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庐前的空气仿佛依旧凝固着,残留着元婴修士彻底湮灭带来的法则空洞感。苏清月站在原地,怀中宁儿呼吸平稳,睡得香甜,仿佛刚才那惊世骇俗的抹杀与他毫无关系。
但她知道,麻烦才刚刚开始。
一位元婴修士的陨落,绝非小事。其魂灯熄灭,必然惊动其所属宗门或势力。更何况,宁儿那混沌之眼睁开瞬间散发出的、超越凡俗理解的法则波动,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必将扩散至更远的地方,引来更多、更强大的窥探者!
此地已暴露,绝不可久留!
没有丝毫犹豫,苏清月立刻行动起来。她快速回到竹庐内,将所有个人痕迹、尤其是与宁儿相关的一切气息彻底抹除。那几卷得自钦天监的古老典籍被她小心收起,这或许是未来了解宁儿身上奥秘的关键。
她看了一眼这处住了数月、本以为是世外桃源的竹庐,眼中闪过一丝惋惜,随即化为决绝。
重新将宁儿小心缚于身后,这一次,她不仅加固了背囊的隐匿阵法,更不惜耗费本源,以自身那缕变异龙气混合地心玉髓之力,在背囊外层构筑了一道临时的“混沌匿迹禁制”。这道禁制并非防御,而是最大程度地扭曲、掩盖宁儿身上一切可能被追踪到的气息波动,尤其是那混沌之眼的本源。
做完这一切,她甚至来不及调息恢复方才催动阵法的消耗,身形一晃,便化作一道几近透明的虚影,融入苍茫暮色之中,朝着与来时截然相反的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她不再选择山清水秀之地,而是专挑那些人迹罕至、灵气相对稀薄、甚至环境恶劣的荒芜区域前行。戈壁、荒漠、枯寂的群山……这些地方虽然不利于隐藏,但也意味着追踪者更难锁定,且往往势力错综复杂,便于浑水摸鱼。
一路上,她将神识感知放大到极致,如同最警觉的猎豹,捕捉着风中传来的任何一丝异常。她改变了数次方向,有时甚至不惜绕行千里,布下多处疑阵,试图混淆可能存在的追踪。
数日后,当她穿越一片广袤无垠、风沙漫天的戈壁时,清晰地感觉到,至少有三股不同的强横神识,如同梳子般从不同方向扫过这片区域。其中一股神识阴冷诡谲,带着魔道残余的气息;另一股厚重磅礴,与那麻衣汉子同源,显然是其同门;还有一股则飘渺难测,带着一种古老的天机推演之感,最为难缠。
这些神识扫过她所在区域时,都有瞬间的停留与探查,但最终都被她布下的疑阵与自身强大的隐匿术,以及背囊外那层“混沌匿迹禁制”所迷惑,未能精准锁定。
苏清月隐匿在一处风蚀岩柱的阴影中,屏息凝神,直到那些神识远去,才缓缓松了口气,背后已被冷汗浸湿。
果然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
她不敢停歇,继续远遁。
又过了半月,她已然远离中土核心区域,进入了一片被称为“万山祖源”的连绵原始山脉。此地山脉走势奇特,龙蛇起陆,地磁混乱,天然便能干扰神识与卜算,是藏身的绝佳之地。
她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深峡谷底部,寻了一处被藤蔓掩盖的天然洞窟,再次落脚。
洞窟内阴暗潮湿,与之前竹庐的清幽雅致天差地别。苏清月却无暇顾及,她首先耗费巨大心力,在洞窟周围布下了数重更加复杂、更侧重于干扰天机与隔绝感应的复合阵法。
做完这一切,她才稍稍放松下来,将宁儿从背囊中抱出。
小家伙似乎对环境的变化毫无所觉,依旧大部分时间在沉睡。只是苏清月敏锐地察觉到,他眉心那混沌之眼的纹路,似乎比之前更加清晰、灵动了一丝。偶尔在他沉睡时,那纹路会无意识地微微开阖,泄露出丝丝缕缕难以言喻的道韵,引得洞窟内原本紊乱的灵气都变得温顺平和起来。
苏清月轻轻抚摸着那纹路,心中忧虑与探究交织。
宁儿的成长,或者说“苏醒”,似乎在加速。是因为之前动用了一次力量?还是因为他本身就在按着某种既定的轨迹在变化?
她取出那几卷古老典籍,就着洞窟缝隙透入的微弱天光,再次潜心研读起来。她必须尽快找到更多关于混沌之眼、关于天帝传承的记载,至少要弄明白宁儿这种无意识散发力量的状态是否可控,否则,带着他,就如同抱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且威力足以毁天灭地的炸弹。
洞窟外,万山寂静,唯有风声呜咽。
洞窟内,苏清月借着微光,在古老的文字与图案中,苦苦寻觅着指引。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中土,关于“身怀异宝的神秘女修”与“能令元婴修士无声湮灭的恐怖婴孩”的模糊传闻,已然在某些隐秘的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引动了更多隐藏在暗处的目光。
风暴,并未因她的远遁而平息,反而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