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祖源,幽深洞窟。
时光在寂静与警惕中悄然流逝,转眼便是数月。洞窟内,苏清月已然将此地方圆百里的地势灵脉摸透,布下的阵法层层叠叠,与这天然混乱的地磁环境融为一体,宛若铁桶。除非有化神期大能亲至,并以秘法仔细探查,否则绝难发现此间端倪。
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坐调息,巩固自身修为。那缕变异龙气在经历了归墟洗礼与连番恶战后,愈发精纯凝练,如今已能在经脉中自如游走,隐隐有凝聚龙形虚影、反哺肉身神魂的趋势。地心玉髓也彻底与她融合,心念动处,便可引动方圆数十里的大地之力,感知草木枯荣,地脉流转。
而她的更多心力,则放在了宁儿与那几卷古老典籍之上。
宁儿依旧生长缓慢,但变化已然显现。他沉睡的时间逐渐减少,偶尔会睁着那双清澈见底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洞窟顶部垂落的钟乳石,或是苏清月打坐时周身流转的灵光。他不再仅仅是无意识地汲取灵气,有时会伸出小手,对着虚空轻轻抓握,指尖划过之处,那些紊乱的灵气便会短暂地形成某种玄奥的、连苏清月都难以完全理解的微小符文,旋即消散。
最让苏清月心惊的,依旧是他眉心的混沌之眼。那纹路如今已不再是静止的图案,而是如同真正闭合的眼睑,偶尔会在宁儿情绪波动(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本能)时,极其细微地颤动,仿佛随时可能再次睁开。每当此时,洞窟内便会弥漫开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能定住地水火风的法则波动。
苏清月不敢有丝毫大意,日夜以自身龙气与玉髓之力温养、安抚,试图引导这股力量,而非压制。她隐隐觉得,这混沌之眼并非灾厄,而是宁儿与生俱来的本源,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与“掌控”。
那几卷得自钦天监的典籍已被她翻来覆去研读了无数遍。其上关于“天帝”、“混沌之眼”的记载依旧零碎,大多语焉不详,充满神话色彩。但在结合自身对宁儿的观察,以及归墟中的见闻后,苏清月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推测。
典籍中提及,上古天帝并非唯一,亦有更古老的“古神”执掌混沌,开天辟地。所谓天帝,或许便是继承了部分古神权柄、并以此梳理乾坤、订立秩序的存在。其“眸”能观过去未来,能辨清浊善恶,更能……衍化规则!
宁儿无意识勾勒出的那些微小符文,以及混沌之眼睁开时那近乎“言出法随”的抹消之力,似乎正印证了这一点!他并非在使用某种已知的道法或灵力,而是在直接干涉、定义局部的现实法则!
这个推测让苏清月既感震撼,又觉沉重。这意味着宁儿的潜力无穷,但也意味着他所走的道路前无古人,凶险莫测。任何一次力量的失控,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这一日,她正尝试以自身龙气模拟宁儿勾勒出的一个稳定形态的符文,忽然心神一动,察觉到洞窟外数百里处,有两道不弱的气息正在激烈碰撞,搅得那方天地灵气紊乱。
若是平日,她绝不会理会。但此刻,她心念微转,悄然分出一缕神识,附着于一只恰好飞过附近的灵雀身上,遥遥观之。
争斗的双方,一人驱使百鬼,魔气森森,乃是金丹后期的魔修;另一人则剑光煌煌,正气凛然,是位金丹中期的剑修。两人似为争夺一株罕见的“幽冥草”而大打出手。
苏清月本欲收回神识,不欲多生事端。然而,就在那魔修祭出一面污秽血幡,引动无数厉鬼扑向剑修时,异变突生!
那剑修似已力竭,眼看便要殒命于厉鬼撕咬之下,他怀中一枚看似普通的玉佩,却猛地爆发出一点极其微弱的、却让苏清月神识都为之一颤的混沌灵光!
那灵光一闪而逝,并未击退厉鬼,却让扑在最前方的几只厉鬼动作猛地一滞,仿佛瞬间失去了目标,变得茫然无措,连形体都隐隐有溃散之势!
魔修一愣,剑修也抓住这瞬息之机,拼死反击,竟侥幸将那魔修惊退。
争斗结束,剑修踉跄离去,那枚玉佩也恢复了平凡。
但苏清月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那一点混沌灵光,虽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本质,与宁儿眉心混沌之眼散发出的道韵,同出一源!
这世间,除了宁儿,竟还有物品蕴含着混沌之力?!
她立刻收回神识,心潮澎湃。那玉佩是何来历?其上为何会有一丝混沌之力?是上古遗留?还是与宁儿这般的存在有关?
这个意外的发现,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虽然无法照亮全部前路,却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调查这类蕴含混沌之力的古物或遗迹,或许能拼凑出更多关于宁儿身世与混沌之眼奥秘的线索!
她看了一眼怀中正摆弄着她一缕发丝的宁儿,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她的心绪不宁,仰起小脸,对她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容,眉心那纹路也随之微微一亮。
苏清月轻轻握住他的小手,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隐匿潜修是必须的,但被动等待绝非良策。或许,是时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去探寻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秘密了。
万山祖源虽险,却也藏着无数上古遗迹与失落传承。从此地开始搜寻,或许能有所获。
她将宁儿重新缚于身后,目光投向洞窟外那无尽苍茫的群山。
新的征程,便在脚下。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