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氛围中流逝。滨城,“新滨城银行”筹备组,表面一切如常,但在信息流的暗处,无形的弦正越绷越紧。
王栋的疯狂
王栋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窗帘紧闭,只有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扭曲而苍白的脸。他手心里全是汗,那个U盘已经连接到电脑。他调出了“金先生”提供的全套“完美”资料——一家名为“滨港迅达贸易”的公司,申请一笔五千万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一批“紧俏电子产品”的采购。合同、发票、上下游企业资质,一应俱全,甚至在海关系统里都能查到对应的、但早已被重复使用多次的报关单号。
他知道这是饮鸩止渴,但他别无选择。林墨的自查通知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赵工那些人的窥探让他如芒在背。他必须制造一场足够大的爆炸,炸出一条生路,或者……同归于尽。
他深吸一口气,动用自己尚未被正式解除的、对“绿色通道”项目的最终审批权限,强行将这笔贷款申请标记为“特急 - 重点开发区扶持项目”,绕过了需要经过赵工团队优化后的风控模型自动评分环节。他在系统审批意见栏里敲下:“该企业为开发区重点引进,背景可靠,业务紧急,特事特办,优先放款。” 落款:王栋。
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他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他点击了“提交并推送至放款流程”。
监控室的寂静
隔壁的临时监控室内,气氛截然不同。林墨、赵工以及两位经侦支队的便衣警官,正紧盯着数块屏幕。一块屏幕上显示着信贷系统的实时审批流水,另一块则展示着赵工团队开发的“异常交易行为监测模型”的动态告警界面。
当王栋那笔标记着“绿色通道”的五千万元贷款申请状态变更为“审批通过-待放款”时,监测模型的红灯疯狂闪烁,发出低沉的嗡鸣告警。同时,所有与该笔交易相关的操作日志——从王栋登录的终端Ip、操作时间、到绕过风控的每一步点击记录——都被瞬间锁定、备份,并同步传输至经侦支队的取证服务器。
“目标已行动。”赵工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指向屏幕,“他完全使用了我们预设的路径,证据链完整。”
一位经侦警官看向林墨,眼神锐利:“林组长,可以确认,犯罪嫌疑人王栋,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审批发放贷款,且金额特别巨大,证据确凿。请求立即实施抓捕。”
林墨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王栋那最后的审批意见,眼神冰冷。他点了点头,声音沉稳有力:“行动。”
收网时刻
王栋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待放款”的状态,刚想给“金先生”发出信号,办公室的门被无声地推开。
林墨率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那两名面色冷峻的便衣经侦,以及银行内部纪检部门的负责人。
室内光线昏暗,只有电脑屏幕的光勾勒出王栋惊恐万状的脸。
“王副总,或者说,王栋同志,”林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他甚至没有去看那刺眼的屏幕,“请你解释一下,这笔由你亲自批准,绕过所有风控流程的五千万元‘滨港迅达贸易’贷款,是基于怎样的风险评估?”
王栋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色厉内荏地吼道:“林墨!你这是打击报复!这是正常的扶持企业业务!你凭什么……”
“凭这个。”赵工从林墨身后走出,将一台平板电脑放在桌上,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那笔贷款背后虚假的贸易闭环,以及与“新纪元资本”关联的资金输送路径,还有王栋儿子账户那笔来源不明的五十万美元汇款记录。
铁证如山,摆在面前。
王栋的话戛然而止,他死死盯着屏幕上的证据,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脸色由白转灰,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王栋,”为首的经侦警官上前一步,亮出拘留证,声音威严,“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现在依法对你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请你配合!”
两名强壮的便衣一左一右架住了几乎瘫软的王栋。冰冷的手铐“咔哒”一声扣在他手腕上,那声音清脆而冰冷,彻底击碎了他所有的幻想。
在被带离办公室的瞬间,王栋回头,用一种混杂着绝望、怨恨和难以置信的目光死死盯了林墨一眼。
林墨平静地回视着他,眼神里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如释重负的沉重和一片澄澈的坚定。
办公室外,听到动静探头张望的员工们,看到王栋被便衣警察带走的场景,无不骇然失色,窃窃私语声瞬间响起,又被一种无形的压力压了下去。
林墨走到办公区中央,目光扫过一张张惊疑不定的面孔,提高了声音,语气沉稳而有力:
“大家都看到了。‘新滨城银行’的招牌,不容玷污!任何试图利用职权,损害银行利益、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银行的未来,建立在合规、诚信和专业的基础之上!请各位回到岗位,恪尽职守!”
内鬼已除,内部的脓疮被一刀剜去。但林墨知道,斩断“新纪元资本”伸进来的一只触手,远非结束。真正的对手,还隐藏在资本的迷雾之后,而对方的反扑,恐怕会更加凶猛。
风暴的第一波浪头已经拍下,但大海,从未真正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