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烽烟尚未完全散尽,长江水面上仍漂浮着焦黑的船板与残破的旌旗,空气中弥漫着烟火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
然而,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大战,已然以孙刘联军的辉煌胜利告终。
曹操北遁,留下的是荆州权力地带的巨大真空,以及惊魂未定、亟待安抚的荆州士民。
夏口,联军大营。虽得大胜,营中却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氛。
江东将士固然欢欣鼓舞,但看向刘备军方向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忌惮。
周瑜更是心绪难平,他本想借此战树立江东绝对权威,甚至顺势吞并刘备势力,却没料到诸葛亮与林凡竟有如此鬼神莫测之能,让刘备集团在此战中声望达到了顶点。
中军大帐内,孙权设宴庆功,觥筹交错,表面上其乐融融。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目光似无意地扫过刘备身旁的诸葛亮与林凡,笑道:“赤壁大捷,全赖诸位用命。如今曹贼败退,荆襄之地,百废待兴。我主吴侯,有意替刘豫州分忧,派遣精兵,协助安抚荆州各郡,尤其是那南郡要地,以防曹军卷土重来。”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顿时一凝。刘备笑容微僵,关羽、张飞更是面露怒色,手按剑柄。这分明是要趁机抢夺荆州地盘!
就在刘备欲开口婉拒之际,诸葛亮却抢先一步,举杯淡然回应:“周公瑾美意,亮代我主心领了。然,荆州本乃刘景升基业,今景升虽逝,然公子刘琦尚在,更有我主刘皇叔以叔父之名,奉诏安抚。若劳动江东兵马,恐惹人非议,谓我主不能保境安民,亦恐寒了荆州士民之心。且曹军新败,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南顾。安抚之事,我主与刘琦公子,自有安排,不劳都督费心。”
诸葛亮话语平和,却绵里藏针,牢牢占据了大义名分(刘琦正统,刘备叔父),点明了利害(江东介入会失荆州人心),并暗示己方有能力处理。周瑜被噎得一时语塞,脸色微沉。
孙权见状,哈哈一笑,打了个圆场:“公瑾亦是出于好意。既然玄德公已有安排,孤便放心了。来,满饮此杯,庆贺大捷!”
宴席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结束。
回到自家营寨,刘备面有忧色:“孔明,今日席间,周公瑾之意,昭然若揭。只怕他不会轻易放弃荆州。”
诸葛亮从容道:“主公勿忧。周瑜虽智,然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乃抗曹大义;地利,我军现已控制荆南四郡及江夏部分,更有云长扼守樊城;人和,荆州士民之心多向主公。周瑜若强行用兵,师出无名,必遭反噬。”
林凡也道:“经此一战,江东亦需休整,短期内不敢轻启战端。当前首要之务,是迅速巩固我们在荆州的实际控制,将胜利果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
刘备深以为然:“二位军师所言极是。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诸葛亮成竹在胸,条分缕析:“第一,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主公自领荆州牧,昭告天下,名正言顺执掌荆州大义。第二,迅速接管荆南四郡,并派兵接收襄阳等江北要地。蔡瑁已随曹操北逃,襄阳群龙无首,正是时机。第三,厚赏将士,抚恤伤亡,招揽流民,恢复生产。新政之策,当尽快推行至新掌控的郡县。第四,密切监视江东动向,尤其是周瑜所部。”
计议已定,刘备集团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诸葛亮亲自执笔,以刘琦和刘备的名义,起草安民告示,颁布一系列轻徭薄赋、鼓励耕战的政令,并派出得力干员,前往各郡县接管政务。
林凡则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整顿军马,准备北上接收襄阳等地。
他更以神通暗中巡视新掌控的区域,以神识感知是否有残余的曹军细作或不安定的因素,确保接收过程顺利。
一日,诸葛亮与林凡一同巡营。只见营中秩序井然,将士们虽经大战,却士气高昂,伤兵得到妥善照料,缴获的物资登记造册,分发有序。新归附的荆州兵也与刘备旧部融洽相处,共同操练。
行至伤兵营,诸葛亮亲自查看伤员伤势,温言抚慰,甚至亲手为一名重伤的军士换药。
那军士感动得热泪盈眶,挣扎着要起身行礼,被诸葛亮轻轻按住。
“皆为匡扶汉室而伤,乃真壮士也,何须多礼?”诸葛亮语气温和,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林凡在一旁看着,心中暗赞。诸葛亮不仅谋略超群,更深知“攻心为上”的道理。他事必躬亲,体恤下情,这正是在一点点夯实刘备集团的根基。
巡营完毕,两人登上营旁一处高坡,放眼望去,长江如练,荆楚大地沃野千里。
“荆州之地,虽经战火,然根基犹在。”诸葛亮羽扇指向四方,“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今已为主公所得,若能善加治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正是《隆中对》战略的初步实现。林凡点头,补充道:“然江东周瑜,绝非甘居人下之辈。巴蜀刘璋,暗弱无能,亦是我等下一步目标。天下三分之势虽现,然路途依旧漫长。”
诸葛亮颔首,目光深邃:“不错。下一步,便是要在这鼎立之势中,为我主谋取最大的主动。荆襄需稳,巴蜀需图。林兄,前路漫漫,你我仍需携手同行。”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身后,是逐渐安定下来的荆州营寨;前方,是依旧扑朔迷离的天下大局。
但有了赤壁的胜利,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有了明确的战略,刘备集团这艘航船,已然驶出了最险恶的激流,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