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市场的战况如同两头巨兽在泥潭中的殊死角力。林墨主导的坚定回购和信息披露,如同一次次精准的重拳,不断夯实着市场的信心基线,使得“新滨城银行”的债券价格在剧烈波动中,始终未能跌破某个关键的心理防线。然而,“新纪元资本”凭借其深不见底的资金池,如同附骨之疽,每当市场情绪稍有缓和,便以更凶猛的气势买入cdS,将利差再次推高。
拉锯战持续了四十八小时。市场上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所有机构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关乎一家银行生死,甚至可能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超级对决。
林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银行的超额备付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虽然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所有人都清楚,如果找不到破局的关键,被拖垮只是时间问题。
转机,出现在苏晴和赵工的两条平行战线上。
苏晴动用了她在国际清算圈层的所有积累,甚至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与几家提供SpV注册和清算服务的离岸机构进行了“深入沟通”。终于,一个关键的信息被挖掘出来:那些分散在各离岸中心的SpV,其最终的指令汇聚点和资金协调中心,指向了瑞士一家极其隐秘的私人银行——“阿尔卑斯守护者银行”。这家银行以服务“超高端客户”和绝对保密着称。
几乎在同一时间,赵工带领的量化团队,在对海量cdS交易数据进行行为模式分析时,发现了一个微小的、但极具特征的交易“指纹”。这个“指纹”与三年前某次针对东南亚某国货币的狙击战中,一个被怀疑与“新纪元资本”有关的匿名账户的交易模式高度吻合。
两条线索交叉锁定,虽然仍无法在法庭上作为直接证据,但足以让林墨确信,幕后黑手就是“金先生”无疑。
然而,知道对手是谁,并不等于赢得了战争。
真正的破局点,来自林墨提前布下的另一枚棋子。
就在“新滨城银行”的回购资金即将告罄,市场空头气氛再次占据上风,cdS利差逼近触发部分金融合约警戒线的千钧一发之际——
一家名为“九州产投”的巨型国企,其董事长在接受权威官方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对近期金融市场波动的看法。这位以稳健和爱国着称的企业家,意味深长地表示:“我们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对于某些遵循国家战略、扎根服务实体经济、并且自身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我们抱有坚定的信心。金融市场不应成为恶意狙击的乐园,实体经济的血液更不容许被轻易切断。”
这段话,没有点名,但指向性无比明确。
紧接着,由多家大型国企和国家级产业基金联合发起成立的“供应链稳定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已与“新滨城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三百亿的定向信贷支持额度,共同保障重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白骑士”来了!而且是以一种碾压式的姿态!
这不是简单的资金注入,而是国家资本层面对“新滨城银行”模式和信用的最强背书!
消息传出的瞬间,市场为之震撼。
之前还在疯狂加仓的空头们,瞬间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他们狙击的是一家地方银行,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国家维护金融稳定、支持实体经济的坚定意志!
cdS市场风云突变。巨大的买盘(很可能是之前的部分空头在恐慌性平仓)涌入,利差以比上涨时更快的速度迅猛回落。试图负隅顽抗的零星卖单,在“九州产投”和“供应链稳定基金”带来的庞大气场面前,如同冰雪遇阳,瞬间消融。
“金先生”在交易终端前,眼睁睁看着自己耗费巨资构建的空头堡垒在几分钟内土崩瓦解,cdS价格的暴跌意味着他不仅无法获利,前期投入的巨额保证金也将面临巨额亏损。他脸色煞白,猛地一拳砸在昂贵的红木桌面上,喉头一甜,一股腥咸涌上口腔。
他输了。输掉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其背后资本集团试图在中国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一次战略冒险的失败。
林墨的底牌,从来就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资金,而是他始终坚守的、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的定位,以及由此赢得的、更高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危机过后,林墨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城市华灯初上。他没有胜利的狂喜,只有历经惊涛骇浪后的深沉平静。
陈永清打来电话,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后怕:“林墨,你这步棋……太险了!不过,干得漂亮!”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林墨诚恳地说,“是大家共同守护了这家银行,守护了这片市场的秩序。”
这时,内部通讯器响起,赵工急切的声音传来:“林组,我们监测到,那个与‘阿尔卑斯守护者银行’关联的核心账户,正在大规模斩仓离场,亏损极其惨重!”
林墨眼神锐利如刀。
“通知苏晴,持续监控其资金流向。同时,将我们掌握的所有关于‘新纪元资本’及其关联方在此次事件中涉嫌市场操纵的证据,整理成最高密级的报告。”
他知道,这场战役结束了,但战争远未终止。他需要利用这次机会,将“新纪元资本”的威胁,彻底钉在监管和法律的审判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