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摇摇和王文斌被赶出了屋子,父子两个像两个小可怜眼巴巴的的看着屋子里。
“ 摇摇,你随你父亲去偏房休息,你娘亲生完你弟弟得好好休息,再说你弟弟是早产,也得让府医好好看看,”叶氏安慰王摇摇。
“ 外祖母,我母亲没事吧,” 摇摇担心的看着叶氏。又看看他母亲,柳氏已经睡下,她太累了。
叶氏微笑的点点头。
王摇摇拉着他的父亲去了偏屋。
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上午,王文斌也有点累了。反而王摇摇倒是精神抖擞,他不敢休息,他知道他的母亲还没有脱离危险,因为梦里具体情况他没好敢说出来。
其实他是梦到他母亲浑身都是血。然后就没了。
王摇摇年纪虽小,可毕竟是在军营里长大的,什么流血断臂、惨不忍睹的场面他没少见过呀。结果梦到他母亲流血,他就慌了神儿。
趁他父亲休息,他偷偷溜出偏房,去找府医,府医还没走,在给早产儿搭脉检查身体。摇摇看了看府医的表情看来他这个刚出生的弟弟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这孩子胃口可能大了点。”
摇摇走到府医面前,礼貌的行礼“ 张郎中,我娘怎么样了,”
张郎中回礼道“小公子,夫人暂无大碍。”
摇摇满脸焦急地看着郎中,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郎中,您能不能再帮我母亲再把一次脉啊?”他的眼睛里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期待,仿佛这是他最后的一丝希望。
实际上,摇摇心里非常担心,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孩子,说话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是,他实在不忍心看到母亲承受痛苦,所以只能恳切地请求府医再去为母亲把一次脉。
府医凝视着摇摇那稚嫩的脸庞,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异常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让府医不禁为之动容,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再去给你母亲把一次脉。”
听到这句话,摇摇如释重负,脸上立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而,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忧虑,于是他紧接着问道:“张郎中,我母亲会不会流很多的血啊?”
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张郎中猛地一惊。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血崩”这个可怕的词语,脸色也变得苍白起来。张郎中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转身奔向柳氏的房间,脚步显得有些慌乱。
一进房间,张郎中便迅速来到柳氏的床前,伸手搭在她的脉搏上。他仔细感受着柳氏的脉象,同时观察着她的面色和血色。越看,张郎中的额头就越冒出冷汗,他的心跳也越来越快。
经过一番紧张的诊断,张郎中终于确定了柳氏的病情。他当机立断,从药箱中取出几根银针,准确地扎在柳氏身上的穴位上。然后,他又亲自开了一副止血的方子,让人立刻去抓药熬煮。
叶氏疑惑不解,问府医这是为何。张郎中连忙跑到王摇摇跟前跪下,磕了个响头。含着泪道“多谢小公子提醒,不然张某会出大错啊,是我疏忽,”
叶氏,“郎中,这怎么解释?”
“当家祖母,小的差点酿成大错。夫人本是早产,身体条件还没有准备好,所有身体机能都是被迫的,这时候要是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大出血,到那时就晚了,”
叶氏明白了,慌张的问道:“那药可熬好.”
“当家祖母,我已施针止血,等药煮好喝下就没事了,多谢小公子,让我发现的早,”张府医还在冒着冷汗。
下人熬好药,府医倒出汤药,安全起见府医又把药渣子查看了一遍,发现没问题就端给了叶氏。
药稍凉,叶氏将汤药喂给柳氏,“ 柳儿,把汤药喝下,”
柳氏喝下药又昏睡过去,实在太累了,当晚,叶氏 王摇摇,和柳氏贴身丫鬟都在柳氏房间过的夜,张府医在门外守了一个晚上,隔一个时辰就来把脉,施针,直到后半夜,发现柳氏病情好转,才放心的在门外睡去。
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划破了这宁静的早晨,准备好的奶娘,已经痛哭起来,“ 小公子啊,我确实没奶了,你吃的也太多了。”
一声啼哭把所有人都哭醒了。张府医是被惊吓醒的 “夫人,没事吧,夫人”府医跌跌撞撞的冲进房间,把叶氏和几个丫鬟吓一跳,王摇摇还在睡觉,叶氏让府医小声点,
府医又把脉几次,发现柳氏已经有了好转,脸色也开始红润起来,“ 好啦,终于没事啦。” 王文斌大早也跑了进来,王公侯避嫌待在前厅。
府医拱手作揖对叶氏和王文斌道:“柳夫人已无大碍,暂时不要活血的补品和膳食,熬点清淡的小粥就行。” 说完向王文斌行了一礼。就告退了。
这一夜,对于张郎中来说,无疑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王摇摇的话,这些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打着他的内心。
如果不是王摇摇的提醒,他恐怕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仅仅两三岁的孩子,竟然能够如此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病情,这简直是匪夷所思。这样的事情,说出去又有谁会相信呢?他不知道就是王摇摇的一个梦而已。
张郎中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对自己的医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不禁自问,自己行医多年,难道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吗?这种自我否定的念头在他心头萦绕不去,让他倍感痛苦。
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张郎中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清晨,他早早地起身,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封辞别信,信中以医术不精为由,向王公侯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并请求辞去王府的工作。
王公侯在收到张郎中的辞别信后,感到十分诧异。他立刻派人去请张郎中前来,想要了解其中的缘由。当张郎中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王公侯时,王公侯也不禁大为震惊。
然而,王公侯毕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他理解张郎中的心情,也知道这件事对张郎中的打击有多大。于是,他不仅没有责备张郎中,反而给足了银两作为补偿,并表示希望张郎中能够保重身体。承诺张郎中什么时候想回府都可以。
当天,张郎中便收拾行囊,离开了王府。他的心情异常沉重,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但他知道,自己必须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