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皇命下达
**
时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
地点:四川总督府
人物:四川总督、宫束班领头人、师爷
剧情:
【四川总督府内,气氛严肃。四川总督坐在正位,眉头紧皱,师爷站在一旁,宫束班领头人恭敬地站在厅中。】
四川总督(神色凝重,缓缓开口):“今圣上有旨,要在大渡河上修建一座桥梁,以通藏汉,此乃关乎国家统一、边疆稳定的大事。我思来想去,你们宫束班手艺精湛,此事非你们莫属。”
宫束班领头人(心中一惊,面露难色,但仍恭敬地抱拳行礼):“大人,大渡河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建桥工程艰巨,恐……”
四川总督(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我不管有多大困难,这是皇命,必须完成!圣上已拨下四万两白银作为建桥经费,人力、物力我都会全力支持你们。你只需放手去做,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宫束班领头人(无奈之下,跪地领命):“卑职领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和圣上的重托。只是这建桥之法,还需从长计议。”
师爷(上前一步,补充道):“大人已派人去收集各方建桥之法,你等也可多与当地百姓交流,借鉴他们渡河的经验。切不可掉以轻心。”
宫束班领头人(点头应道):“多谢师爷提醒,卑职明白。”
四川总督(挥了挥手):“好了,你先回去准备吧,尽快拟定建桥计划呈上来。”
宫束班领头人(再次行礼):“卑职告退。” 【说完,起身退出总督府。】
第二幕:艰难筹备
时间: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筹备期
地点:大渡河边、铁矿场
人物:宫束班工匠、民夫、铁匠
剧情:
【大渡河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宫束班工匠们和一群民夫站在岸边,望着眼前的大河,面露难色。】
工匠甲(眉头紧皱,忧心忡忡):“这大渡河水流如此湍急,怎么建桥啊?这可真是个大难题!”
工匠乙(附和道):“是啊,而且这两岸地形也复杂,要打下稳固的桥基谈何容易。”
宫束班领头人(目光坚定,鼓舞众人):“大家别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先勘察地形,再从长计议。” 【随后,工匠们和民夫开始沿着河岸仔细勘察,商讨建桥方案。】
【经过一番勘察和商讨,众人确定了建桥的大致方案,但又面临新的问题 —— 缺乏铁源。于是,他们四处寻找铁矿,终于在一处深山里找到了铁矿脉。】
宫束班领头人(兴奋地指着铁矿脉):“大家看,这就是铁矿,有了它,我们就能制造铁链了!”
民夫甲(看着铁矿,一脸疑惑):“可这铁矿怎么变成铁链呢?”
铁匠(走上前,自信满满):“这就交给我们吧,我们会把铁矿石开采出来,炼成铁水,再制成铁链。” 【于是,民夫们开始开采铁矿石,铁匠们则在一旁指导,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运往附近的炼铁作坊。】
【炼铁作坊里,炉火熊熊,铁匠们挥汗如雨,将铁矿石放入熔炉中冶炼。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炼出了合格的铁水,开始制造铁链。】
铁匠(大声喊道):“大家加把劲,一定要把铁链打造得坚固耐用!” 【一根又一根的铁链在铁匠们的手中诞生,每一根铁链都由许多铁环组成,铁环之间紧密相连,十分牢固。】
【铁链制造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将它们运送到大渡河西岸。众人尝试用船将铁链运过河,但由于铁链太重,大渡河水流又过于湍急,船刚到河中央就被冲翻,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建桥工程陷入了僵局。】
宫束班领头人(望着被冲翻的船只,心急如焚):“这可怎么办?铁链运不过去,桥就建不成啊!”
工匠们和民夫们也都一脸沮丧,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工匠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第三幕:巧思破局
时间:筹备期某夜
地点:工匠营地
剧情:
【工匠营地中,灯火通明,宫束班工匠们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
老工匠(突然眼睛一亮,站起身来):“我有个办法!咱们可以用牵绳溜索之法。先找一根粗壮的绳索,将它固定在两岸,然后在绳索上套上竹筒,再把铁链装进竹筒里,派人在对岸拉动绳索,让铁链顺着竹筒滑到对岸去。”
众人听后,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后开始讨论起来。
工匠甲(怀疑地说):“这能行吗?铁链那么重,绳索和竹筒能承受得住吗?”
老工匠(自信满满地解释道):“我们可以多准备一些绳索和竹筒,把它们连接起来,增加承受力。而且,我们先从较轻的铁链开始尝试,慢慢摸索经验。”
宫束班领头人(沉思片刻后,点头说道):“我看可行!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妨一试。大家赶紧准备吧。”
【于是,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找来了粗壮的绳索和竹筒,按照老工匠的方法进行组装。一切准备就绪后,众人来到大渡河边,准备进行第一次尝试。】
【几个年轻力壮的民夫用力将绳索的一端拉向对岸,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绳索固定在了对岸的岩石上。随后,他们将一根较轻的铁链装进竹筒里,挂在绳索上。】
宫束班领头人(大声喊道):“大家准备好,拉绳!” 【对岸的民夫们听到号令,开始用力拉动绳索。只见竹筒带着铁链缓缓地在绳索上滑动,一点点向对岸靠近。】
【众人紧张地注视着铁链的移动,大气都不敢出。当铁链成功到达对岸时,大家欢呼雀跃起来。】
工匠乙(兴奋地跳起来):“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宫束班领头人(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看来这个方法可行。大家加把劲,争取尽快把所有铁链都运到对岸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匠们和民夫们日夜奋战,采用牵绳溜索的方法,将一根根铁链顺利地运送到了大渡河西岸。建桥工程终于得以继续推进。 】
第四幕:施工风云
时间:施工期
地点:泸定桥施工现场
人物:宫束班工匠、民夫、监工官员
剧情:
【大渡河边,泸定桥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匠们分工明确,有的在打地基,有的在砌桥台,有的在架铁链,有的在铺桥板。民夫们则往来穿梭,搬运着各种建筑材料。】
工匠甲(满头大汗,一边砌桥台一边喊道):“大家加把劲,争取早日把桥建好!”
工匠乙(回应道):“是啊,这桥早日建成,就能早日造福两岸百姓。”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施工时,一个民夫突然偷懒,把肩上的石头扔在地上,坐在一旁休息。】
监工官员(正好路过,看到这一幕,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你这家伙,竟敢偷懒!不想干了是吗?来人,把他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几个士兵立刻上前,要把偷懒的民夫拉走。】
民夫(吓得脸色苍白,连忙求饶):“大人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小的实在是太累了,求大人网开一面。”
宫束班领头人(听到动静,急忙赶过来,向监工官员求情道):“大人息怒,这民夫或许是一时劳累过度才偷懒的。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他戴罪立功,继续干活,以观后效。”
监工官员(看着宫束班领头人,犹豫了一下,说道):“既然你为他求情,那我就暂且饶他这一次。若他再敢偷懒,定不轻饶!”
宫束班领头人(连忙道谢):“多谢大人宽宏大量。” 【然后,转头对民夫说】还不快起来干活,别辜负了大人的恩情。
民夫(感激涕零,连忙站起来):“多谢大人,多谢领头人,小的一定好好干活。” 【说完,又扛起石头,加入到搬运的队伍中。施工现场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工匠们和民夫们齐心协力,为了建造泸定桥而努力着。】
第五幕:竣工庆典
时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四月
地点:泸定桥
人物:四川总督、宫束班工匠、民夫、当地百姓、康熙派来的钦差大臣
剧情: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泸定桥终于建成。大渡河畔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四川总督亲临现场,主持竣工庆典。】
四川总督(站在桥头,满脸笑容,大声宣布):“泸定桥今日竣工,此乃我朝之盛事,亦是诸位工匠和民夫辛勤劳作的成果!从此,藏汉两地交通畅通无阻,实乃万民之福!”
【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鼓掌叫好。】
百姓甲(激动地说):“这座桥可真是来之不易啊,以后我们过河就方便多了!”
百姓乙(点头附和):“是啊,多亏了这些工匠和民夫,他们可真是辛苦了。”
【这时,康熙派来的钦差大臣宣读康熙御笔 “泸定桥” 及嘉奖令。】
钦差大臣(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四川大渡河上泸定桥建成,此桥横跨天堑,连通藏汉,意义重大。宫束班工匠及民夫等不辞辛劳,日夜赶工,功不可没。特嘉奖白银若干,以资鼓励。望尔等再接再厉,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钦此!”
【宫束班领头人带领工匠和民夫跪地谢恩。】
宫束班领头人(感激地说):“谢皇上隆恩!卑职等定当不负圣望,继续为朝廷效力。” 【随后,四川总督将奖励分发给工匠和民夫,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川总督(勉励众人道):“此次建桥,大家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希望你们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像这次一样,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工匠们和民夫们(齐声应道):“谨遵大人教诲!” 【庆典结束后,人们纷纷涌上泸定桥,感受这座新桥带来的便利。泸定桥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它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更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