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滨城银行”成功抵御粮食金融攻击的胜利喜悦尚未散去,林墨预感的、更高维度的挑战便已悄然逼近。这一次,风暴不再起于青萍之末,而是直接源自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核心。
危机首先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显现。
“新滨城银行”国际业务部向林墨汇报了一个异常情况:数家长期合作的欧洲中型企业,近期突然以“内部流程优化”或“集团统一指令”为由,婉拒了通过“新滨城银行”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提议,坚持使用欧元或美元,并通过其传统的欧洲合作银行进行。虽然业务量不大,但这种一致性的转向,透着不寻常的气息。
几乎同时,苏晴从欧洲金融市场传来紧急情报:一家与“智库A”过从甚密的英国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告,题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隐性补贴”与市场扭曲风险》。报告含沙射影地指责中国的银行体系利用“非市场手段”为跨境人民币交易提供便利,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并暗示这可能引发主要国际清算体系(特指SwIFt)的“合规审查”。
“他们想在规则层面做文章,想把我们排除在主流清算体系之外!” 林墨瞬间洞察了对手的险恶用心。SwIFt系统如同全球金融的神经系统,一旦被其限制或排除,任何银行的国际业务都将陷入瘫痪,这无异于金融上的“核威慑”。虽然直接对中国大型银行动手可能性极低,但针对“新滨城银行”这样正在崛起、国际化步伐加快的银行进行“精准骚扰”和“合规恐吓”,却能有效遏制其发展势头,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真正的内外交困,此刻才显露出狰狞的全貌。
外部,是“智库A”挥舞着国际金融规则的大棒,兵临城下。
内部,隐患也在悄然滋生。
由于“钥匙基金”的设立和“新滨城银行”在支持科技企业与应对国际风浪中的突出表现,其业务量和市场声誉急剧攀升。大量的存款涌入,信贷需求也水涨船高。部分分支机构为了追求业绩,在信贷审批上出现了一丝松懈的迹象。赵工的风险监测团队发现,几家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关联密切的建筑、文旅类企业的贷款申请,其现金流测算和抵押物评估存在模糊地带,却被标记为“重点支持项目”快速推进。
“林行长,业务部门的压力很大,认为这些都是‘低风险’的政商关系项目。”赵工忧心忡忡地汇报,“但我们模型显示,一旦区域土地财政或旅游市场出现波动,这些贷款的风险会急剧暴露。我们……要不要踩一下刹车?”
一边是外部虎视眈眈,欲借规则之名行扼杀之实;一边是内部增长冲动,可能埋下新的风险种子。 林墨仿佛站在两道汹涌波涛的狭窄礁石上,左右皆是深渊。
他没有丝毫犹豫。
“刹车!”林墨的声音斩钉截铁,在行长办公室里回荡,“告诉业务部门,任何时候,风控的底线都不能突破!‘新滨城银行’的重生,靠的不是规模,是质量和稳健!把这些有疑问的项目全部打回去重新评估,符合标准再做!谁要是为了短期业绩罔顾风险,我就先摘了谁的乌纱帽!”
内部,他必须以铁腕守住风险的闸门。
对外,他必须展现出更高超的智慧和更坚定的姿态。
他首先向总行和陈永清做了详细汇报,阐明了SwIFt层面潜在风险的战略严重性。在总行的协调下,他代表“新滨城银行”,积极参与由央行和外汇管理局牵头的紧急应对会议。
会议上,林墨提出了他的应对策略:
“第一,强化替代通道。加速推进我们与更多友好国家建立本币结算机制,并大力宣传和优化我们自有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服务,让客户有更多、更安全的选择,降低对单一系统的依赖。
第二,透明化应对。主动邀请国际知名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新滨城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合规性进行专项审计,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来证明我们的清白和专业。
第三,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联合其他同样面临潜在不公待遇的新兴市场国家同行,在bIS(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治理平台上,共同发声,反对将金融基础设施政治化、武器化。
第四,练好内功。进一步提升我行自身反洗钱、反恐融资的合规标准,做到无懈可击,让任何‘合规审查’的借口都站不住脚。”
这套以我为主、多措并举的方案,得到了高层的高度认可。
就在林墨全力应对内外挑战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奇兵”出现了。
杜晓峰博士领导的“启明量子”团队,在与欧洲一家顶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时,偶然获悉那家发布污名化报告的英国政策研究所,其核心资助方之一,竟然与“智库A”控制的那家企图垄断特殊晶体供应的北欧公司,是同一个幕后金主!
“他们是故意的!用学术报告为商业掠夺和金融打压打掩护!”杜晓峰在电话里义愤填膺。
林墨立刻让苏晴和赵工团队顺着这条线索深挖。很快,更多的关联被挖掘出来,形成了一条“资本控制特定资源 -> 资助智库发布倾向性报告 -> 影响国际规则制定 -> 为金融和商业打击创造借口”的清晰链条。
证据在手,反击有了更锐利的锋芒。
林墨授意“新滨城银行”的研究院,撰写了一份措辞严谨、证据确凿的白皮书,直接揭露“智库A”如何通过资本渗透学术,企图操纵国际舆论和金融规则,为其不正当竞争行为铺路。这份白皮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在全球金融和专业圈层广泛传播。
真相的力量开始显现。那家英国政策研究所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变得孤立,其报告的公正性受到了广泛质疑。一些原本观望的欧洲企业,重新开始认真考虑与“新滨城银行”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外部的规则之刃,被巧妙地格挡开去。
而内部,经过林墨的强力整顿,信贷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全行上下对风险敬畏之心更强,发展的根基反而更加稳固。
站在“新滨城银行”顶楼的露台上,林墨俯瞰着脚下这片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金融疆域。 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暗流涌动,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他知道,唯有坚守专业、敬畏风险、勇于亮剑,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才能真正彰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