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长安城外的练兵场上,汉军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这些全是精武坊出产的标准化环首刀、马槊、破甲弩,刀刃锋利如一,长度误差不超半分,一眼望去,宛如一片钢铁森林。
刘邦亲赴长安视察,看着这阵仗,忍不住从士兵手中接过一柄环首刀,挥了挥,手感极佳。“好刀!好刀!”他赞不绝口,又拿起一支破甲弩,对着远处的靶场发射,箭簇穿透五层皮甲,深深钉在木靶上。
“陛下,这只是普通的一级兵器。”天宇在旁道,“精武坊还造出了‘特级兵器’,专供将领使用,锋利度再提三成。”他让人取来一柄特级环首刀,刀身泛着暗金色的光泽,是用百炼精钢反复锻打而成。
刘邦接过特级刀,试着劈向旁边的铁柱,只听“当”的一声,铁柱上出现一道深痕,刀刃却丝毫无损。他哈哈大笑:“有此神兵,何愁项羽不灭!”
此时的精武坊,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规模:每月产出环首刀一万柄、马槊三千支、破甲弩五百具、箭簇十万支,不仅能满足前线需求,还储备了足够支撑一年大战的兵器。库房里,兵器按种类、规格整齐码放,标签上注明了生产日期和批次,一目了然。
“这些兵器,每一件都能追溯到工匠。”天宇指着标签上的名字,对刘邦道,“谁造的兵器出了问题,一查便知,绝不姑息。”
刘邦点头称善,又问:“关中盐铁全力供应兵器,贸易和民用会不会受影响?”
“不会。”天宇递上账册,“龙首原铁矿扩产后,产量足够支撑‘三级分配’:三成供军需,三成供贸易,四成供民用。上个月还卖给羌人五百具铁犁,换回战马五十匹呢。”
正说着,轻骑营的骑兵们骑着新换的战马,手持标准化马槊,演练起冲锋战术。马蹄声震得地面发颤,马槊组成的“铁墙”所向披靡,模拟的敌阵瞬间溃散。刘邦看得热血沸腾,拍着天宇的肩膀道:“有这样的兵,这样的兵器,朕决定了,三个月后,东出函谷关,与项羽决战!”
消息传到前线,汉军士气大振。士兵们抚摸着新领的环首刀,纷纷请战:“有了这好家伙,定要把楚军打回老家去!”连曾经屡战屡败的士兵,眼神里都燃起了斗志。
项羽的探子得知汉军兵器大盛,连忙回报:“刘邦在长安建了座大工坊,造出的兵器又多又好,士兵们个个如虎添翼。”项羽起初不信,直到截获一批汉军运输的兵器,亲眼见环首刀能劈断楚军的青铜剑,才脸色大变:“那蜀地小儿,竟有这等本事!”
他急忙下令加强防御,却发现楚军的兵器依旧是杂七杂八的样式,有秦代的旧剑,有自制的弯刀,根本无法与汉军的标准化兵器抗衡。范增叹道:“汉军胜在规整,我军输在散乱,长此以往,怕是……”
而在长安,天宇正忙着将兵器、粮草、战马整合调配,为东进做最后的准备。盐铁总署的账上,资金充裕;粮仓里,粮食满仓;轻骑营的战马嘶鸣,士兵们摩拳擦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天宇站在地图前,指着函谷关的位置,“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咱们的标准化兵器,就能让楚军尝尝厉害!”
刘邦在未央宫举行誓师大会,看着台下士气高昂的士兵,看着陈列在广场上的标准化兵器,朗声道:“昔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日,朕有精兵百万,神兵万千,定要平定楚地,还天下一个太平!”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长安。天宇站在人群中,望着那片钢铁兵器组成的海洋,心中清楚,这一切的根基,正是从蜀地盐铁开始的那一步棋——从盐井到铁矿,从工坊到战场,从循环账到标准化,一步步走来,终于让大汉有了东进决战的底气。
他知道,决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要将盐铁专营推向全国,让标准化生产惠及更多领域,让“盐铁养兵、粮食养民”的循环,支撑起一个强盛的大汉王朝。
春风吹过长安,带着铁器的冷冽,也带着粮食的芬芳。天宇深吸一口气,仿佛已闻到了胜利的味道——那是钢铁碰撞的脆响,是粮草充足的踏实,是大汉一统天下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