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都指挥使府的书房内,王巢正对着桌上的三份卷宗出神。卷宗分别标注着“粮食储备统计”“防御工事进度”“情报网络建设”,每一份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这是近半个月来,沈文、李虎、情报局统领赵峰分别汇总的山东发展核心指标,也是王巢等待系统“稳固根基”任务中期核查的关键依据。
自崇祯十二年王巢接手山东军政以来,系统便发布了首个长期任务“稳固根基”,要求在十八个月内完成三项核心目标:粮食储备达1000万斤、防御工事覆盖山东四大战略要地(登莱、德州、兖州、沂州)、情报网络渗透京城获取关键机构情报。如今时间已过十五个月,距离任务截止仅剩三个月,系统按惯例启动中期核查,而这三份卷宗,正是王巢对任务进度的初步复盘。
“将军,赵峰统领来了,正在外间等候。”亲兵的通报声打断了王巢的思绪。他收起卷宗,起身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身便服的赵峰走进书房。作为情报局统领,赵峰常年以商人身份为掩护,奔走于山东与京城之间,皮肤黝黑,眼神锐利,身上带着一股沉稳干练的气息。他躬身行礼后,递上一份密封的信函:“将军,这是京城据点传来的最新情报,涉及兵部下月的军械调配计划,还有御史台近期要弹劾的官员名单。”
王巢接过信函,拆开细看。信函中不仅记录了兵部计划向西北军调拨5000柄腰刀、300门旧式火炮的明细,还提到御史台正收集地方官员贪腐证据,其中涉及山东邻省河南的两名知府。这些情报虽非核心机密,但已能反映出京城据点的运作能力——这正是系统“情报网络渗透京城”任务的关键考核点。
“京城的两个据点,现在运转还顺利吗?有没有引起官府的注意?”王巢放下信函,问道。
赵峰回道:“回将军,两个据点都以‘商铺’为掩护,一个在崇文门附近做绸缎生意,由老探子钱六负责,主要对接兵部的小吏;另一个在宣武门做茶叶生意,由苏媚负责,专门结交御史台的书吏。目前还很安全,我们每次传递情报都用密信,且从不与同一人频繁接触,官府那边没有察觉。”
“那就好。”王巢点头,又拿起“粮食储备统计”卷宗,“你再看看这个,去年秋收加上流民屯田的冬小麦产量,官仓现在存粮1020万斤,刚好达标。不过要注意,今年夏天可能有旱情,情报局要多盯着河南、陕西的粮价,一旦有异动,提前通报,我们好调整粮食调配计划。”
赵峰接过卷宗,快速浏览后应道:“属下明白,已经让河南的探子重点关注粮价了,每周都会传回消息。”
就在两人讨论之际,王巢的脑海中突然响起熟悉的机械音——这是系统启动核查的信号:“检测到宿主已完成‘稳固根基’任务中期数据汇总,启动进度核查程序,核查维度包括粮食储备、防御工事、情报网络,核查结果将在十分钟内生成。”
王巢心中一紧,随即平静下来。他对赵峰道:“你先去忙吧,京城的情报网络还要再加强,争取能接触到更核心的人物,比如兵部尚书府的幕僚、御史台的主事,这样才能拿到更关键的情报。”
赵峰躬身告退,书房内只剩下王巢一人。他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回忆着近十五个月的努力:从最初应对荷兰人的贸易博弈,到升级情报局、修复官道,再到安置流民、训练水师,每一步都围绕着“稳固根基”任务展开,如今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刻。
十分钟后,系统的核查结果准时弹出,眼前的虚拟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项进度:
一、粮食储备:完成(100%)
- 目标值:1000万斤
- 当前值:1020万斤
- 达成情况:登莱、济南、兖州、德州四大官仓合计存粮1020万斤,其中秋收粮800万斤,流民屯田冬小麦产量220万斤,超额完成目标。
- 系统评价:粮食储备充足,能支撑山东军民一年半的基本需求,且流民屯田制已形成稳定产能,后续可持续补充,该项任务判定为“完成”。
看到“粮食储备”一项达标,王巢松了口气。去年秋收时,他曾担心流民屯田的冬小麦产量不足,特意从系统兑换了耐旱种子,还派老农指导耕种,如今看来,这些措施都起到了作用。
二、防御工事:完成度90%(未完全达标)
- 目标值:覆盖登莱、德州、兖州、沂州四大战略要地,完成城墙修缮、火炮阵地建设、粮仓防护工事三项核心工程。
- 当前进度:
1. 德州:城墙修缮完成(加高3尺、加厚2尺),火炮阵地建成12处,可部署改进型克虏伯火炮24门,粮仓防护工事完工,完成度100%;
2. 兖州:城墙修缮完成,火炮阵地建成8处,粮仓防护工事完工,完成度100%;
3. 沂州:城墙修缮完成,火炮阵地建成6处,粮仓防护工事完工,完成度100%;
4. 登莱:城墙修缮完成,但火炮阵地尚有2处未完工(因军工坊配件生产延迟,导致火炮未能及时部署),粮仓防护工事的排水系统需优化,完成度80%;
- 系统评价:四大战略要地中,德州、兖州、沂州已完全达标,登莱仅剩余火炮阵地部署、排水系统优化两项细节工程,整体完成度90%,判定为“未完全达标”,需在剩余时间内完善。
“登莱的防御工事还是差了点。”王巢皱了皱眉。登莱作为水师基地,防御工事本应是重中之重,但前段时间军工坊全力生产蒸汽机床配件,导致火炮供应延迟,才拖了后腿。他立刻拿起笔,在纸上记下:“明日召集军工坊老刘、李虎开会,优先调配火炮到登莱,确保月底前完成剩余2处火炮阵地部署;同时让工部尽快优化粮仓排水系统,避免雨季积水损坏粮食。”
三、情报网络:完成度80%(未完全达标)
- 目标值:渗透京城核心机构(兵部、御史台、户部),建立至少3个秘密据点,获取能影响山东决策的关键情报(如朝廷军饷调配、对山东的政策倾向、邻省军事动态)。
- 当前进度:
1. 秘密据点:已在京城建立2个据点(崇文门绸缎铺、宣武门茶叶铺),可覆盖兵部小吏、御史台书吏层级,第3个据点(对接户部的粮行)尚在筹备中,完成度67%;
2. 情报获取:能获取兵部基础军械调配计划、御史台普通弹劾名单、邻省粮价动态,但无法接触核心信息(如朝廷对山东的军饷催缴计划、后金与明朝的和谈意向),完成度85%;
3. 人员渗透:探子已初步结交兵部尚书府的门房、御史台的主事助理,但未深入核心圈层(如尚书幕僚、御史大夫亲信),完成度70%;
- 系统评价:情报网络已具备基础运作能力,但据点数量不足、渗透层级较浅,无法获取核心情报,整体完成度80%,判定为“未完全达标”,需重点提升。
情报网络的完成度低于预期,王巢并不意外。京城作为明朝的政治中心,戒备森严,要渗透核心机构本就困难,尤其是户部,掌管全国财政,对商人身份的探子审查更严,第3个据点筹备了两个月仍未落地。他沉思片刻,在纸上补充道:“让苏媚利用茶叶生意的便利,结交御史台主事的夫人,通过内宅关系获取更多情报;钱六则想办法贿赂兵部尚书府的幕僚,哪怕只能拿到零星的核心信息,也能提升情报价值。”
四、整体进度与系统建议
- 综合完成度:(100%x30% + 90%x30% + 80%x40%)= 85%
- 剩余时间:3个月(系统提示:因中期核查后需预留缓冲期,实际有效推进时间为1个月)
- 系统建议:
1. 优先完善情报网络:情报网络权重占比40%,且当前完成度最低,建议在1个月内完成第3个据点建设,渗透至少1名核心机构中层(如兵部郎中、御史台主事),将完成度提升至90%以上;
2. 加速登莱防御工事:登莱作为水师基地,防御工事直接影响海防安全,需在1个月内完成火炮部署与排水系统优化,确保四大战略要地全部达标;
3. 维持粮食储备稳定:当前粮食储备已达标,但需警惕夏季旱情对秋收的影响,建议提前储备耐旱种子,指导农户做好抗旱准备,避免后续产能波动。
系统提示消失后,王巢看着纸上的记录,心中已有了清晰的计划。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京城的位置上停留许久——情报网络是此次任务的关键,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集中资源突破。
次日清晨,王巢召集沈文、李虎、赵峰、老刘在议事厅开会,重点部署中期核查后的推进计划。
“首先说登莱的防御工事。”王巢指着地图上的登莱,“老刘,军工坊现在还有多少门改进型克虏伯火炮?优先调2门到登莱,确保月底前完成剩余2处火炮阵地部署,配件生产可以暂缓几天,防御工事要紧。”
老刘立刻应道:“将军,现在库存有5门火炮,明天就能调2门去登莱,工部那边也已经安排了工匠,下周就能开始优化粮仓的排水系统,月底前肯定能完工。”
“好。”王巢点头,又看向赵峰,“情报网络的事,你这边有什么具体计划?系统给的时间只有1个月,必须尽快突破。”
赵峰上前一步,递上一份计划:“将军,我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让苏媚在本月中旬举办一场茶叶品鉴会,邀请御史台主事的夫人、兵部郎中的家眷参加,通过内宅关系拉近距离,争取能拿到御史台的弹劾预案、兵部的军饷调配初稿;第二步,钱六那边已经联系上兵部尚书府的幕僚,对方要价2万两白银,愿意每月提供一次核心情报,我想请示将军,是否同意这笔开支?”
王巢沉思片刻,问道:“这个幕僚可靠吗?会不会是朝廷的诱饵?”
赵峰回道:“已经让探子查过了,这个幕僚叫张谦,因赌博欠了巨额债务,急需银子,而且他在尚书府不得志,有私心,应该不是诱饵。我们可以先付一半银子,拿到第一次情报后,确认无误再付另一半,这样比较稳妥。”
“可以。”王巢拍板,“2万两银子从府库中列支,你告诉钱六,一定要小心,每次接头都要换地方,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另外,对接户部的粮行据点,这个月必须开业,让河南的探子推荐几个可靠的粮商,最好是与户部有旧交的,这样能减少审查阻力。”
赵峰躬身应道:“属下明白,粮行的事已经在推进了,预计本月二十号就能开业。”
接着,王巢又看向沈文:“粮食储备虽然达标,但不能掉以轻心。你让户部主事统计一下各府的粮食需求,尤其是流民安置点,要确保每人每天能领到半斤粮食,同时提前采购一批耐旱种子,分给农户,预防夏季旱情。”
沈文点头道:“已经统计好了,各府每月需粮50万斤,官仓的储备足够;耐旱种子也从荷兰商人那里订了,下个月就能到货,会及时分发给农户。”
最后,王巢看向李虎:“德州、兖州的防御工事虽然达标,但也要加强巡逻,尤其是德州,靠近后金边境,情报局传来消息,后金最近在边境调动频繁,可能会有小动作。你派一支骑兵去德州,协助当地守军加强戒备,一旦发现后金骑兵,及时通报。”
李虎起身抱拳道:“末将遵命,今天就派500骑兵去德州,确保边境安全。”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司其职,山东上下再次进入紧张的推进状态。王巢则留在议事厅,看着墙上的“稳固根基”任务进度表,在“粮食储备”后打了个勾,“防御工事”“情报网络”后分别标注了“月底前完工”“重点突破”。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巢每天都会收到各部门的进度汇报:
- 登莱防御工事:老刘亲自带着工匠前往登莱,2门改进型克虏伯火炮在5月15日顺利部署到位,粮仓排水系统的改造也在5月20日完工,经工部验收,完全符合防御标准;
- 情报网络:5月12日,苏媚的茶叶品鉴会顺利举办,成功结交了御史台主事夫人,拿到了御史台拟在6月弹劾山东邻省官员的名单;5月18日,钱六与张谦接头,支付1万两白银后,拿到了兵部拟在7月向山东催缴5万两军饷的预案——这正是王巢最担心的核心情报,有了这份预案,他就能提前准备应对方案;5月25日,对接户部的粮行据点在京城朝阳门开业,由河南粮商王老板负责,主要对接户部的粮秣司小吏,能获取全国的粮价调控计划;
- 粮食准备:沈文提前采购了10万斤耐旱种子,分发给兖州、沂州的流民安置点,同时派老农指导农户修建灌溉水渠,预防夏季旱情。
5月30日,距离系统中期核查刚好一个月,王巢再次召集众人开会,此时的进度已与月初截然不同:
- 防御工事:登莱的两项细节工程全部完工,四大战略要地100%达标;
- 情报网络:京城3个据点全部建成,能获取兵部军饷催缴预案、御史台弹劾名单、户部粮价调控计划,渗透层级提升至中层官员,完成度预计达92%;
- 粮食储备:官仓存粮仍保持1020万斤,耐旱种子与灌溉水渠准备就绪,可应对夏季旱情。
会议结束后,王巢的脑海中再次响起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已在1个月内完成防御工事完善、情报网络突破,启动二次核查程序……核查结果:防御工事完成度100%,情报网络完成度92%,粮食储备维持100%,综合完成度提升至97%。”
“距离任务截止还有2个月,当前进度97%,剩余3%需进一步巩固情报网络渗透深度,建议获取后金与明朝的和谈意向、朝廷对山东的军事部署计划等核心情报,确保任务完全达标。”
看着虚拟屏幕上的进度条,王巢心中充满了期待。近十六个月的努力,从最初的步履维艰,到如今的接近完成,每一步都凝聚着山东军民的汗水。他知道,剩下的3%虽然看似不多,但获取后金与明朝的和谈意向、朝廷对山东的军事部署计划,难度远超之前的情报获取——这些都是涉及国家层面的核心机密,只有接触到内阁大臣、司礼监太监层级的人物,才能拿到。
但王巢并不畏惧。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军工坊的烟囱——那里正冒着浓烟,蒸汽机床的配件生产已进入尾声,很快就能组装出第一台蒸汽机床;水师营地传来阵阵呐喊,士兵们正在演练新的海战战术;流民安置点的麦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
这就是山东的根基,稳固而充满活力。王巢相信,只要继续推进情报网络建设,再过两个月,一定能完成“稳固根基”任务,为后续的“大明复兴”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赵峰,”王巢对着门外喊道,“让苏媚和钱六再加把劲,重点盯着内阁的动向,尤其是首辅温体仁与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的往来,他们肯定知道后金和谈的消息。另外,情报局要多关注登莱的海防,水师刚完成远洋训练,不能放松警惕,万一后金勾结海盗来袭,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门外传来赵峰的应答声,王巢的目光再次投向京城的方向。他知道,这场围绕“稳固根基”任务的最后冲刺,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