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却无法驱散一夜惊悸的寒意。肖衍站在华懋饭店套房窗前,俯瞰着外白渡桥上车马渐稠的景象。黄浦江面浮动着灰蒙蒙的光,对岸浦东的旷野在薄雾中显得格外荒凉。指尖抚过窗棂,昨夜狙击枪子弹撕裂空气的尖啸与苏黛冰冷的手指触感,仍在他神经末梢残留着细微的战栗。那份来自“军刀”的指令,此刻正躺在他内衣口袋中,薄薄一张纸,却重若千钧——他的第一个任务,已然下达。
对于匆匆过桥进入公共租界的中国市民而言,这只是又一个在日军刺刀阴影下求活的寻常日子,工部局巡捕的红头阿三和日本宪兵同样令人畏惧。对于工部局董事会里的英美籍董事们,这是在日益逼仄的空间里竭力维持体面与权力的绝望挣扎,每一步妥协都伴随着帝国荣耀陨落的钝痛。对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和“梅”机关而言,这是“以战养战”经济策略的关键一环,必须撬开租界这块最后的西方堡垒,彻底掌控上海的经济血脉。而对肖衍,这则是刀尖上的初舞,他必须利用汇丰经理的身份,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窃取能影响战略布局的关键情报,同时确保自己不被任何一方察觉那深藏于西装革履下的真实目的。
指令明确:利用金融圈人脉,密切关注并获取工部局财政委员会近日对“码头仓储特别税”提案的内部评估报告及各方表决倾向。该提案由日方背景的议员提出,旨在以重税限制非日资公司利用租界码头仓储中转战略物资,实则剑指重庆政府及西方尚未被查封的诸多隐秘采购渠道。这份报告,将成为“军刀”判断日方对租界经济渗透最新力度与方向、并调整后方物资输送路线的重要依据。
肖衍换上笔挺的英式西装,一丝不苟地打好温莎结,镜中的银行家冷静自持,昨夜那个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战士被完美隐藏。他首先需要接触的关键人物,是工部局财政处的副主任秘书,英国人菲利普·莫里斯。莫里斯年约五旬,发际线后退严重,总带着一种殖民地官员特有的、被岁月和酒精泡得发蔫的傲慢,但近来眉宇间常笼罩着焦虑。他嗜好雪茄和赛马,财政上略显拮据,是可能被攻破的薄弱环节。另需留意的是日方在工部局的代表,精明强干的参事官小林健太郎,他总挂着谦和的微笑,但眼神锐利如鹰隼,任何对提案的过度关注都可能引起他的警觉。
中午,上海总会酒吧间。威士忌与雪茄的烟雾缭绕中,肖衍“偶遇”了莫里斯。
“菲利普,瞧你愁眉苦脸,难道是那匹‘闪电’又输了?”肖衍递上一杯苏格兰威士忌,语气轻松。
“噢,肖,比那糟糕得多。”莫里斯接过酒杯,猛喝一口,“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提案,该死的政治!简直要把公共租界最后一枚铜板都榨干。”他抱怨着,眼角余光下意识地扫过周围。
肖衍压低声音,以同行探讨业务的口吻:“听说码头税的事闹得很大?这会推高所有进出口成本,我们银行的客户已经在抱怨了。董事会那边,通过的可能性大吗?”他恰到好处地流露出银行业者的担忧。
莫里斯嗤笑一声,带着几分醉意和怨愤:“通过?那群老爷们吵得不可开交!美国人坚决反对,日本人步步紧逼,我们……哼,我们只不过是想维持秩序的人,却得像走钢丝一样。评估报告?厚得像砖头,结论模糊不清,谁也得罪不起……”他忽然警觉地刹住话头,瞥了肖衍一眼,“不过这些烦心事,还是不该影响品酒的心情。”
肖衍并未追问,转而谈起最近的汇市波动。他深知适可而止。情报已获取关键点:报告存在且争议极大。接下来,他需要一份副本。离开俱乐部后,他走进外滩附近一间嘈杂的电话局,拨通了一个预设的商业号码。他用暗语预订了一次“商务会面”,提及需要查看一批“南洋橡胶的货样清单及海关估价文件”——这在预先约定的密码体系中,即指代“工部局财政委员会关于码头税案的评估报告”。
“军刀”小组的逻辑严密而谨慎。肖衍作为深潜的“休眠者”,只与唯一的联络员“账房”进行单向或定点传递,最大程度减少暴露风险。此次任务旨在测试肖衍的接触情报能力及安全性,目标文件虽敏感,但并非绝密,属于银行家身份可能合理关注的范畴,即使打探被察觉也有转圜余地。肖衍的行动逻辑则是:利用职业便利进行合乎情理的信息收集,通过精准的社交技巧套取线索,再通过绝对隐蔽的渠道将需求传递出去,由专门的情报人员负责具体窃取或复制。他本人绝不直接经手敏感文件。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黛坐在76号特工总部自己的办公室里,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昨夜“意外”救下肖衍,是她布下的一步险棋。狙击手来自极司菲尔路76号的对头单位“梅”机关,这她已知晓。她介入,一是阻止“梅”机关未经协调的行动打乱她的调查节奏,二是制造一个接近肖衍、观察其真实反应的绝佳机会。肖衍当时的震惊与瞬间的顺从符合常理,但其后过于迅速的冷静恢复让她心生疑窦。她桌上放着肖衍近日行程报告:汇丰银行、上海总会、与工部局官员午餐……看似毫无破绽。但她下令增加对工部局财政处,特别是与外籍银行家往来文件的监控。她有一种直觉,这条鱼,或许正在触碰某些不该碰的东西。
租界是巨大的国际象棋棋盘,每一步都关乎势力消长与存亡。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人想看到的形象,也将真实的自我深深隐藏。肖衍戴着银行家的假面,苏黛戴着娇媚特工的假面,莫里斯戴着殖民地官僚的假面,在这镜厅般的迷宫里,真相被无数次反射、扭曲,难辨真伪。
执行任务时,肖衍如同精密仪器般冷静。但独处时,那股冰冷的后怕便会悄然蔓延。每一次与莫里斯的谈笑风生,每一次拿起电话使用暗语,都像是在悬崖边行走。对苏黛的极度警惕与昨夜那突兀的“救援”所带来的困惑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持续的低度焦虑。然而,一种奇异的使命感压倒了这些情绪,如同暗夜中唯一的星芒,指引着他在这污浊的泥潭中步步前行。
他想起了《荀子·修身》中的句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场危险的游戏,正是对信念与能力的极致考验。他必须如松柏般,经得住这严酷的寒冬。
傍晚,肖衍收到一个匿名送来的商务信函,里面是一份普通的进出口商品价目表。他用密码本对照,很快译出了隐藏的信息:“货样已备,明早九点,慈淑大楼风衣店试衣间。”
任务的第一步已然达成,情报网络正在他脚下悄然运转。但他同时敏锐地察觉到,四周无形的网似乎也在收拢。苏黛的目光,或许比任何枪口都更难躲避。租界的暗流愈发汹涌,他这只孤舟,必须驾驭好每一道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浪涌。下一个浪头,正在未知的前方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