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折 钱塘风紧卜迁途

时间

明洪武元年,秋,暮雨初歇

地点

浙江钱塘江畔,宫束班作坊

人物

- 周仲高:年近五十,面色清癯,目如朗星,身着素色道袍,腰系罗盘袋,精通天文地理,宫束班特邀堪舆先生

- 鲁大刀:三十余岁,虎背熊腰,满脸虬髯,宫束班班主,善雕龙纹,性格豪爽却略显鲁莽

- 苏巧娘:二十七八,眉目温婉,指尖结茧,宫束班女匠人,善嵌螺钿,心思细腻

- 小石头:十五六岁,眉清目秀,鲁大刀徒弟,善打磨,活泼好动

- 老木匠:六十余岁,须发半白,宫束班元老,善制榫卯,沉稳持重

- 赵里正:四十余岁,身着青布公服,神色焦灼,钱塘江畔里正

(幕启:作坊内木屑纷飞,刨花堆成小山。鲁大刀赤裸着臂膀,正挥斧劈砍一根金丝楠木坯料,斧声铿锵。苏巧娘坐在窗边,指尖拈着细小螺钿片,往一扇木门镶板上细细拼凑。小石头蹲在角落,用砂纸打磨门簪,嘴里哼着小调。老木匠眯着眼,正在校准一根榫头,刨子推拉间,薄如蝉翼的木花簌簌落下。)

(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随即有人叩门,声音急促。)

小石头:(抬头)班主,有人敲门!

鲁大刀:(停斧,抹了把额头汗水)谁啊?这下雨天的,还来催活计不成?

(小石头跑去开门,赵里正一身泥水,急匆匆闯进来,衣角还滴着水。)

赵里正:鲁班主!鲁班主!可算着你了!(目光扫过作坊,看见角落里正端详罗盘的周仲高,眼睛一亮)周先生也在!太好了!

鲁大刀:(皱眉)赵里正,这是咋了?慌慌张张的,出啥事儿了?

赵里正:(喘着粗气)别提了!昨儿夜里,江潮比往常高了三尺,冲垮了江边好几户人家的院墙!更邪乎的是,城东那棵老樟树,无缘无故就断了主干,树芯里全是空的,还生了一堆白蚁!(看向周仲高)周先生,您是懂风水的,您说这是不是啥不祥之兆啊?

(周仲高收起罗盘,站起身,目光平静地看向门外江面的方向,眉头微蹙。)

周仲高:(缓缓开口)赵里正,这钱塘江自古便是潮汐无常之地,但潮汛有律,白蚁噬木亦非偶然。我观近日天象,荧惑星犯东南分野,再看这江势,南岸泥沙淤积,北岸岸线内凹,气脉已乱。

苏巧娘:(放下螺钿,轻声问道)周先生,您的意思是,这地方……不宜久居?

周仲高:(点头)不错。我推演历法,结合山川走势,不出三年,此处必有兵祸之灾。钱塘江乃兵家必争之渡,届时战火一开,江边百姓恐难幸免,就连这作坊,怕是也保不住。

鲁大刀:(瞪大双眼,拍了下大腿)啥?兵祸?周先生,您可别吓唬我!如今洪武皇帝刚定天下,咱们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咋还会有兵祸?

老木匠:(放下刨子,叹了口气)鲁班主,周先生的话,不能不信。当年元兵南下,就是先占了钱塘江渡口,咱们宫束班祖上,就是那时候从北方逃到这儿来的。

周仲高:(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图纸,展开铺在工作台上)这是我近日绘制的东南舆图。你们看,钱塘江此处,虽有江险可依,但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而江苏昆山一带,北临长江,南靠太湖,四面皆有水道环绕,且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是块避祸的吉地。我已算过,昆山城西有一处空地,背山面水,气脉贯通,最适合建作坊、安家业。

赵里正:(看着舆图,面露难色)周先生,您这么一说,我心里也发慌。可这祖祖辈辈都住在江边,哪能说搬就搬啊?田地、房屋、祖祠,都在这儿呢!

鲁大刀:(挠了挠头)是啊周先生,咱们宫束班在这儿开了二十多年作坊,周边的乡亲们做门、修屋,都来找咱们。这一搬走,老主顾们咋办?而且搬家可不是小数目,木料、工具、家眷,这么多人这么多东西,往哪儿挪啊?

周仲高:(目光坚定)鲁班主,宫束班的手艺是吃饭的根本,只要人在、手艺在,到了昆山,自然能重新立足。至于家当,可分批搬运,先把贵重的木料和工具运走,再慢慢安置家眷。我已托人在昆山城西寻了一处宅院,带个大院子,正好能改造成作坊,租金也便宜。

小石头:(兴奋地)班主!搬去昆山也好啊!我听人说,昆山的锦溪古镇,河道纵横,到处都是好木头!而且那儿的点心特别有名,桂花糕、袜底酥,想想都好吃!

鲁大刀:(瞪了他一眼)你小子就知道吃!这可不是儿戏!(转向周仲高)周先生,您确定这昆山真能平安无事?万一……万一您算错了呢?

周仲高:(微微一笑)鲁班主,我周仲高行医看风水几十年,从未误判过。当年我预见元朝气数将尽,从绍兴搬到钱塘江,避开了元兵最后的屠戮;如今我观此地气数已尽,迁至昆山,必能保你们宫束班平安。你若不信,可派人先去昆山打探一番,看看我所言是否属实。

老木匠:(沉吟片刻)班主,周先生说得有道理。咱们做手艺的,讲究个顺势而为。这地方既然已现不祥之兆,不如早做打算。就算没有兵祸,这江边的潮气越来越重,木料容易受潮变形,对咱们做工艺门也不利。

苏巧娘:(点头附和)是啊班主。我娘家就在城西,前几日我娘来信说,昆山那边近来很是太平,不少江南的匠人都往那边去了,生意也好做。咱们宫束班的手艺,在那儿肯定能吃香。

(赵里正看着众人,面露犹豫,又看向周仲高。)

赵里正:周先生,那我等百姓,该怎么办?若是真有兵祸,我们也搬去昆山?

周仲高:(看向赵里正)赵里正,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你们可自行决断,愿意搬的,可随宫束班一同前往;不愿搬的,也可在江边高处建房,多备粮草,或许能躲过一劫。但我劝你,尽早做打算,切勿心存侥幸。

(鲁大刀沉默半晌,突然一拍桌子,下定决心。)

鲁大刀:好!周先生,我信您!咱们宫束班,搬!(转向众人)老木匠,你负责清点木料和工具,把能用的都整理出来,特别是那些珍贵的金丝楠木、紫檀木,都妥善保管好。巧娘,你负责通知各位匠人,让他们收拾家当,愿意跟咱们走的,一律带上;不愿意的,也不强求,结算工钱,好聚好散。小石头,你跟我去江边码头,联系船家,准备分批运货。

众人:(齐声)好!

(周仲高看着众人忙碌起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再次看向门外的江面,眼神深邃。)

周仲高:(喃喃自语)昆山虽好,却也需得有安身立命之本。宫束班的手艺,是他们的根,也是这乱世中的护身符啊。

(雨声渐密,作坊内的斧凿声、收拾东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场跨越千里的迁徙,就此拉开序幕。)

第二折 昆山选址建作坊

时间

洪武二年,春,晴空万里

地点

江苏昆山城西,周仲高选定的空地

人物

- 周仲高:同上

- 鲁大刀:同上

- 苏巧娘:同上

- 小石头:同上

- 老木匠:同上

- 王掌柜:四十余岁,身着绸缎,昆山城里的木材商,精明圆滑

- 李乡邻:五十余岁,昆山本地人,憨厚朴实,住在空地附近

(幕启:昆山城西,一片开阔的空地,背后是低矮的青山,前方不远处有条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周仲高手持罗盘,在空地上来回走动,时而蹲下查看土壤,时而抬头观察山势。鲁大刀、老木匠等人站在一旁,神色期待。小石头好奇地跟着周仲高,时不时用脚踢踢地上的泥土。)

鲁大刀:(看着空地,满意地点头)周先生,这地方确实不错啊!背山面水,视野开阔,比咱们在钱塘江的作坊强多了!

周仲高:(停下脚步,罗盘指针稳定指向正南方)此处坐北朝南,左有青龙(指东边的小河)蜿蜒,右有白虎(指西边的矮丘)环抱,前有朱雀(指前方开阔地)展翅,后有玄武(指背后青山)靠山,正是“四象俱全”的吉地。土壤肥沃,地下水位适中,适合打地基,也利于木料储存,不易受潮。

老木匠:(走上前,抓起一把泥土,捻了捻)确实是好土,干爽透气,打出来的地基稳固。周先生,您看作坊的地基该怎么定?大门朝向哪里最好?

周仲高:(取出笔墨纸砚,在地上铺开,快速画起图纸)大门应朝正南方向,正对小河渡口,既方便运输木料和成品,又能纳南方生气。作坊主体分三间,中间是制作区,左右两侧分别做储料间和打磨间。储料间要建在东边,东边属木,利于木料保存;打磨间建在西边,西边属金,金能克木,打磨起来更顺畅。

(众人围过来看图纸,连连点头。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王掌柜带着两个伙计,挑着担子走过来,脸上堆着笑。)

王掌柜:(远远喊道)鲁班主!周先生!可算找到你们了!

(鲁大刀回头,看见王掌柜,迎了上去。)

鲁大刀:王掌柜?你怎么来了?

王掌柜:(放下担子,拱手笑道)我听说鲁班主带着宫束班的匠人,要在咱们昆山建作坊,特意来凑个热闹。(看向周仲高)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仲高先生吧?久仰大名!我在昆山做木材生意这么多年,早就听说先生看风水如神,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周仲高:(拱手还礼)王掌柜客气了。不过是略懂些皮毛罢了。

王掌柜:(指着空地)鲁班主,周先生,这地方选得真好啊!背山面水,风水绝佳。我这儿给你们带了些上好的木料样品,您看看?(示意伙计打开担子,里面装着各种木材的样品,有红木、黄花梨、鸡翅木等)这些都是我从云南、福建那边运来的上好木料,质地坚硬,纹理美观,最适合做工艺门。您要是看得上,我给您算个实在价,比市场价低两成!

鲁大刀:(拿起一块黄花梨样品,仔细端详)这木料确实不错,纹理细密,油性也足。(看向周仲高)周先生,您看这木料能用吗?

周仲高:(拿起样品,凑近鼻尖闻了闻)这黄花梨木性稳定,不易变形,确实是做工艺门的好材料。王掌柜,你这木料来源可靠吗?

王掌柜:(拍着胸脯)周先生放心!我王记木材行在昆山开了十几年,从不卖假货。这些木料都是正经渠道进来的,有凭证可查。鲁班主要是长期在我这儿进货,我还能给您包送上门,绝不耽误您的工期。

鲁大刀:(笑道)那敢情好!等作坊建起来,咱们宫束班的木料,就从你这儿进了!

(这时,李乡邻扛着锄头,从田埂上走过,看见空地上的众人,好奇地走了过来。)

李乡邻:(打量着众人)你们是要在这儿建作坊?

鲁大刀:是啊老乡亲!我们是从钱塘江来的,做工艺门的,以后就在这儿扎根了,还请你多多关照!

李乡邻:(笑着点头)原来是匠人师傅啊!欢迎欢迎!这地方确实好,清静,离城里也近,买东西、运货都方便。我家就住在那边(指了指不远处的村落),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苏巧娘:(微笑着)多谢李大叔。以后免不了要麻烦您。

周仲高:(看向李乡邻)李乡邻,请问这附近的水源,除了这条小河,还有其他地方吗?作坊制作需要大量用水,怕小河的水不够用。

李乡邻:(指着空地西北角)先生放心!那边有一口老井,井水清甜,常年不干,水量足得很。以前村里好多人家都用那口井的水,后来村里通了河水,用的人就少了,不过井水还是好得很。

周仲高:(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有井水做保障,就不怕缺水了。鲁班主,咱们现在就可以定地基的位置了,我已经画好了图纸,让匠人照着挖就行。

鲁大刀:好!老木匠,你带着几个匠人,先按照周先生的图纸,把地基的线画出来,明天就开始挖地基!巧娘,你去城里采买些建作坊需要的砖瓦、石灰,记得货比三家,别买贵了。小石头,你跟着我,去看看那口老井,顺便清理一下。

众人:明白!

(众人各自忙碌起来,老木匠带着匠人用石灰在地上画线,苏巧娘收拾东西准备去城里,小石头跟着鲁大刀往西北角走去。王掌柜看着热闹的景象,笑着对周仲高说。)

王掌柜:周先生,鲁班主真是好福气,有您这么一位懂风水、识地利的先生相助,宫束班在昆山一定能大展宏图!

周仲高:(微微一笑)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宫束班的匠人手艺精湛,为人实在,这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我不过是帮他们选了个好地方,以后的路,还得靠他们自己走。

(阳光洒在空地上,众人忙碌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远处的青山郁郁葱葱,小河流水潺潺,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周仲高望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知道,这里将会是宫束班新的家园,也是他们传承手艺的沃土。)

第三折 公署造门显真章

王匠人:(从人群中走出,嘴角带着几分讥讽)刘知县、张主簿,依我看,这门虽看着花哨,却未必经用。咱们做木匠的,讲究个结实耐用,花里胡哨的镶嵌,说不定还影响木门的稳固性。再说,这安装时辰选在午时,日头最毒,木材热胀冷缩,日后怕是容易开裂变形吧?

众人闻声侧目,鲁大刀脸色一沉,上前一步:“王匠人,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宫束班做门,向来是先求稳固再求精巧。这扇门用的是双榫卯结构,老木匠亲自校准,别说日常开关,就是几个人合力推撞,也未必能撼动。至于螺钿镶嵌,都是嵌在预留的槽位里,与木身浑然一体,怎会影响稳固?”

老木匠也走上前,指着门侧的榫头:“王匠人是同行,该看得懂这‘燕尾榫’的门道。我们特意将榫头做厚三分,槽位打磨光滑,再用鱼鳔胶加固,比寻常木门的拼接结实数倍。”

王匠人眼神闪烁,仍不服气:“嘴上说得再好也没用。周先生虽懂风水,可木匠活终究是手艺活,时辰选得再妙,木料本身的性子改不了。午时安装,木材受热膨胀,日后天一凉,必然收缩开裂,到时候公署大门出了纰漏,看你们怎么交代!”

周仲高微微一笑,上前一步,目光扫过木门与门框的衔接处:“王匠人有所不知,我选午时安装,并非只图阳气盛。这黄花梨木性本就稳定,我们又提前将木料在昆山本地晾晒了半年,早已适应此地的温湿度。午时阳气最足,木料的伸缩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安装,榫卯衔接最为紧密,日后无论寒热,反而不易变形。再者,我已在门框下方埋了三块青石,青石属阴,能中和午时过盛的阳气,阴阳调和,既能保门体稳固,又能护公署气脉平和。”

说着,周仲高弯腰,示意众人看向门框底部。众人俯身,果然看见三块打磨平整的青石,恰好嵌在地基之中,与门框严丝合缝。刘知县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周先生考虑周全,果然名不虚传。”

王匠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还想争辩,却见小石头跑上前,手里拿着一把小锤子,轻轻敲了敲门上的螺钿:“王大叔,你看!这螺钿不仅好看,还能防潮呢!苏师姐说,螺钿本身不怕水,嵌在门上,还能保护木门边缘不被潮气侵蚀。而且我们打磨了十几遍,摸上去比木头还光滑,一点不影响开关。”

苏巧娘补充道:“这扇门的漆料,我们也加了特殊配方,用桐油混合朱砂、石灰调和,既防腐防虫,又能耐高温。寻常木门用个十年八年就容易腐朽,这扇门只要保养得当,用三十年也不成问题。”

刘知县走上前,伸手抚摸着门上的云龙纹,指尖划过细腻的木纹和流光溢彩的螺钿,连连点头:“好!好手艺!好风水!这扇门,既显公署威严,又藏吉祥寓意,还兼顾了结实耐用,宫束班果然名不虚传。张主簿,按约定,工钱加倍支付,另外再赏宫束班纹银二十两,以资鼓励!”

张主簿连忙应道:“是,知县大人!”

鲁大刀等人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纷纷拱手谢恩:“谢知县大人恩典!”

王匠人见此情景,只得悻悻地退到一旁,看着那扇工艺门在午时的阳光下愈发显得气派非凡,心中既嫉妒又无奈。

安装仪式正式开始,周仲高手持罗盘站在一旁,口中默念祈福之语,鲁大刀和老木匠指挥着匠人,小心翼翼地将大门推入门框。“咔嚓”一声轻响,门轴转动顺畅,大门开合自如,毫无滞涩之感。众人见状,纷纷喝彩。

刘知县看着紧闭的大门,满意地说:“有此良门镇守公署,昆山必能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周先生,宫束班,多谢你们了!”

周仲高拱手道:“知县大人勤政爱民,方能得此吉兆。宫束班不过是尽了匠人本分,不敢居功。”

鲁大刀哈哈大笑:“大人放心,日后公署的门窗若是有任何问题,只管派人通知我们宫束班,我们随叫随到,免费修缮!”

当日傍晚,宫束班众人回到作坊,摆上酒菜庆祝。小石头捧着赏银,笑得合不拢嘴:“班主,周先生,咱们这次可真是露脸了!现在昆山城里谁不知道,宫束班做的门,又好看又结实,还能得风水加持!”

苏巧娘给周仲高斟了一杯酒:“这次多亏了周先生,不仅帮我们选了好时辰,还帮我们应对了王匠人的刁难。”

老木匠也点头道:“周先生不仅懂风水,还懂木匠活的门道,那句‘阴阳调和护门体’,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周仲高端起酒杯,与众人碰了一下:“我不过是顺势而为。真正厉害的,是你们宫束班的手艺。若不是你们手艺精湛,就算我选再好的时辰、再好的风水,也做不出这样的好门。”

鲁大刀一饮而尽,畅快地说:“周先生说得对!手艺是根,风水是辅。以后咱们宫束班,既要把手艺练得更精,也得多听周先生的指点,让咱们做的每一扇门,都又好又吉祥!”

众人齐声附和,作坊内欢声笑语,借着酒意,愈发显得热闹。而宫束班的名声,也随着公署这扇工艺门,在昆山乃至周边州县彻底打响,前来订购工艺门的客户络绎不绝。

第四折 兵祸验证吉地灵

时间

洪武五年,冬,寒风呼啸

地点

昆山宫束班作坊,钱塘江畔废墟

人物

- 周仲高:同上

- 鲁大刀:同上

- 苏巧娘:同上

- 小石头:十八岁,愈发沉稳,已能独立完成简单工艺门制作

- 老木匠:同上

- 赵里正:面色憔悴,衣衫褴褛

- 逃难百姓数人

(幕启:昆山入冬,寒风凛冽,但宫束班作坊内却暖意融融。鲁大刀正带着小石头雕刻一扇紫檀木大门,门上要做“松鹤延年”的图案,小石头的手法已颇为娴熟。苏巧娘在一旁镶嵌螺钿,老木匠则在打磨一根门簪。周仲高坐在角落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众人忙碌,神色平静。)

作坊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夹杂着咳嗽声和孩童的哭闹声。小石头停下手中的活,好奇地走到门口张望:“班主,外面来了好多逃难的人,看着好可怜。”

鲁大刀放下刻刀,走到门口一看,只见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正蜷缩在作坊外墙根下避风,为首的正是当年钱塘江畔的赵里正,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风霜,比三年前苍老了许多。

“赵里正?”鲁大刀惊呼一声,连忙打开大门,“您怎么来了?这是……出什么事了?”

赵里正看见鲁大刀,眼中涌出泪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鲁班主!周先生!救命啊!”

鲁大刀连忙将他扶起:“赵里正,快起来说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众人簇拥着赵里正走进作坊,逃难的百姓也跟着进来了几个,其余的则在门口等候。赵里正喝了一口苏巧娘递来的热水,哽咽着说:“鲁班主,周先生,您当年说得太准了!真的有兵祸啊!”

众人闻言,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围了过来。周仲高放下茶杯,轻声问道:“赵里正,详细说说,是哪里来的兵祸?”

“是张士诚的余部!”赵里正抹了把眼泪,“三个月前,他们突然攻占了钱塘江渡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江边的村子全被烧了,田地也被毁坏,好多乡亲都没能逃出来……”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悲痛:“我当初心存侥幸,觉得洪武皇帝已经定了天下,不会再有兵祸,就没跟着你们搬来昆山。可谁知道,那些乱兵如此凶残,我们躲了半个月,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带着剩下的乡亲,一路逃难过来。我们走了一个多月,吃尽了苦头,好多人都病倒了,就想着昆山是块平安地,说不定能找到你们,求你们收留。”

鲁大刀听着,脸上露出不忍之色:“赵里正,你放心,既然来了昆山,就先安心住下。作坊后面有几间空房,你们先将就住着,我再让人给你们准备些吃的和衣物。”

苏巧娘也说:“是啊赵里正,大家一路辛苦,先歇歇,有什么困难咱们慢慢想办法。”

赵里正连连道谢:“多谢鲁班主!多谢苏姑娘!多谢各位!当年我要是听了周先生的话,早点搬到昆山,也不会遭这么大的罪了。”他看向周仲高,满脸愧疚和敬佩,“周先生,您真是活神仙!您不仅预测到了兵祸,还为我们指了昆山这么一处平安地。我们一路逃来,路过好多地方,不是被兵祸波及,就是闹灾荒,只有昆山,安然无恙,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

周仲高叹了口气:“乱世之中,平安已是幸事。昆山能避开兵祸,一是因为地势险要,四面环水,乱兵不易攻打;二是因为刘知县治理有方,早有防备,组织乡勇守护城池。我不过是提前看出了钱塘江的隐患,帮你们选了一条生路。”

老木匠感慨道:“当年搬来昆山,还有人觉得麻烦,现在看来,真是明智之举。咱们宫束班的作坊,这几年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没受兵祸影响,还招揽了不少从别处逃难来的匠人,手艺也越来越全了。”

小石头点头道:“是啊!前几天还有杭州的匠人来投奔我们,说钱塘江那边的作坊全被烧了,就咱们昆山的作坊完好无损。他们还说,现在外面都传,宫束班的作坊是块风水宝地,跟着咱们干活,既能学手艺,又能保平安。”

鲁大刀哈哈大笑:“这都是托了周先生的福!也多亏了咱们宫束班的手艺,走到哪儿都能立足。赵里正,你们要是不嫌弃,就让家里的年轻人来作坊学手艺,有门手艺在身,以后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赵里正连忙道谢:“多谢鲁班主!那可太好了!我们这些逃难的,别的没有,有的是力气,孩子们也都勤快,一定能学好手艺!”

这时,一个逃难的百姓说道:“鲁班主,我们路过钱塘江畔的时候,特意去看了看你们以前的作坊,早就被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了,江边的房子也都毁了,一片狼藉,根本没法住人。还好你们搬得早,不然也难逃一劫。”

众人听着,都暗自庆幸。周仲高看着窗外的寒风,眼神深邃:“天地无常,福祸相依。钱塘江虽有兵祸,但也是朝代更替的必然。昆山虽安,但也需居安思危。咱们做匠人,既要守得住手艺,也要辨得清时势,方能长久。”

鲁大刀点头道:“周先生说得是!以后咱们宫束班,不仅要把工艺门做好,还要多听周先生的指点,造福更多百姓。”

当日,宫束班众人安置了逃难的乡亲,给他们提供了食物和衣物。之后,赵里正带来的年轻人中,有几个留在了宫束班学手艺,他们勤奋好学,很快就融入了作坊。

而宫束班“选址避祸、手艺精湛”的名声,也随着逃难百姓的传播,愈发响亮。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有的订购工艺门,有的拜师学艺,宫束班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了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工艺门作坊。

第五折 传承匠心续华章

时间

洪武十年,春,万物复苏

地点

昆山宫束班作坊,昆山县郊新宅

人物

- 周仲高:年近六十,精神矍铄,仍时常手持罗盘

- 鲁大刀:四十余岁,沉稳老练,宫束班班主

- 苏巧娘:三十余岁,温婉依旧,手艺愈发精湛,已收徒授课

- 小石头:二十三岁,成为宫束班骨干,能独立设计制作工艺门

- 老木匠:七十岁,满头白发,仍坚持在作坊指导匠人

- 刘知县:五十岁,已升任苏州府知府

- 张主簿:四十岁,升任昆山县知县

- 宫束班学徒数人

(幕启:洪武十年春,昆山草木复苏,生机盎然。宫束班作坊已扩建数倍,分为制作区、展示区、学徒区,规模宏大。作坊内,匠人们各司其职,有的雕刻,有的镶嵌,有的打磨,一派繁忙景象。展示区内,陈列着各式工艺门,有云龙纹的官宅门,有松鹤延年的私宅门,有嵌螺钿的园林门,每一扇都精美绝伦,吸引着前来参观订购的客户。)

苏巧娘正在给几个女学徒讲解螺钿镶嵌的技巧,她指尖拈着细小的螺钿片,精准地嵌入门板:“嵌螺钿讲究‘色、形、意’,颜色要搭配和谐,形状要贴合图案,寓意要吉祥美好。周先生常说,风水藏于细节,每一片螺钿的位置,都要符合阴阳调和之道,这样做出的门,才能既好看,又能带来好运。”

学徒们认真听讲,时不时点头记录。小石头则在设计一扇新的工艺门,图纸上画着“福禄寿三星”的图案,旁边标注着风水布局的要点。他拿着图纸走到周仲高面前:“周先生,您看这扇门的设计,我打算将三星的位置按照‘三足鼎立’的格局排列,门框用桃木制作,避邪纳福,您觉得可行吗?”

周仲高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点头道:“可行。‘三足鼎立’寓意稳固,桃木避邪,符合风水之道。不过,三星的表情要刻画得温和慈祥,螺钿的颜色要用暖色调,这样才能彰显福禄寿的吉祥寓意。另外,门轴的位置要选在东侧,东侧属木,能纳生气,让门体更显灵动。”

小石头连忙记下:“多谢周先生指点!我这就去修改图纸。”

鲁大刀正在与一位来自南京的客户洽谈生意,客户指着展示区的一扇云龙纹大门,赞不绝口:“鲁班主,这扇门真是太气派了!我在南京见过不少工艺门,都比不上你们宫束班的手艺。听说这扇门的风水布局也是周先生亲自指点的?”

鲁大刀笑道:“正是!周先生不仅懂风水,还懂匠人手艺,我们宫束班的每一扇门,都经过周先生的指点,既好看又吉祥。您要是订购这扇门,我还能让周先生为您选个良辰吉日安装,保您家宅平安,事业兴旺。”

客户连忙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我就要这扇门,安装时辰就劳烦周先生费心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刘知府(原昆山县知县)和张知县(原张主簿)带着随从前来拜访。鲁大刀连忙迎上前:“刘知府!张知县!什么风把您二位吹来了?”

刘知府笑着下马:“鲁班主,周先生,我们是特意来道贺的!听说宫束班在城郊建了新宅,还扩大了作坊规模,特意来看看。”

周仲高上前拱手:“刘知府、张知县客气了。不过是些寻常匠人活,劳烦二位亲自前来。”

众人一同走进作坊,看着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刘知府连连点头:“好!好啊!短短十年时间,宫束班从一个钱塘江畔的小作坊,发展成如今江南闻名的工艺门世家,离不开鲁班主的领导,离不开各位匠人的匠心,更离不开周先生的指点。”

张知县补充道:“如今昆山的官署、庙宇、大户人家,几乎都用的是宫束班的工艺门。你们的门,不仅手艺精湛,还能避邪纳福,成为了昆山的一张名片。不少外地官员来昆山考察,都对宫束班的工艺门赞不绝口,还特意订购带回去。”

老木匠笑道:“这都是托了朝廷的福,托了二位大人的关照。我们宫束班,不过是坚守匠人本分,把每一扇门做好罢了。”

刘知府看着展示区的工艺门,感慨道:“匠人匠心,最为可贵。如今天下太平,正是百废待兴之时,需要更多像宫束班这样的匠人,传承手艺,造福百姓。周先生,您精通天文地理,又懂匠人之道,真是难得的奇才。”

周仲高微微一笑:“我不过是个堪舆先生,真正可贵的是宫束班的匠人们。他们坚守‘以技立身,以信为本’的初心,把每一扇门都当作艺术品来做,这才是宫束班长久发展的根本。”

众人又一同前往城郊的新宅,新宅背山面水,风水极佳,是周仲高亲自选址设计的。宅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环境清幽,既有作坊的实用性,又有居所的舒适性。

刘知府看着新宅,赞道:“周先生选址果然精妙!这新宅不仅环境优美,而且风水绝佳,宫束班在这里,定能传承百年,发扬光大。”

鲁大刀笑道:“这都是周先生的功劳

趣趣阁推荐阅读: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一世强卫白夜叶倩剑临九霄免费阅读全文狂神刑天今世猛男一世如龙无错字精校版魔门败类体坛之篮球教父我的混沌城海贼之银狐大将职场小白升职记白夜叶倩九天剑主免费阅读全文柳云湘严暮的小说免费阅读我叫科莱尼火爆兵王魔王不必被打倒末日乐园王妃她又给人算卦了篮坛英雄篮坛K神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心理真相海贼首富的嚣张高调史阴阳代理人最后一个修真者白夜叶倩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白夜叶倩免费阅读无弹窗黑暗塔防游戏韩娱之星光灿烂白夜叶倩剑临九霄最新章节在线阅读云鬓乱惹上奸臣逃不掉免费阅读小说这个训练家的宝可梦过于跳脱打篮球太厉害了怎么办唯我独尊游戏停服,玩家退服我贷款买装备冠军之光联盟之梦回s3天庭淘宝店绿茵峥嵘生于1984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李牝安婉怡全本免费阅读许雨晴沐长风免费看小说求生游戏里我成了各玩家的奶妈携空间穿荒年,带崽卷成五国首富仙武世界大反派柳云湘严暮小说全本免费阅读绿茵傻腰家里养个狐狸仙卢米安莉雅全文阅读
趣趣阁搜藏榜:壹鹿小跑新书崩铁的天才物理学家在线DJ赛尔号巅峰之战民国诡事退休救世主掉到锤四万哪算退休啊强势宠爱:电竞男神是女生不管怎么样我想回去契约到期后我甩了负心汉退婚当天,弃女转身契约魔帝虐杀九州我居然能心想事成篮球梦之挥手之间狂血兵王叶少重返英纳瑞网游之洪荒王者英雄联盟之复刻大师海贼之我是白无常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网游之天命织造师网游:开局SSS天赋,吞噬召唤黙语没有我开不了的团穿越古代:我在运河上做九品闸官纨绔教师灵碑传奇诡秘天机修仙综漫:坏了,怎么都成我老婆了提瓦特战记萌学园之唯你星动稳健修仙,整个修仙界都是我家神职高手抽个名将打天下我一个偷窃下去,你可能会破产足坛大师进化录倩女幽魂:逆游岁月的甲鱼网游之超级大法师锁爱成殇全民求生,我能刷新物品等级英雄联盟之正能量全世界OL希望之耀伊利达雷魔影石坚:吾为大帝,当镇世间一切敌赵原柳莎医路青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清穿]熙心懿世缘师尊,弟子只想欺师不想灭祖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掌上娇娇支云主教:从1998开始肥水不流外人田身体交换游戏
趣趣阁最新小说:重生仙帝只是我的小弟四合院:魂穿何雨水,手撕何雨柱民国,从军阀到横扫亚洲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绝命一枪:抗日风云录青灯照剑影全球岛主:开局抽到多子多福神雕:开局令东来,领悟浩然剑气综影视:小可怜我来宠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娱乐:全新的大蜜蜜就是香序列劫:洪荒碎星录平凡青云路僵约:开局编辑盘古基因娱乐:杨老板说我肾功能不错陨星武脉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大明:剩30天亡我靠纳妾救天下我的女友是个狐狸精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医魄封神?孤大商称霸洪荒大佬:我的纹身能加点谍战:我知道你的隐秘垂涎:无声告白捡来的玉佩通仙界星际纪元:龙影传奇缅北囚笼:血色地狱她把黑火药甜成了糖沪上奕重生之炼狱归来诸天从射雕英雄传开始算命吗?超准还送打脸服务独宠,娇妻的无敌马甲被嫌弃的Omega她炸了星际青灯再启:与反派的前世戏神:被六大灭世病娇强制爱后昆仑帝龙决抗战兵王宫斗系统骚操作指南灵气复苏:你是我祖宗?!孤剑残雪录高维系统:我在诸天炼神师姐每天都在走火入魔闲来无事凑热闹我在八零搞事业新鸳鸯蝴蝶梦之天煞孤星癌症晚期,为活命我向鬼疯狂借寿异界佣兵:我的左轮会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