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愈发炙热,蝉鸣声在槐树叶间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汤予竹正站在灶台前翻煎着鸡蛋,金黄的蛋液在热油中鼓起边缘,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小汤圆坐在厨房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半块昨晚剩下的紫薯糯米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油锅,口水顺着嘴角偷偷往下淌。
“再等会儿就好啦。”汤予竹回头冲他笑了笑,刚把煎蛋盛进盘子,院门口就传来张大叔洪亮的嗓门:“予竹!在家吗?”
她擦了擦手拉开门,只见张大叔身后跟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手里还拎着个红色的绸布礼盒。“这是教育局的同志,特意来给你送奖励金的。”张大叔笑得满脸褶子,往旁边挪了挪身子。
为首的中年男人立刻上前一步,递过一个烫金证书和一张银行卡:“汤予竹同学,恭喜你取得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这是市教育局奖励的五万元助学金,后续还有省级奖励会直接打到你卡上。”
汤予竹愣了愣,连忙接过证书。红色封面上的烫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指尖摩挲着光滑的卡面,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站在她脚边的小汤圆好奇地仰起头,伸手去够那个红盒子,被她轻轻按住了手背。
“谢谢领导。”她弯腰鞠躬时,鬓角的碎发滑落下来,遮住了眼底的湿意。
送走教育局的人还没半小时,又有人敲响了院门。这次是镇上一家食品加工厂的老板,听说她厨艺好又品学兼优,特意送来两万元励志奖金,还热情地邀请她暑假去厂里做技术指导。
“我们厂新开发的速食汤料,正缺你这样的好手帮忙调味呢。”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递过支票时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工资按日结,每天两百块,怎么样?”
汤予竹看着支票上的数字,心里飞快地盘算起来。做一个月就能攒下六千块,足够支付她和小汤圆去京城的路费了。她爽快地答应下来,还顺便跟老板讨教了些食品保存的技巧。
接下来的几天,奖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自动找上门。县妇联送来的慰问金,村里企业家设立的助学基金,甚至连她之前直播平台的官方都打来电话,说要给她颁发“年度励志主播”奖项,附带一万元奖金。
最让她意外的是那天下午,一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院门口。下来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人,自称是某基金会的负责人,递给她一个厚厚的信封:“我们董事长看了你的采访,特意嘱咐要资助你完成学业,这是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三万元。”
汤予竹捏着沉甸甸的信封,突然想起那天慈善晚宴上见过的那位沉默寡言的苏姓企业家。她望着轿车消失在村口的方向,心里某个角落忽然变得软软的。
这天傍晚,她把所有的钱都整理出来,在桌子上码成几排。小汤圆趴在桌边,伸出胖手指一个一个点着那些红色钞票,嘴里念念有词地数着“一、二、三……”
汤予竹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开始认真记账。教育局五万,省基金会三万,食品厂预付工资六千,加上其他零零总总的奖励,竟然已经有了十四万多。她把这些钱分成三份,一份存作学费,一份留作生活费,剩下的全都转到了绑定小汤圆医保的卡上。
“以后咱们不怕没钱买肉肉了。”她抱起小汤圆转圈时,窗外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鼓掌。远处广场上隐约传来《田园时光》剧组的喧闹声,她想起苏憬寒那双深邃的眼睛,突然觉得这个夏天格外漫长,又格外值得期待。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丝瓜藤上,汤予竹就被手机提示音吵醒了。她迷迷糊糊地摸过手机,屏幕上跳出银行到账短信——省级教育厅的三万元奖励终于到账了。
她坐起身伸了个懒腰,看着身边睡得正香的小汤圆,忍不住在他圆脸上亲了一口。小家伙咂咂嘴翻了个身,怀里还紧紧抱着那只巨大的兔子玩偶。
走到堂屋时,阳光已经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汤予竹从抽屉里拿出个崭新的笔记本,这是昨天镇上书店老板送的,封面上印着“前程似锦”四个烫金大字。她翻开第一页,提笔写下“收入明细”四个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
“市教育局:元”,她写下这行字时,想起那天穿西装的同志说的话:“这笔钱不仅是奖励,更是希望你能安心读书,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第二行她写的是“省助学基金会:元”,旁边特意画了个小小的星星。她至今不知道那位苏姓董事长是谁,但每次想到有人在默默帮助自己,心里就暖洋洋的。
“食品加工厂:6000元(预付)”,这笔钱她打算用来买台新的破壁机,直播做辅食时能更方便些。她还在后面打了个括号,备注“7月10日入职”。
接下来是各种零散的奖励:县妇联1000元,村企业家联合会5000元,直播平台元……她一笔一划地写着,字迹娟秀又有力。写到最后一笔时,她惊讶地发现总额已经达到了十七万八千元。
“这么多呀。”汤予竹捧着笔记本,指尖轻轻拂过那些数字。这些钱在以前的照云国或许不算什么,但在现在的生活里,足够她和小汤圆安稳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了。
她拿出计算器重新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开始规划支出。京城音乐学院的学费每年一万二,四年就是四万八;住宿费每年一千五,算下来需要六千;加上生活费每月至少一千五,四年就是七万二。这样算下来,基础开销就要十二万六。
“还剩五万二。”她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笑脸,这笔钱可以用来给小汤圆报幼儿园,还能买些必要的乐器。她想起原主日记里提过想要一把古筝,笔尖顿了顿,在最后一行写下“古筝:8000元”。
做完这一切,汤予竹把笔记本锁进抽屉,转身去厨房准备早饭。她今天打算做鲜虾云吞,把昨天刚买的活虾剥壳取肉,用刀背细细碾成泥,再加入切碎的马蹄和葱姜末。
“要顺着一个方向搅。”她一边示范给镜头看,一边解释,“这样馅料才会有弹性。”直播间里已经有不少老粉在等着,弹幕刷得飞快。
【主播今天好开心呀,嘴角就没下来过】
【看这虾仁就知道是好东西,主播越来越富了】
【什么时候开带货呀?我要买你做的辣椒油!】
汤予竹笑着眨眨眼:“等我忙完这阵就准备,到时候给大家送福利。”她把包好的云吞下进沸水,白色的云吞在锅里翻滚,像一群欢快的小鱼。
这时小汤圆揉着眼睛走了进来,指着锅里的云吞奶声奶气地说:“要吃。”汤予竹连忙盛了一小碗,吹凉后喂给他吃。看着小家伙满足的笑脸,她突然觉得那些数字不再只是冰冷的钱,而是沉甸甸的底气,是让他们姐弟俩能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的力量。
午后她带着小汤圆去村头的邮局,把大部分钱转存成了定期。走出邮局时,阳光正好,她牵着小汤圆的手慢慢往家走,路边的野菊花开得正艳。
“姐姐,以后我们是不是不用省糖吃了?”小汤圆突然仰起头问,眼睛亮晶晶的。
汤予竹蹲下来帮他擦掉嘴角的奶渍,认真地点点头:“是呀,以后想吃什么都可以告诉姐姐。”
远处的广场上又传来综艺节目的音乐声,她望了一眼那个方向,心里忽然有些期待——还有半个月,那些喧嚣就会散去,但她知道,自己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