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将孟庙的红墙染成暖橙色时,众人终于抵达孟母殿。与亚圣殿的巍峨、碑林的肃穆不同,孟母殿更显温婉庄重 —— 殿宇为单檐歇山顶,覆盖着浅灰色的瓦片,屋脊上没有繁复的龙纹,只雕刻着几株朴素的桑麻纹样,似在诉说孟母当年织布教子的日常。殿门前的楹联写着 “三迁明择邻之智,断机显育子之仁”,字体温润娟秀,与孟母的贤淑形象相得益彰。
“这就是孟母殿了。” 孟瑾茜走到殿门前,指尖轻轻拂过楹联上的字迹,眼中满是孺慕,“殿里供奉着孟母仉氏的塑像,孟氏族人每次来孟庙,都会先到这里祭拜,感念孟母对孟子的教导。我小时候挑食,祖母就会带我来这里,给我讲孟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故事。” 她笑着揉了揉肚子,想起当年被祖母说教后乖乖吃饭的模样,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
孙浩天抬头望着殿门,青铜八卦盘微微发热,盘面上浮现出几缕柔和的粉色灵气 —— 这是象征 “教化” 与 “慈爱” 的气息,与之前遇到的文气、浩然之气截然不同。“没想到孟母殿的灵气这么特别,” 他笑着说道,“比碑林的金石气温和多了,像是母亲的手轻轻拂过心头,让人觉得特别安心。”
孔言抒抱着凤凰笙,目光落在殿门前的桑麻纹样上,杏色裙摆上的凤凰虚影也变得柔和:“我在孔府读过《列女传》,里面记载着孟母的故事,” 她语气中满是向往,“以前总觉得‘贤母’是遥远的传说,现在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孟母‘以生活教子女’的智慧。”
推开殿门,一股淡淡的桑麻香气扑面而来。殿内光线柔和,正中央的神龛上,孟母的鎏金塑像端坐其中 —— 她身着浅褐色的布裙,头发用素色布巾挽起,左手握着半匹未织完的麻布,右手轻轻搭在身侧的织机上,目光温和却带着坚定,似在凝视着殿外前来求学的后人。塑像前的供桌上,没有奢华的灵果,只摆放着一碗小米粥、一碟咸菜和一架微型织机模型,处处透着朴素的生活气息。
“孟母塑像比我想象中更亲切。” 孔言抒走到供桌前,看着那碗小米粥,眼中泛起暖意,“这粥和织机,就像普通人家的日常,却藏着最深刻的教育道理。”
孟瑾茜从袖中取出三炷香,点燃后分给孙浩天与孔言抒,自己则捧着香走到塑像前,深深鞠躬:“孟母先祖,今日我带朋友来祭拜您。我们刚从碑林学到了‘浩然防御术’,以后定会像您教导孟子那样,坚守正道,守护苍生。” 她将香插入香炉,火焰刚一燃起,一股粉色灵气便从塑像中溢出,轻轻环绕在她周身,似在回应她的祭拜。
孙浩天祭拜时,青铜八卦盘突然亮起,盘面上竟投影出一幅动态画面 —— 画面中,年幼的孟子在墓地旁模仿他人哭丧,孟母见状,眉头微蹙,当即收拾行李,带着孟子迁往市集;可没过多久,孟子又开始模仿商贩叫卖,孟母轻叹一声,再次搬家,最终定居在学堂附近,孟子这才跟着学子们读书习礼。
“这是‘孟母三迁’的场景!” 孙浩天睁开眼睛,眼中满是震惊,“没想到八卦盘还能显现出孟母教子的画面,太神奇了!” 他指着画面中孟母收拾行李的身影,语气中满是敬佩,“孟母为了让孟子有好的成长环境,两次迁居,这份‘择邻而居’的智慧,比任何严苛的管教都有用。要是我小时候,我娘也能这么有耐心,说不定我就不会总偷偷溜出伏羲山抓灵猴了。” 他挠了挠头,想起当年被师傅罚抄《八卦要义》的经历,不好意思地笑了。
孔言抒也凑到八卦盘前,画面随即切换 —— 孟母坐在织机前织布,孟子则在一旁读书,可没过多久,孟子便放下书卷,想要出去玩。孟母见状,拿起剪刀,毫不犹豫地剪断了织机上即将织完的麻布。孟子愣住了,孟母则语重心长地说:“布断难续,学习若半途而废,也会像这麻布一样,成不了有用之物。”
“这就是‘断机教子’!” 孔言抒的声音有些哽咽,她轻轻抚摸着凤凰笙,“以前我练笙时,总觉得枯燥,练到一半就想放弃,祖母却从不说我,只是默默陪着我练。现在才明白,祖母的‘陪伴’和孟母的‘断机’,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以后我练笙,再也不会半途而废了,定要将凤凰笙的净化之力练到极致。”
孟瑾茜走到两人身边,指着塑像旁的一幅壁画 —— 壁画上,孟子长大后周游列国,孟母则在老家织布,每当孟子遇到困境,便会收到孟母寄来的麻布与书信,信上写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孟母不仅在孟子小时候教导他,” 孟瑾茜轻声说道,“就算孟子长大后,她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才是最难得的。”
就在这时,孟母塑像突然发出一阵粉色的光,一道身着布裙的虚影从塑像中缓缓走出,正是孟母的模样。“你们能领悟‘生活即教育’的道理,很好。” 孟母虚影的声音温柔如春风,“我从未刻意教孟子‘仁义礼智信’,只是在他挑食时,让他参与播种;在他贪玩时,让他看我织布;在他迷茫时,寄给他一封家书 ——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讲大道理,而是把道理藏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里。”
“孟母先祖!” 孙浩天激动地说道,“我之前总觉得阵法修炼要靠死记硬背,现在听您这么一说,才明白‘八卦无常,因势而变’的道理,其实就藏在日常的观察里 —— 就像您根据环境调整居住的地方,我也该根据敌人的弱点调整阵法。”
孟母虚影笑着点头,飘到孙浩天面前,轻轻一点他的青铜八卦盘:“你能举一反三,很聪慧。以后修炼阵法时,多观察自然 —— 风吹草动、水流方向,都是阵法变化的灵感。” 她又走到孔言抒身边,目光落在凤凰笙上,“你的笙音能净化邪祟,若是能在吹奏时融入生活中的声音 —— 比如织布声、读书声、鸟鸣声,定能让音波更具感染力,让邪祟想起心中的善念。”
孔言抒眼中一亮,连忙点头:“多谢孟母先祖指点!我回去就试试,把桑麻声融入笙音,说不定能创造出‘桑麻净化曲’,专门化解巫祝门的邪术。”
孟母虚影最后走到孟瑾茜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你是孟氏家族的好后代,既传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有青鸟血脉的守护之力,” 她将一缕粉色灵气注入孟瑾茜体内,“这是‘教化灵气’,能帮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境,以后与伙伴合作时,定能更加默契。”
孟瑾茜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缕灵气顺着血脉融入青鸟瑟,瑟音变得更加柔和,似能与他人的心声产生共鸣。“多谢孟母先祖!” 她深深鞠躬,眼中满是坚定,“我定会像您教导孟子那样,用生活中的智慧帮助伙伴,守护炎黄界。”
孟母虚影看着三人,眼中满是欣慰:“家庭教育不是束缚,而是给子女飞翔的力量;伙伴间的互助不是妥协,而是一起变得更好。记住,守护炎黄界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以善育善’的信念。” 话音刚落,虚影化作一缕粉色灵气,重新融入塑像,供桌上的织机模型突然转动起来,织出一缕金色的丝线,与殿内的灵气交织成 “育人为本” 四个字。
众人对着塑像再次鞠躬,孟庆棠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孟母的教育智慧,比任何功法都珍贵。你们能领悟这些道理,比学会‘浩然防御术’更重要。” 他转头看向殿外,“天色不早了,孟母殿后院有一棵千年古桑,是孟母当年织布所用桑树的后代,明日我们可以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还能领悟到新的力量。”
孙浩天收起青铜八卦盘,盘面上的粉色灵气仍在缓缓流转:“千年古桑?听起来就很有意思!说不定还能从桑树上学到‘生生不息’的道理,让我的阵法更具生命力。”
孔言抒抱着凤凰笙,指尖轻轻拨动琴弦,桑麻香气与笙音相互融合,形成一道柔和的音波:“我也想看看那棵古桑,说不定能从桑树叶的摆动中,找到新的音律灵感。”
三人走出孟母殿时,夜色已浓,孟庙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映着殿门前的桑麻纹样,似在诉说着永不褪色的母教智慧。孙浩天能感觉到,青铜八卦盘中的 “教化灵气” 与防御阵法相互融合,让阵法多了几分灵活;孟瑾茜握着被灵气滋养的青鸟瑟,心中对 “守护” 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孔言抒则在脑海中构思着 “桑麻净化曲” 的旋律,眼中满是期待。
他们知道,孟母殿的感悟,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珍贵的教育理念,更让三人的心境得到了升华。而接下来的千年古桑之行,将是他们探寻 “生机” 之力的关键,也是他们对抗归墟之敌的重要准备。夜风拂过孟母殿的瓦片,带来远处灵竹的轻响,似在为他们祝福,期待着他们在古桑树下,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