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粒朱砂在水面轻轻旋转,像一枚被遗落的年号,
又像一滴不肯干涸的血。
我伸手去触,指腹却穿过水面,触到的竟是一页纸——
湿而薄,带着火烤后的焦边,正是皇榜被透明火焚尽后的“灰”。
纸在我指尖迅速干硬,化作一枚细小的简牍,
简背阴刻“全文未完”四字,
笔划里嵌着极细的铜锈,像谁用骨针偷偷补写的遗言。
二
我翻开简牍,里面没有字,只有七道深浅不一的折痕,
折痕交汇成一口井形,
井心处微微隆起,是一粒半缺的铜铃。
铃壳上映出快速闪动的画面——
鹿台火、鸩池水、乱丘骨、无名城、缺舌兽、无年诏……
它们像被压成极薄的标本,
在铃内循环上演,
每演一次,
铜铃便缺一分,
仿佛整部《遗诏》只是一次次剥落的锈,
而我,是最后那层尚未剥尽的母本。
三
简牍忽然自行合拢,
把我手指夹出一滴血。
血珠落在“全文未完”的“未”字上,
“未”顿时疯长,
抽出枝桠,
开出七瓣铜花,
花心各结一枚小玺,
玺钮分别是我已失去的七颗牙齿。
七玺同时坠下,
在我掌心排成一圈,
像七口缩小了的井,
井底各自倒映一段被剪除的未来:
第一井,天下大旱,
人皆衔铃而求雨,
铃无声,雨遂不至;
第二井,江河逆流,
鱼腹里浮起空白诏书,
渔人取之,
焚之而成灰雪;
第三井,草木皆兵,
兵无面,
以舌为刃,
所过之处岁月尽失;
第四井,日月并出,
照出一座双面城,
城里的人用背影交谈;
第五井,万籁俱寂,
唯余更鼓,
鼓槌是一截婴儿骨,
敲出的却是老皇帝临终的咳嗽;
第六井,史官失明,
以血为墨,
在城墙写下“全文未完”,
字成墙崩;
第七井,最深,
只映出我此刻的倒影,
却比我先一步眨眼。
四
七井既成,
简牍中央那粒铜铃忽然碎成尘,
尘却不散,
而是凝成一条极细的铜线,
线头钻入我腕内,
沿血脉逆流,
直抵心脏。
我听见“咔”的一声轻响——
像是某本书被悄悄翻到新的一页,
又像是某口井被重新盖上盖子。
铜线在我心室内打了个结,
结名“未”,
字形却像一口缺盖的棺。
棺内已有住户,
是那半截被兽口咬断的舌,
舌面浮出微小的一行:
“第七子,
你以‘全文未完’为墓,
以‘未’为钉,
请替天下守灵。”
五
我抬头,
水面已平静,
倒影城悉数消散,
只剩那粒朱砂仍在旋转。
它越转越慢,
终至静止,
却忽然从中心沁出一滴极黑的水,
黑水迅速染遍整粒朱砂,
使之变成一枚小小的墨玺,
玺底反刻“全文”二字,
玺钮则是一条蜷曲的铜线,
线端连着我心室里的结。
我握住墨玺,
只觉掌心一沉,
仿佛托起一座看不见的皇城。
皇城在我体内开门——
东门曰“未启”,
西门曰“未阖”,
南门曰“未终”,
北门曰“未始”,
正当中,
摆着一张龙椅,
椅背空无一骨,
只绣着一行金线,
等我坐上去,
亲手把“未完”补完。
六
我走向椅,
却并未坐下,
而是把墨玺反扣在椅心。
玺与椅瞬间长合,
化作一枚巨大的印面,
印文却空白,
像一张等待最后一笔的遗诏。
我伸手,
却发现手指已透明,
只剩掌心里的铜线仍殷红。
线头自动抽出,
在我眼前弯曲成一支笔,
笔杆中空,
笔锋却是我心室里的那截舌。
我执笔,
却不知该写下什么——
天下已无年,
皇城已无姓,
井已无水,
铃已无舌,
连“全文未完”本身,
也只剩一个“未”字在呼吸。
七
笔忽然自己动了,
在我透明的手背写下:
“全文未完,
并非待续,
而是待焚。”
写罢,
它倒转锋尖,
对准我眉心那粒“无年”烙痕,
轻轻一点。
烙痕顿时裂开,
裂口喷出极细的火星,
火星落地,
便长出透明的火,
火不热,
却能把“存在”烧成“不存在”。
火舌沿铜线逆卷,
先焚心室里的结,
再焚七井,
再焚简牍,
再焚墨玺,
最后焚我。
我并无疼痛,
只觉自己正被一页页翻开,
每一页都是空白的遗诏,
每一页都钤着“全文未完”。
八
火焚至第七页,
页脚忽然显出极淡的一行:
“若第七子必焚,
请以焚身为印,
以焚心为玺,
以焚名为诏,
补全天下最后的缺。”
我读罢,
火已爬上喉头,
却听见“叮”的一声——
是那枚缺舌铜铃,
竟自我焦黑的骨缝间滚出,
铃壳布满裂纹,
裂纹里却嵌满新生的朱砂,
像一夜春雨后的梅。
铃舌仍缺,
缺处正好是我尚未被焚尽的“名字”。
我把最后一口气息吐进去,
气息化作极轻的一声:
“全文——”
话音未落,
铜铃已裂成七瓣,
瓣瓣皆成朱红色的玺,
玺底同时显出同一行反文:
“全文既焚,
未完自完。”
九
七玺同时落下,
在我已透明的骨灰上,
钤下七枚重叠的印。
印成,
火遂熄灭,
只剩一枚极小的铜点,
点在“未”字最后一横的末端,
像谁故意留下的墨滴,
又像一口尚未封死的井。
铜点忽然跳起,
化作一粒新的朱砂,
滚向水面,
滚向夜空,
滚向所有尚未被命名的明天。
它滚过的轨迹,
在我视网膜上烙出一行极细的小字:
“全文未完,
而焚者即续者。”
十
我睁眼,
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座陌生的城头,
手里握着一卷干燥的遗诏,
诏心空白,
唯右下角有一粒小小的铜点,
点旁心渗出一滴血,
血形恰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