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行动在“风眼”系统的算力支撑下悄然展开。海量的区域供应链金融数据如同奔涌的江河,被导入赵工团队构建的多个分析模型中。这些模型不再仅仅审视单一的信贷风险,而是试图勾勒出资金、货物、票据在复杂交易网络中的真实流向。
进展比预想的更快,也更触目惊心。
三天后,赵工带着初步绘制的“异常交易网络图谱”找到了林墨。在指挥中心的巨大屏幕上,一个以“迅通物流”为初始节点,蔓延出数百条连接线的复杂网络呈现出来。其中,有十七家中小供应商和五家下游收货方被标记为深红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内部交易异常频繁、资金闭环特征明显的“子网络”。
“这个子网络内,应收账款的形成和转让速度远超正常商业逻辑,更像是为了融资而人为制造的‘流水’。”赵工指着屏幕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追踪了这十七家供应商的注册信息和股权结构,发现它们背后实际控制人交叉重叠,最终都指向了几个……身份信息模糊的自然人。”
林墨凝视着屏幕上那个如同癌组织般不断扩张的红色区域,沉声道:“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寄生在‘迅通物流’健康肌体上的,专门用于伪造贸易背景、套取融资的‘肿瘤’?”
“可以这么理解。”赵工点头,“而且,这个‘肿瘤’还在持续‘抽水’。根据模型估算,过去半年,仅通过这个子网络转移出去的资金,就可能高达数亿。其中流向加密货币钱包的部分,虽然单笔分散,但累计也已相当可观。”
几乎同时,网安部门派驻到中心的专家小组也取得了突破。他们利用区块链分析工具,成功将那几个匿名钱包与一个更大规模的、专门为各种灰色资金提供“混币”服务的暗网池关联起来。这个暗网池的交易记录浩如烟海,且经过层层加密和伪装,短时间内难以彻底穿透。
“对手很专业,使用了隐私增强型加密货币和链上混淆技术。”网安专家坦言,“追踪最终受益人的难度极大,就像在迷雾里找人。但我们锁定了一个规律:这个暗网池定期会向几个特定的、与已知黑市和地下钱庄有关的地址进行‘清分’,‘普罗米修斯’的资金很可能就混在其中。”
线索在境内外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汇聚。苏晴那边也传来消息,做空亚太区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衍生品的仓位仍在隐蔽增加,且开仓点位更加集中,似乎预示着攻击时间的临近。
林墨感到了时间的紧迫。“肿瘤”必须切除,否则一旦“普罗米修斯”在境外市场发动总攻,内外联动,很可能引发区域性的供应链金融信任危机,甚至波及实体经济。
他召开了紧急跨部门线上协调会,参会方包括地方金融监管、公安经侦、网安以及总行相关领导。
“情况已经基本清晰,”林墨展示着“风眼”系统的分析结果,“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真实核心企业信用,嵌套虚假贸易背景,进行系统性融资诈骗和资金非法转移的案件,且与境外做空势力存在关联。我建议,立即成立‘718’联合专案组,对‘迅通物流’及其关联的异常交易网络,进行立案侦查!”
他的提议得到了各方支持。由经侦牵头,金融监管、网安及“风控中心”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的专案组迅速成立。
然而,就在专案组准备动手的前夜,“风眼”系统再次发出刺耳的警报——那个被密切监控的“肿瘤”子网络,其资金流动突然陷入了停滞,所有异常的应收账款融资活动在几个小时内全部中止!
“他们察觉了!”赵工第一时间向林墨汇报,语气中带着挫败和震惊,“对方的反侦察意识极强,我们可能打草惊蛇了!”
林墨站在指挥大厅,看着屏幕上那条代表资金流的红色曲线骤然跌入谷底,眼神冰冷。对手的警觉和反应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是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还是对方拥有同样先进的风险感知系统?
“普罗米修斯”提前收缩,意味着直接的犯罪证据可能被切断,境内的打击行动很可能只抓到一些小鱼小虾,而无法伤及其根本。更可怕的是,对方在境内的行动虽然暂停,但他们在境外的做空仓位并未平仓!攻击的威胁并未解除,只是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第一回合的隔空交手,双方似乎打成了平手。林墨抓住了对方的尾巴,但对方也展现出了狡猾和敏捷,迅速断尾求生。
“通知专案组,行动暂缓,转为秘密调查。”林墨下达了新的指令,“同时,启动‘b计划’。”
他走到窗边,夜色中的城市灯火通明。他知道,与“普罗米修斯”的较量,已经变成了一场比拼耐心、技术和意志力的持久战。对方隐藏在更深的水下,而他,必须织就一张更密、更智能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