武术的底蕴,又符合现代战场的需求,这已经完全超脱了传统格斗的范畴!”
他转向女兵们,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激动:
“我能看出来,你们融合了至少三种不同的发力方式。有洪拳的刚猛寸劲,有五禽戏的灵动身法,还有军体拳的实战狠辣。最难得的是,你们把它们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训练场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十位女兵身上。阳光为她们镀上一层金边,汗水晶莹地挂在额角,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郭岩声音洪亮地问道:
“这套拳法,可有名号?”
女兵们相视而笑,不约而同地看向苏婉宁。
苏婉宁向前一步,清亮的声音在训练场上空回荡:
“这套拳法,源于木兰班的每一个人。有五禽戏的内养根基,有洪拳的刚猛招式,有军体拳的实战精髓,更有我们每个人的汗水和智慧。”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战友,声音更加坚定:
“它守护我们的信念,淬炼我们的意志,见证我们的成长。它既是我们的盾,也是我们的剑。我们愿以'木兰'为名——”
“就叫它'木兰拳'!”
“木兰拳......”
郭岩细细品味着这个名字,突然抚掌大笑:
“好!好一个木兰拳!刚柔并济,守正出奇,既是拳法,更是精神!”
“木兰拳!木兰拳!”
女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在训练场上空久久回荡。
场边观战的官兵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掌声起初稀疏,随即连成一片,从最初的质疑,到后来的好奇,再到此刻的敬佩。
这些女兵用实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考核结束后,沈墨照例向营部提交训练报告。当他详细记述了“木兰拳”的诞生过程后,笔尖在纸上停顿了片刻。
最后,他在报告的结尾郑重写道:
“......该拳法系木兰班自发研创,融合传统武术精髓与现代战场需求,经实战检验效果显着。建议作为特色训练项目予以保留,并适时组织观摩交流。
暂定名——木兰拳。”
这份报告送到孟时序桌上时,已是黄昏。
他独自在办公室里反复看了三遍,指尖在'木兰拳'三个字上轻轻摩挲,仿佛在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力量。
窗外传来女兵们加练的口号声,清脆有力,充满朝气。
第二天清晨,全营例行操练。
孟时序立在指挥台上,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整个方阵。视线经过木兰班时,不着痕迹地多停了一瞬。
“最近,营里有些新变化。”
他的声音透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整个训练场。
“有人,在传承中创新;有人,在坚守中突破。”
他略作停顿,语气陡然加重:
“都记住——尖刀营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而是敢于突破的利刃!”
他没有点名道姓,但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队伍解散时,孟时序特意从木兰班的队列前走过。经过苏婉宁身旁的刹那,他脚步微顿,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声音低语:
“今晚加练,注意安全。”
这句话虽仍是命令的语气,却透着一丝难得的温度。
苏婉宁微微一怔,等她抬起头时,只看见那个挺拔的背影已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