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文创园展厅内的喧嚣与激动,随着学员的离去而渐渐沉淀,但另一种无声的热浪,正以比特和字节的形式,在虚拟世界中汹涌澎湃,最终汇聚到云南和杭州两地团队的电脑屏幕上。
深夜,云南大本营,林砚的办公室。她拒绝了团队让她早些休息的建议,独自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打开着多个后台数据监控界面。窗外是静谧的夜色,而屏幕上的数字,却仿佛带着刚刚散场的温度,鲜活地跳动着。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报名与营收数据。
杭州首场联合体验课,开放报名通道48小时内,所有课程名额(含苏绣、制扇、绸伞)全部报满,候补排队人数一度超过500人。平均课程单价提升至489元,较云南首站高出近30%,依然一课难求。初步核算,单日课程营收(不含任何衍生品)已突破原定目标,达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
接着是用户画像分析。
数据显示,杭州学员的构成与云南有了显着差异。平均年龄28.5岁,较云南降低了近4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92%;职业分布上,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外企白领占据了主流;女性用户比例维持在75%的稳定高位。这是一批更具消费能力、更高教育背景、也更注重精神消费和体验价值的年轻城市精英。他们选择“非遗纪元”,不仅仅是为了猎奇,更是为了寻找一种区别于快餐文化的、有深度和质感的生活方式。
然后是社交媒体影响力报告。
由赵小满团队整理的数据显示,#杭州非遗唤醒计划#话题在开课当日,阅读量暴增,讨论热度一度冲上同城热搜榜前三。官方账号发布的课程回顾九宫格图片和精选学员UGc内容,点赞、评论、转发数据均创下新高。更令人惊喜的是,大量非合作性质的本地生活类KoL、美学博主自发分享了现场体验,用“惊艳”、“治愈”、“格调天花板”等词汇表达赞誉,形成了二次、甚至三次传播浪潮。用户自发生产的UGc内容(图文、短视频)数量和质量都远超预期,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极佳的宣传素材。
媒体监测也传来了好消息。
不仅之前接洽过的本地媒体刊发了活动报道,更有几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和生活方式类媒体主动联系,表示希望进行深度专访,探究“非遗纪元”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这意味着,品牌的影响力已经开始突破原有的文化圈层,向更广阔的主流视野扩散。
最后,是近乎完美的用户满意度。
课后实时收到的电子反馈表,满意度评分稳定在9.8\/10的高位。学员们不吝赞美之词:
“从踏入场地的那一刻起,就感觉进入了一个脱离喧嚣的结界。”
“没想到传统手艺可以这么酷,这么高级!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老师非常专业又有耐心,助教小哥哥小姐姐颜值高又温柔!”
“物料精美到舍不得用,茶点也超级好吃,细节满分!”
“已经推荐给所有闺蜜,跪求加开二期!”
当然,也有中肯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课程时间稍短”、“希望有更进阶的课程选择”、“周边产品尽快上线”等方面。这些声音,同样被团队仔细记录,纳入后续优化的清单。
林砚一条条地翻阅着这些数据和分析报告,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一点点松弛下来。一种混杂着巨大欣慰、自豪和轻微恍惚的情绪,在她心中弥漫。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字,此刻在她眼中,化作了张清远师傅演示时学员们专注的眼神,化作了制扇区那些年轻人成功后击掌欢笑的瞬间,化作了社交媒体上那些真诚的赞美和热烈的讨论。
她知道,这些数据不仅仅代表着一场活动的成功。它们像一份份沉甸甸的证据,证明了他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证明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一旦找到合适的当代接口,所能爆发出的吸引力是何等惊人。
她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仍在杭州处理收尾工作的周锐和沈砚心。
“数据我看到了。”林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激动,“辛苦了,你们在杭州打了一场极其漂亮的胜仗!”
电话那头,周锐的声音虽然疲惫,却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快意:“林总,这只是开始!杭州市场的潜力,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
沈砚心则更显沉稳:“学员的反馈和期待,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压力。下一步的课程深化和传承人关系维护,必须跟上。”
结束了简短的通话,林砚靠在椅背上,目光再次落回屏幕。她将几个核心数据截图,发到了公司全员群里,没有过多的文字,只附上了一句:
“杭州首秀,捷报传来!所有付出,值得。感谢每一位并肩作战的伙伴!”
这条信息,如同在深夜投下了一颗欢乐的炸弹,瞬间引爆了沉寂的群聊,欢呼和庆祝的表情包瞬间刷屏。
数据捷报,如同最强劲的燃料,注入了“非遗纪元”这艘刚刚启航的舰船。它证明了航向的正确,也给予了所有人,驶向更广阔海域的无穷信心。
第6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