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试点小组的成立,像在东海分行这片刚经历风暴洗礼的土壤里,埋下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林墨带着两名年轻的组员——刚从名校毕业、充满锐气的研究生方薇,以及在柜面锻炼了三年、心思缜密的张晓——开始了艰难的拓荒。
陈永清顶着压力,为他们争取到了一间小小的独立办公室和有限的试点信贷额度。这间办公室与对公业务部主区域隔开,少了几分喧嚣,也多了几分被主流视线边缘化的冷清。
开局远比想象中艰难。
林墨精心设计的、基于多维度数据的信用评价模型,在现实中遭遇了“数据孤岛”的尴尬。税务、社保等关键数据难以实时、合规获取,他们能依靠的,依然是传统的银行流水、财务报表(很多小微企业甚至没有规范的报表)和有限的抵押物。所谓的“大数据风控”,在实践中举步维艰。
更直接的阻力来自内部。
当林墨尝试推动与一家本地大型超市的供应链系统对接,为其下游的小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时,需要It部门和公司业务部的支持。It部门以“系统资源紧张、排期已满”为由婉拒;公司业务部那位与林墨资历相当的主管则私下抱怨:“林墨现在搞这些新花样,不就是踩着鼎峰的废墟往上爬吗?正经的大客户不服务,尽折腾这些鸡毛蒜皮,能有多大出息?”
甚至他小组内部的方薇,在连续拜访了多家街边小店,被店主以“不需要”、“太麻烦”拒绝后,也显得有些气馁:“林哥,我们这样一家家跑,效率太低了。而且这些客户,风险确实难以把握,万一出了不良,我们……”
只有张晓,凭借在柜面与各种客户打交道的经验,更能理解小微业主的心态,她提出:“林经理,我觉得我们不能光想着放贷款。很多小老板对银行有畏惧感,我们是不是可以先从简单的结算、理财入手,建立信任?”
林墨听着组员的反馈,感受着内外的冷遇,内心也曾有过动摇。但他想起鼎峰事件中,那些因为银行服务缺失而不得不求助民间高利贷的小供应商,想起陈永清的信任和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他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他调整了策略。一方面,他不再好高骛远,暂时搁置了过于理想化的纯数据模型,转而务实地区分客户类型:对于有稳定订单、与核心企业合作关系明确的小微企业,主攻供应链金融,哪怕单笔金额小,也坚决推动,以此作为突破口;对于更零散的个体工商户,则采纳张晓的建议,从基础金融服务入手,先做朋友,再谈业务。
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试点项目的宣传和沟通。他定期撰写工作简报,不仅向陈永清汇报,也抄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简报里,他不夸大成绩,也不回避困难,而是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说话:比如,他们成功为那家超市的5家小供应商提供了总计300万的应收账款融资,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资金一周内到位,且因为锁定了回款账户,风险可控;又如,他们通过帮助一家社区便利店优化了收款码和零钱管理,意外地获得了该店主介绍来的另外两家小餐馆的开户和存款业务。
这些微小的成功案例,像石头缝里钻出的新芽,虽然稚嫩,却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逐渐改变着一些人的看法。
转机出现在一次分行的中层干部会议上。陈永清特意让林墨做了一个关于普惠金融试点阶段性思考的分享。林墨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讲述了那几个小供应商和便利店老板的故事,分析了小微客户真实的金融需求和潜在价值,也坦诚了目前面临的瓶颈和需要的支持。
他讲完后,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一位之前对试点持保留态度的副行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听起来,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方向是对的。至少,这些客户是真实的,需求是刚需的。”
会议结束后,It部门的负责人主动找到林墨,表示可以重新评估一下供应链系统对接的排期。公司业务部的那位主管,也难得地拍了拍林墨的肩膀:“老弟,有点东西。以后有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可以一起商量。”
内部的冰层,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
然而,就在林墨为试点工作刚刚打开局面而感到一丝欣慰时,总行关于组织架构和人事改革的正式方案,如同另一股强劲的风,吹进了东海分行。
方案的核心是“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其中一条关键内容,是拟在各一级分行层面,新设“普惠金融部”,作为独立的业务部门,专注于小微、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并直接向分行行长汇报。
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业务将从以前的边缘尝试,正式提升到战略高度。同时也意味着,将产生一个新的部门负责人岗位。
消息传出,刚刚平静不久的东海分行,再次暗流涌动。谁能坐上这个位置?是直接从总行空降,还是从内部选拔?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在小办公室里默默耕耘的年轻人——林墨。他牵头试点的工作,他的那份详实方案,他在中层会议上的分享,都让他成为了这个新职位最显而易见的候选人之一。
但质疑的声音同样存在:“太年轻了”、“资历太浅”、“就搞了几个小项目,能撑得起一个部门吗?”、“普惠金融听着好听,做起来可是个火山口,业绩压力一点不小!”
林墨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关注和压力。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楼下,是他曾经跑过无数次的街道,那里有他正在努力服务的小微客户;身后,是庞大而复杂的银行体系,充满了机遇也布满了荆棘。
陈永清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过多寒暄,直接问道:“总行的改革方案看到了?新设立的普惠金融部,你怎么想?”
林墨沉默片刻,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陈行,如果组织信任,我愿意接受挑战。”
陈永清看着他,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有赞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路是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机会来了,就要抓住。但是,记住,位置越高,责任越重,盯着你的眼睛也越多。准备好了吗?”
新芽能否在旧土上茁壮成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力,更取决于即将到来的风雨。对于林墨而言,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战场,已经在他面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