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像往常一样,在一群人的阿谀奉承中,三推四请的做足姿态的朝着台前走去。
走到台前时,他特意停下脚步,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袖,然后才不紧不慢地站定,脸上露出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
这一切都被站在一旁的李恪看在眼里。
李恪忍不住靠近李承乾,压低声音,一脸鄙夷地说道:
“太子哥,你看看他那副德行?还装什么淡泊才子呢,那嘴角的油光都快能反光了。”
李恪不喜欢李泰,事实上,不仅仅是李恪,众多皇子中,几乎没有人喜欢他的,甚至还都可以说的上厌恶了。
原因无他,他们的皇帝父亲正处于大权独揽的时期,而这些皇子们手中并没有实际的权力,他们的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宠爱。
李泰仗着自己受皇帝宠爱,便时常在其他皇子面前耀武扬威,这也就算了,他们争不过,也抢不赢。
可每当李世民偶尔想起其他皇子,想要给予一些关注和赏赐时,他总会横插一脚,将这些机会抢走。
可想而知这些个皇子们能对李泰有什么好感。
虽然李恪由于自己母妃身份显赫,对于李世民的宠爱他倒是不像其他皇子那么看重,但他对李泰依旧很是不喜。
更别说,就因为前些日子李泰落水一事,有个御史大夫不仅弹劾了太子,竟然还把他也一并弹劾了。
他就乐了,他李泰落水是因为什么,当谁不知道。
怎么,为了转移矛盾就让敢让人开始随意攀扯了,这不就是欺负他不上朝嘛。
咱们的汉王殿下也是刚,可不会就这么轻易地咽下这口气。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在早朝前,将那位弹劾他的御史大夫给堵在了宫门前,和他对喷。
就为了问一问那个御史大夫,他那个好主子是为什么落的水。
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还是为了黎民百姓?
因为两个女人落水,就有脸随随便便地攀扯别人,啊呸!
怎么感觉风头一过,别人就把这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偏不,回去他就让这事重新传遍长安城,不是想要攀扯找顶锅的吗?那他就要把这事给重新翻出来,看看到时候没脸的是谁!
他在宫外,就能攀扯上他了。
那这么多大臣都在宫外,那么多百姓也都在宫外,那他们都是护主不利?
没有给你们主子团团围住保护好?没有人扑到河里给你们主子垫背呗。
呵呵,欺负他?
告诉你们欺负错人了!
咱们的汉王殿下这一顿怒喷,其结果就是御史大夫被他气得直接吐血晕倒在地。
如今已经乞骸骨了,但是说是这么说,可那位倒地的御史大夫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乞骸骨只是名声好听而已。
当然李恪自己也没讨到什么好,他被罚打了十脊杖,毕竟这是在宫门前闹出来的。
直到今天才下得了床。
“你呀,就是个性太冲动啦!”李承乾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语气可没有一点劝慰的意思。
他自然知道李恪不喜李泰这事,也知道他在宫门外干的事,说实话,很爽,他也想这么干。
只可惜啊,他现在毕竟还是太子,有太多的事情是他不能做的。
就算是像现在这样,他的身后都还紧跟着一个人呢,专门负责记录他的一言一行。
真是让人越想越觉得憋屈,这太子的身份,到底有什么好的!
李恪感觉自从他太子哥和七宝妹妹订了亲,越来越符合自己的口味了。
以前他虽然也喜欢粘着他的太子哥哥,但那更多的是一种抱团取暖的感觉,再加上他要借着太子来躲避来自长孙无忌的各种明里暗里的算计。
但现在他是真有些拿他当兄弟了,不为别的就是现在他这性格他喜欢。
既然已经把他当作兄弟,那么在兄弟遭遇困境时,他自然义不容辞地要出手相助。
于是李恪直接往李承乾后面瞪了一眼。那个来自御史台负责记录太子言行的人,原本还想与李恪刚一下,来展现自己的铮铮傲骨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他脑海中忽然闪过这位汉王殿下在宫门外的辉煌战绩时,瞬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今天已经记录的够多了,才挣多少俸禄呀,吐血什么可不值,吐血了还要买鸡补一补,不值,不值。
而且,他还正值大好年华,还是能往上使使劲的。
明日,不回去他就答应那个刘小姐,软饭还是得吃一吃的,御史台这工作太危险了,得换!
眼看着身后那人走掉了,李恪很是得意,李承乾也如释重负。
两人之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愉悦起来,甚至差点就勾肩搭背起来了。
“有啥好气的呢?你仔细瞧瞧,除了魏王周围的那点状况,再看看其他地方,跟以前那几次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吗?”
御史台的人一走,李承乾就把刚刚那冠冕堂皇的嘴脸一收,他是不想要这太子的位置,甚至想着李泰要是要,给他又何妨?
不过,但很显然,他不争气呀。
周围那点吹捧就让他找不到北了,你看看那些重臣现在的样子,一个个都正襟危坐的看着他们的父皇。
没有半分余光落到他的身上,而那个宠爱他到不行了的父皇,此时的眼里也没见到他,正不知低头看着什么呢。
他就看李泰一会做作完了,能的到什么好结果。
正当他准备端起桌子前的一杯酒一饮而尽时,突然想起了昨日程七宝给他写的信。
信中说她们家里这些个男人简直就是一群酒鬼,酒坊做的那些个好酒一点都没卖出去,全让她们家这几个自产自销了。
她只希望程小五和程小六长大后不要像他们一样,毕竟这酗酒可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把手中的酒杯放了下来,这弟弟或许不做不到,但她的未来夫君绝对可以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