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厨具自动控温控压,到点还会发出清脆的提示音,彻底解放双手,连她看书、回消息都不耽误。
她还记得当年住在祖宅时,每逢冬至要炖一整天的药膳鸡,母亲整夜不得安眠,每隔半个时辰就要起来添柴换炭,生怕火熄了汤冷了。
而现在,只要设定好程序,哪怕睡着也不用担心。
趁着炖汤的空档,她打开网购App浏览收纳用品。页面瞬间跳出数十种款式:透明分格款、可折叠款、带轮抽屉式……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用户评价详尽,图片清晰。她选了三组透明收纳盒,加入购物车,一键付款。物流信息显示“预计明日送达”。她不禁感叹,若是在古代,买个木匣都要赶集,缺货还得等上十天半月,来回奔波不说,还未必能挑到满意的。如今足不出户,全国好物三天内直送到家,连偏远山村都有快递进村。去年她曾给乡下的亲戚寄过一台小型净水器,对方收到后激动得打电话来,说终于不用每天挑井水煮沸了,水质也干净了许多。那一刻,她真切感受到科技对普通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四十分钟后,压力锅“嘀”地一声完成工作。她戴上隔热手套打开锅盖,一股浓香扑面而来,白雾升腾,夹杂着鸡肉的醇厚、香菇的清香和红枣的甘甜,缭绕在厨房上空。汤色清澈微黄,油花极少,鸡肉炖得极烂,筷子轻戳即脱骨,入口即化。她盛出一碗,吹了吹,递给小汤圆:“慢点喝,小心烫。”
小汤圆双手捧碗,小口啜饮,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眼睛眯成月牙:“好喝!比昨天的还香!我要喝三碗!”
她也盛了一碗坐下品尝,舌尖感受到的是绵密与温润的交融,汤汁顺滑,回味甘甜。想起过去做饭总是烟熏火燎,柴火噼啪作响,油烟呛得人咳嗽不止,灶台边常年积着黑灰,清洗起来费时费力。如今天然气灶具点火即燃,火焰蓝得纯净,抽油烟机强劲吸力让厨房始终洁净清爽,连墙壁瓷砖都光洁如新。她曾经住过的老屋厨房,墙面被油烟熏得漆黑,洗刷时要用钢丝球反复刮擦,指甲缝里全是油垢。而现在,做完一顿饭,只需用抹布轻轻一擦,台面依旧锃亮。
下午快递准时上门,送来三个规整的收纳盒。她拆开包装,一一展开,塑料卡扣“咔嗒”一声扣紧,结构稳固。她将小汤圆散落各处的玩具分类归置:积木放一号盒,按颜色和形状分层;绘本竖立在二号格,按系列排列;拼图收进第三层,每盒贴上标签。衣柜顿时井然有序,取用方便。她站在房间中央环顾四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整洁的地板上,映出家具的轮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柠檬清洁剂香味,心里涌起一种踏实的安定感。这种秩序感不仅体现在空间上,也悄然渗透进她的心境之中——不再慌乱,不再焦虑,生活变得可以掌控,未来也有了方向。
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手机下单、电子导航、扫码支付、智能家电、即时配送……每一项都是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果,是无数人智慧与努力的结晶。她曾生活在那个没有电、没有网络、连火柴都稀有的年代,生火靠钻木,照明靠油灯,通信靠飞鸽传书。如今,只需轻点屏幕,世界就在掌中流转。她曾在旧书里读到古人描述“千里传信不过一日”,以为是夸张之辞,如今亲眼见证视频通话跨越山海,才明白今日之便捷远超古人的想象。
晚上直播时,她做了道家常番茄炒蛋。番茄选的是熟透的本地小番茄,红艳艳的,切块去籽,汁水丰盈;鸡蛋打散加少许盐搅匀,蛋液泛着淡淡的金黄。热锅凉油,倒入蛋液,大火快炒,瞬间凝结成蓬松金黄的蛋花,盛出备用。再加油爆香番茄,加糖提鲜,炒至软烂出汁,红汁浓郁,回锅与蛋同烩,最后撒盐翻匀,撒上一点葱花点缀。镜头前,她微笑讲解:“番茄要选熟透的,炒出来才够甜;鸡蛋一定要大火快炒,口感才嫩滑。”
弹幕有人问:“予竹姐,你家厨房电器好齐全啊,是不是专门装修过的?”
她笑了笑,声音温和:“没有呢,就是普通宿舍配的厨房,这些电压力锅、电磁炉、抽油烟机都是日常实用款,谁都能用,也不贵,网上一搜就有。”
直播结束,她给小汤圆洗澡,温水哗哗流淌,孩子在浴盆里玩着小黄鸭,咯咯直笑。洗完裹进柔软的毛巾浴袍,她坐在床边给他读故事,声音轻柔,像夏夜的风。哄他入睡后,孩子呼吸渐渐平稳,小脸贴着枕头,睡得香甜,嘴角还挂着笑意。
她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点滴:清晨手机下单早餐,电子导航指引方向,无现金支付轻松便捷,智能烹饪节省时间,网上购物送货上门……这些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在她眼中却充满奇迹。穿越至此,没有战乱纷争,没有苛捐杂税,生活安稳便利,她能安心读书,用心照顾弟弟,凭手艺谋生。这样的日子,是她在古代连做梦都不敢奢望的宁静与自由。她曾目睹战火焚城,亲人离散,也曾因一句妄言险些被官府治罪。而如今,她可以在直播间分享生活,表达观点,不必担忧文字狱,也不必畏惧宵小构陷。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明亮,远处高楼的霓虹闪烁,像星河落地。她望着天花板,嘴角悄然上扬,心中默念:这一世,要好好活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凡。这份平凡,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代人奋斗与牺牲换来的成果。她愿以一颗感恩之心,守护这份安宁,也将这份温暖,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