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机器人的探照灯划破幽暗的深海,高清摄像头将海底地貌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在指控坐标点附近经过数小时的细致搜寻,勘探团队传回了决定性的影像——那里只有自然的海床地貌和部分沉积物,根本不存在任何管道结构,更不用说正在排污的出口。同时,声纳扫描也确认,该区域地下并无掩埋的管道通向园区。
物理证据,无可辩驳。
几乎在同一时间,专案组对“深蓝”数据咨询公司的突击检查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公司服务器被查封前的瞬间,技术人员抢救性地恢复了一批被删除的通信记录和原始数据文件。记录清晰地显示,“深蓝”公司负责人与一个通过境外代理服务器联系的匿名方进行了多次沟通,对方提供了伪造数据的详细要求和“渤海化工”的历史管道资料,并支付了高额报酬。而原始数据与提交给媒体的“证据”之间存在大量人为篡改的痕迹。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追查资金流向时,发现支付给“深蓝”的款项,源头与苏晴监控的那个激进买入碳排放配额的资金池,存在明确的关联!
人证、物证、资金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普罗米修斯”精心策划的环保敲诈与金融狙击阴谋,在确凿的证据链面前,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林墨第一时间将全部调查结果汇总,通过最高效的渠道,分别报送至国家环保督察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公安部和网信办。
真相的重量,瞬间压垮了虚假的指控。
国家环保部门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海底勘探影像和数据造假调查结果,严厉谴责这种为牟取私利不惜破坏企业声誉、扰乱金融秩序、浪费公共资源的恶劣行径。之前跟风报道的境外媒体在铁证面前集体失声,转而开始追问造假事件的幕后主使。
公安部门对“深蓝”公司负责人及涉案人员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伪造证据罪”等罪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启动了对境外匿名雇主的跨国追查程序。
网信部门依法对传播不实信息的境外媒体在境内的落地方进行了处理,并协同相关部门,向国际社会澄清了事实真相。
在金融市场上,风暴同样猛烈。
随着真相大白,“渤海湾石化产业园”大规模限产的风险瞬间消散。被恶意推高的碳排放配额价格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直线暴跌。那个激进买入的资金池,因其操作本身建立在虚假信息之上,且涉嫌市场操纵,不仅面临巨额亏损,更受到了交易平台的严厉审查和监管机构的调查,其仓位在暴跌和监管的双重打击下几乎损失殆尽。
“普罗米修斯”及其“涅盘”计划,在这次精心策划的攻击中,遭遇了比上一次做空中小企业指数时更惨重的失败。他们不仅没能实现“毁灭重生”的目标,反而折损了“深蓝”这条重要的伪造链条,暴露了更多的操作模式,并再次蒙受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风控中心指挥大厅内,气氛却并未完全轻松。
“我们赢了这一仗,”赵工看着屏幕上回落的各类风险指标,长舒一口气,“再次挫败了他们的阴谋。”
林墨的目光却依旧凝重地停留在“涅盘”那个代号上。“两次失败,足以让任何正常的对手退缩。但‘普罗米修斯’……他们展现出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疯狂。我担心,连续的挫败不会让他们放弃,反而可能促使他们采取更极端、更不可预测的手段。”
他转向苏晴的视频窗口:“晴姐,境外对那个资金池的调查,能否挖出更深层的东西?‘涅盘’到底是一个计划,还是一个更高层级的组织?”
苏晴的面容在屏幕上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锐利:“平台和监管机构的调查还在进行,对方切断线索的速度很快。但可以肯定,‘涅盘’代表的绝不仅仅是碳排放交易。我怀疑,这可能是‘普罗米修斯’核心层推动的一个综合性战略项目,环保和金融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之一。他们的终极目标,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宏大,也更危险。”
就在这时,林墨的加密通讯器收到了一条来自更高层级保密渠道的信息,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
“‘涅盘’关联度评估已有初步结论,速来京汇报。”
林墨心中一动。看来,国家和更高层面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远超他的想象。他对“涅盘”的判断,或许即将得到验证。
他站起身,对赵工吩咐道:“继续保持最高警戒等级,全面复盘此次事件中的所有线索,尤其是与‘涅盘’相关的任何蛛丝马迹。我去一趟北京。”
真相的重量,不仅洗刷了冤屈,击败了对手,更揭开了一个更深、更暗的漩涡入口。林墨知道,他即将接触到的,可能是关乎国家金融安全乃至更广泛领域安全的核心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