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示弱从不是软弱,是藏着心思的顶级策略
村东头开杂货铺的刘掌柜,进货时总爱跟批发商说 “我这铺子小,走货慢,你给我算便宜点,下次我多进些”,嘴上说着自己 “没本事”,可批发商听了,反而愿意给他让点利。有人问他咋不硬气点,刘掌柜笑着说:“你总把自己装成‘啥都能行’的强者,人家反而防着你,怕你赚太多;你偶尔说点‘我不行’的软话,比如‘这账我算不明白,得麻烦你多核对两遍’,人家觉得你实在,反而放下戒心。”
他顿了顿,又说:“人都有护着弱者的心思,你适当露点无伤大雅的小弱点,对方心里会踏实,不知不觉就跟你近了。但你得记住,示弱有底线 —— 我跟批发商说‘走货慢’,可从没说‘欠你钱我还不上’,要是把自己的软肋都露出来,那不是示弱,是等着让人拿捏。”
2. 给人搭台阶,就是给自己铺后路
村里的会计老陈,有回帮村长整理报表,发现村长把去年的粮食产量算错了。要是在村民大会上指出来,村长肯定下不来台。老陈没声张,散会后拉着村长说:“村长,我刚才核对报表,发现有个数好像有点偏差,是不是我抄错了?你再看看原稿,咱再核一遍。” 村长一看,果然是自己算错了,赶紧改过来,后来有事总想着跟老陈商量。
老陈说:“成年人的世界,脸面比啥都金贵。你发现别人错了,别立马戳破 —— 同事汇报出错,你当众指出来,他下不来台,心里也会记恨你;你私下委婉提一句,既保了他的体面,他还会感激你。你今天给人搭个台阶,明天你遇到难处,人家也会愿意拉你一把,这都是互相的。”
3. 用 “请教” 代替 “使唤”,事才好办
村里的后生小栓,想让隔壁的木工帮他修个板凳,没说 “你帮我修修板凳”,而是拿着板凳去木工家,说:“叔,你看这板凳腿松了,我试着钉了两下,总钉不好。你手艺好,能不能教教我咋修?” 木工听了,乐呵呵地接过板凳,不仅修好了,还教小栓咋选钉子、咋使劲。
小栓说:“谁都不喜欢被人使唤,你说‘你去办这事’,人家心里会别扭;可你说‘我不懂,你教教我’,人家觉得你认可他的本事,反而愿意上心。就像村里的老人,你问他‘以前的庄稼咋种’,他能跟你说一下午;可你要是说‘你帮我种两亩地’,他肯定不愿意。”
4. 会 “画饼” 不是骗人,是给人盼头
镇上的布店老板周掌柜,招了两个伙计,没一上来就说 “你们好好干活,我给你们开工资”,而是跟他们说:“你们跟着我学,先学选布,再学记账,等你们摸清门道了,以后我让你们管个分店,自己当小掌柜。” 伙计们听了,干活格外卖力,不仅把布店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跟着周掌柜学了不少本事。
周掌柜说:“‘画饼’不是瞎许诺,是把要干的事、能得到的好处说清楚。比如跟人合作,你得告诉他‘咱把这批布卖出去,你能赚多少,还能认识几个批发商’,他有了盼头,才会跟你一起使劲。要是光说‘你跟我干’,没说干了有啥好处,谁愿意跟着你拼?”
5. 记住小细节,最能暖人心
村里的妇联主任张大姐,记性特别好 —— 李婶说过 “我家娃爱吃红枣糕”,下次去李婶家,就带块红枣糕;王大哥提过 “我妈最近腿疼”,再见面就问 “婶子的腿好点没,我知道个偏方,要不要试试”。大家都说张大姐 “贴心”,有事都愿意跟她聊。
张大姐说:“没人在乎你记不记得大道理,但都在乎你记不记得他的小事。别人无意间说的喜好、家里的事,你默默记在心里,下次见面提一句、送点小东西,他会觉得‘你把我放在心上了’。这份用心,比说多少好听的话都管用,也最能让人信任你。”
6. 适当沉默,别把底牌全亮出来
村里的老猎手赵大叔,从不跟人说自己 “最会打啥猎物”“在哪能找到猎物”,有人问他,他也只说 “瞎打呗,看运气”。可真到了山里,他总能找到猎物,大家反而觉得他 “厉害”。有人问他为啥不说说经验,赵大叔说:“你把自己的老底全抖出去,别人就不怕你了,也不好奇你了。就像看戏,要是提前把结局都告诉你,你还愿意看吗?”
他接着说:“说话别太满,经历别全说,保留点神秘感,别人才会对你有敬畏心。等真遇到事了,你再露一手,比如大家都找不到猎物时,你能找到,这样才让人佩服。要是一开始就把本事全亮出来,时间长了,别人反而觉得你‘也就那样’。”
7. 会 “捧杀”,不动声色就能控住局面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跟李三嫂闹别扭,李三嫂总爱炫耀 “我家小子在城里挣得多”“我家衣裳是城里买的”。后来王二婶见了李三嫂,就说 “你家小子真有本事,比咱村谁都强”“你穿这衣裳真好看,咱都穿不出这效果”,李三嫂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慢慢也不跟王二婶较劲了,有时候还主动帮王二婶的忙。
王二婶说:“遇到难对付的人,别跟他对着干,你越跟他吵,他越跟你拧着来。你多夸夸他的优点,把他捧得高点,他就飘了,也不防着你了。等他高兴了,你再跟他说你的想法,比如‘你家小子这么有本事,要是能帮衬下咱村的后生就好了’,他反而容易答应。但你得记住,别夸得太假,不然人家会看出来你在敷衍。”
8. 造点 “稀缺感”,别人才会重视你
村里的医生陈大夫,有人找他看病,他从不说 “随叫随到”,要是自己忙着,就说 “我这会在给人看病,你等半小时再来,或者明天来”。有人觉得他 “架子大”,可大家反而更尊重他,找他看病也会提前打招呼。陈大夫说:“你要是天天随叫随到,别人就觉得你‘闲得很’,也不把你的时间当回事,觉得‘找你看病很容易’。”
他接着说:“就像店里的稀罕货,要是天天都有,别人就不抢了;要是限量卖,别人反而愿意早点来。你偶尔拒绝一次,比如朋友找你帮忙,你说‘我这会有事,帮不了你’,他才会知道你的时间和精力也值钱,下次找你帮忙,也会先问问你‘方便不’。”
9. 别硬扛,学会借别人的力
村里的种粮大户老秦,去年想修个粮仓,自己忙不过来,也没硬扛,反而找了村里的瓦匠、木匠,还跟隔壁村的种粮户商量 “我修粮仓多买些材料,你要是也想修,咱一起买,能便宜点”。最后粮仓修好了,花的钱比自己单独修少,还跟大家处好了关系。
老秦说:“遇到难事,别自己憋着干,看看身边谁能帮上忙 —— 就算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有能合作的地方,比如一起买材料能便宜。借别人的力,不仅能把事办成,还能拓展人脉,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这不比自己硬扛强?”
10. 恩威并施,才能让人又敬又亲
村里的村长,对村民从不只说好话,也不总发脾气。有人家里困难,他会帮忙申请补助;可要是有人占集体的地、偷集体的东西,他也绝不客气,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理就处理。大家都说村长 “实在”,既愿意跟他亲近,也怕他不高兴。
村长说:“对人太好,没脾气,别人就不把你当回事,觉得你‘好欺负’;对人太严,总发脾气,别人又怕你,不敢跟你亲近。该友善的时候友善,比如帮村民解决困难;该严肃的时候严肃,比如遇到原则问题,绝不退让。这样才能让人既觉得你亲切,又对你有敬畏心,也愿意听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