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前线的汉军大营,刘邦正对着地图发愁。楚军攻势猛烈,汉军防线屡屡告急,而各路人马的粮草、兵器消耗远超预期,萧何从关中调运的物资迟迟未到,帐内将领们个个面色凝重。
“陛下,蜀侯派使者来了!”帐外传来通报声。
天宇的使者走进帐内,身后跟着的士兵推着数十辆马车,车上装满了粮袋、箭簇和环首刀。“启禀陛下,蜀侯听闻前线吃紧,特从盐铁贸易盈余中调拨一万石米、五千支破甲箭、三千柄环首刀,支援前线。”使者递上清单,“另有轻骑营一千人,已在营外待命,听候陛下调遣。”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一万石米足够大军吃半月,五千支破甲箭更是对付楚军重甲的利器。刘邦看着清单,又看向帐外那些闪着寒光的兵器,紧绷的脸终于露出笑容:“好!好!天宇真是朕的及时雨!”
他当即下令:“将粮食分发给各营,箭簇、环首刀优先供应前锋部队!轻骑营由韩信统领,明日作为先锋,冲击楚军中军!”
将领们领命而去,路过马车时,都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些精良的兵器。彭越拍着韩信的肩膀:“有了这些家伙,明日定能杀楚军一个措手不及!”韩信点头,目光望向边地的方向,心中对天宇的感激又深了一层。
次日的战事,汉军果然一改颓势。韩信率领轻骑营一千人,如利刃般撕开楚军防线,破甲箭穿透楚军的重甲,环首刀劈砍时势如破竹,楚军阵脚大乱。彭越、英布各部趁机冲锋,一举收复三座营寨,荥阳防线终于稳住。
捷报传回长安,刘邦在庆功宴上,当着众臣的面,将自己的佩剑解下,赠予天宇的使者:“替朕转告天宇,这柄剑,赏给他!有他在,朕如虎添翼!”
此时的天宇,虽身在边地,影响力却已渗透到汉营的各个角落。盐铁贸易的财富,不仅支撑着前线的军需,更成了维系将领们团结的纽带——谁都知道,得罪天宇,就可能断了盐铁补给;而与他交好,总能在危难时得到支援。
这种影响力,并非靠权谋算计,而是源于实打实的贡献。萧何在核计时发现,前线近三成的兵器、四成的战马,都来自天宇管辖的盐铁署和边市;彭越的游击队能在敌后灵活袭扰,靠的正是天宇送去的轻便铁制装备;甚至连刘邦的禁卫,都换上了精武坊造的特级环首刀。
“蜀侯虽不直接领兵,却胜似领兵。”萧何对张良道,“他的盐铁署,比国库还管用;他的轻骑营,比任何援军都可靠。如今汉营上下,谁不念他的好?”
张良点头:“更难得的是,他从不用这份影响力谋私。资助将领,全看战事需求;调配物资,只论轻重缓急。这样的人,陛下信得过,咱们也敬得过。”
天宇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对政策的推动上。他提出的“盐铁专营推广至全国”“战后以盐铁利润兴修水利”等建议,都被刘邦采纳,甚至在朝堂上,提及“盐铁”二字,群臣首先想到的不是户部,而是远在边地的天宇。
一次,有大臣提议削减边地盐铁投入,将资源集中到前线。樊哙当即反驳:“你懂什么!边地盐铁是根本,没了盐铁,哪来的战马、兵器支援前线?断了天宇的粮,就是断了汉军的腿!”大臣被怼得哑口无言,此事再也没人敢提。
这种无声的支持,让天宇在边地的经营更加顺畅。刘邦不仅批准了他扩大精武坊规模的请求,还将中原地区的三座铁矿划归盐铁总署管辖,让他能更从容地调配资源。
深秋的边地,天宇站在轻骑营的练兵场,看着五千骑兵演练新战术。远处的边市上,各族商队往来不绝,盐铁的交易声、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知道,自己在汉营的影响力,从来不是目的,而是守护盐铁贸易、轻骑营和边地安宁的手段。当这份影响力能让更多士兵用上精良的兵器,让更多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它才有真正的意义。
使者带回刘邦赏赐的佩剑,天宇将其悬挂在帐内,剑鞘上的“汉”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清楚,随着汉营内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随着盐铁与军事、民生的联系越来越深,平定天下的那一天,已不远了。而他,将继续站在这根由盐铁铸就的纽带中央,让它连接起前线与边地,连接起将领与士兵,连接起汉人与部族,共同托举起一个强盛的大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