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正殿,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份无形的凝重。
年轻的天启帝萧景琰端坐于上首,身着常服,眉宇间虽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惊悸,但眼神依旧锐利,自有帝王威仪。他并未带太多仪仗,只随行了几名贴身侍卫与内侍,显然此行重在巡查,而非排场。
玄明子与副监正云衍立于下首,恭敬回话。殿内星辉隐现,隔绝内外。
“皇陵之事,朕已听禁军统领粗略禀报,说是地龙翻身,引动古墓异气,更有妖人作乱?”萧景琰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但目光却如实质般落在玄明子身上,“然则,朕在宫中,亦感受到那冲天魔气与后来的煌煌龙威,绝非寻常地动妖邪可比。玄明子,你执掌钦天监,观测天象地气,须给朕一个明白。”
玄明子心中微凛,知道此事难以完全遮掩,躬身道:“回陛下,皇陵之事,确非寻常。乃前朝余孽天魔宗,潜伏多年,欲以邪法唤醒被镇于皇陵之下的魔龙残魂,祸乱天下。幸得……一位身负异术之士及时发现并暗中布局,逆转其阵法核心,更引动……前朝遗留的某种龙气重宝,终将魔龙残魂彻底净化,化解了一场浩劫。”
他刻意模糊了苏清月的具体身份和传国玉玺的存在,只以“异术之士”和“龙气重宝”代称。
“哦?前朝遗留的龙气重宝?”萧景琰眼中精光一闪,捕捉到了关键,“是何宝物?如今何在?那天魔宗妖人,可曾尽数伏诛?那位异士又是何人,现在何处?”
一连串的问题,直指核心。
玄明子斟酌着词句:“回陛下,那宝物……关系重大,老臣需稍后密奏。天魔宗主要首脑已在皇陵伏法,余孽正在清剿。至于那位异士……因与魔龙及幽冥之力对抗,身受重创,神魂受损,如今正在臣这观星台秘殿中昏迷疗养,不便面圣。”
“幽冥之力?”萧景琰的眉头彻底皱了起来,“玄明子,你到底还有多少事瞒着朕?皇陵之下,莫非还牵扯到阴司冥府不成?”他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冷意。身为帝王,最忌惮的便是这等涉及阴阳、动摇国本的神秘事件。
玄明子暗叹一声,知道部分真相无法再瞒,只得道:“陛下明鉴。天魔宗疯狂,其阵法最后关头竟意外引动了一丝通往幽冥的裂隙,虽已被那位异士借助龙气重宝强行关闭,但……其间波折凶险,确非常理可度。那位异士身上,也因此留下了一丝幽冥侵蚀的痕迹,需以星力慢慢化解。”
他依旧避开了玉玺受损和那诡异婴儿的存在。
萧景琰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殿内气氛压抑。他并非昏庸之主,心知玄明子所言必有保留,但钦天监地位超然,监正更是国之柱石,在未弄清全部真相前,不宜逼迫过甚。
“既然如此,那位异士便有劳钦天监好生照料,务必将其救治过来,朕还要亲自问话。”萧景琰做出了决断,随即话锋一转,“至于那龙气重宝,既于社稷有功,待异士苏醒,宝物稳定后,朕再亲睹其容。皇陵遭此劫难,损毁严重,修复与善后事宜,便由工部与礼部协同钦天监办理。”
“臣,遵旨。”玄明子与云衍齐声应道。
“还有,”萧景琰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外皇陵的方向,语气深沉,“今日之事,关乎国体稳定,所有知情者,皆需严守秘密,若有泄露,以叛国论处!”
“是!”
皇帝起驾回宫,但那无形的压力却并未随之离去。
送走皇帝,玄明子与云衍回到观星台,脸色并未轻松。
“监正,陛下虽未深究,但显然已起疑心。玉玺之事,恐难长久隐瞒。”云衍忧心道。
玄明子看向地底秘殿的方向,缓缓道:“瞒得一时是一时。当务之急,是弄清那冥府标记的根源,找到修复玉玺之法,以及……弄清楚那个孩子的来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我总觉得,那孩子出现在即将闭合的幽冥通道尽头,绝非偶然。天魔宗耗费如此心机,甚至可能以魔龙和无数生灵魂力为祭,难道仅仅是为了打开通道?这个同时蕴含生死之力的婴儿,或许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
“您是说……”云衍瞳孔一缩。
“祸福难料啊。”玄明子长叹一声,“多事之秋,唯有谨守本心,静观其变。加强秘殿守卫,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苏清月和那个孩子。”
“明白。”
两人身影消失在观星台深处,唯有穹顶星图依旧缓缓运转,映照着人间帝星的疑虑与暗流汹涌的京城。秘殿之中,昏迷的苏清月眉心的烙印,在星辉下似乎又清晰了一分,而那星辰石摇篮中的婴儿,依旧沉睡着,仿佛一个等待被唤醒的谜团。
(第九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