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充沛的云南大本营会议室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了胜利后的笃定、面对未来的亢奋,以及一丝谨慎的野心。争论暂时被搁置,壁垒构建的蓝图已然铺开,现在,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辽阔的疆域。
会议室中央的长桌上,铺开了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不同于常见的行政地图,这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清晰地标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密度、文化消费指数、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分布情况。云南和杭州的位置,已经插上了两颗醒目的红色图钉,象征着已经稳固的根据地。
林砚站在地图前,手中拿着一支蓝色的记号笔。周锐、沈砚心、赵小满分坐两侧,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充满无限可能的地图上。
“杭州的成功,验证了我们的模式,也给了我们放眼全国的底气。”林砚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打破了室内的寂静,“但扩张不是漫无目的的跑马圈地,必须是战略性的落子。接下来,我们要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城市,以及背后的逻辑。”
周锐率先指向地图上的西南区域:“成都,必须是我们下一站的首选!”他的语气充满笃定,“理由有三:第一,文化底蕴深厚,蜀绣、漆器、竹编等非遗资源极其丰富,且与江南、云南形成差异化;第二,城市气质休闲包容,对新消费、文化体验的接受度极高,是典型的‘慢生活’快消费市场;第三,商业活力强劲,消费能力强,能支撑我们课程价格的进一步提升。拿下成都,我们就能形成‘西南-江南’的双核驱动。”
沈砚心微微颔首,补充道:“我同意。而且成都的非遗生态相对成熟,传承人群体活跃,有利于我们快速建立‘传承人深度联盟’。不过,成都本土的文化个性非常鲜明,‘在地化’的挑战会比杭州更大,需要提前进行更深入的文化调研和脉络梳理。”
林砚在成都的位置上,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圈,写下“优先级S”。
“那么,北方市场呢?”林砚将笔尖移向地图上方,“我们需要一个能辐射华北、乃至影响全国文化风向标的据点。”
这一次,赵小满鼓起勇气开了口,她指着地图上那个古老而厚重的城市:“林总,我觉得西安非常合适。”她调出平板上的数据,“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无与伦比。皮影、剪纸、泥塑、秦绣…资源的质量和独特性都非常高。而且,近几年‘国潮’兴起,西安是重要的策源地和流量池,与我们品牌的契合度极高。如果能成功打入西安,对我们的品牌高度将是极大的提升。”
周锐立刻跟进:“西安旅游流量巨大,如果能将我们的体验课程与旅游市场结合,想象空间很大。而且,从战略上看,落子西安,可以与成都、杭州形成‘西-南-东’的三角稳定结构,初步完成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沈砚心沉吟道:“西安的文化气场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是‘沉重’。如何让我们的体验课程,不是简单地成为游客‘打卡’的一站,而是真正传递出那种穿越千年的厚重与鲜活,这对我们的课程研发和内容叙事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林砚在西安的位置上,同样画了一个圈,标注“优先级S”。
随后,众人的目光又扫过南京、广州、北京、青岛等城市,逐一分析其文化特性、市场潜力和切入难度。南京文化底蕴足,但距离杭州较近,市场可能有重叠;广州商业发达,但岭南文化独特,需要专门适配;北京资源顶尖,但竞争激烈,成本高昂;青岛兼具海洋文化与异域风情,可作为特色节点…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权衡,初步的全国版图规划逐渐清晰:
第一阶段(未来6-9个月):
· 核心目标: 巩固成都、西安两大战略城市,复制“杭州模式”并深化。
· 辅助目标: 启动南京或广州的初步调研和资源接洽。
第二阶段(未来12-18个月):
· 核心目标: 完成南京\/广州的落地,并评估进入北京市场的时机与模式。
· 辅助目标: 探索区域性特色节点城市(如青岛、苏州等)。
“扩张的节奏至关重要。”林砚用笔尖轻轻敲击着地图,“我们不能像周锐最初希望的那样全面开花,也不能像砚心担忧的那样过于保守。我们必须遵循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的原则。每一个新城市的开拓,都必须配备成熟的‘地方手足’(运营团队)和经过验证的‘在地化’课程体系,确保成功率和对品牌的正向加持。”
她看向周锐:“周锐,你需要开始为成都和西安物色合适的先锋人选,甚至可以内部选拔培养。‘非遗学堂’建立后,讲师资源要优先保障新城市的开拓。”
她又看向沈砚心:“砚心,成都和西安的传承人图谱,需要你牵头研究,提前锁定关键目标,建立联系。”
最后对赵小满说:“小满,内容预热可以提前布局,开始挖掘成都、西安的非遗故事,为未来的市场进入做铺垫。”
分工明确,目标清晰。那张巨大的中国地图,不再只是冰冷的行政区划,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沙盘。两颗红色的图钉旁,即将钉上更多代表胜利的蓝色标记。
会议结束时,周锐看着地图,摩拳擦掌;沈砚心目光深邃,已在思考如何与蜀绣大师对话;赵小满则兴奋地构思着如何用镜头展现西安皮影的魅力。
林砚最后看了一眼地图,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征程万里,始于足下。全国版图的规划,如同在心中点燃了一簇新的火种,照亮了前方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第7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