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远师傅的加盟,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非遗纪元”内部激荡起层层涟漪,更在杭州本地悄然扩散开来。虽然尚未正式公开,但圈内已有风声,说那位眼高于顶、连官方活动都常婉拒的张大师,竟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平台请动了。这无形中为“非遗纪元”在杭州的招兵买马,镀上了一层引人瞩目的光环。
周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他深知,再完美的战略,再顶尖的传承人,最终都需要一支强悍的地面部队去执行、去转化。他暂缓了部分外部应酬,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团队组建上。
他没有选择在气派的甲级写字楼里面试,而是将地点定在了已经签署了短期租约、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的文创园场地。这里还弥漫着淡淡的涂料和木屑味道,部分区域堆放着建材,但临时的会议桌椅已经支棱起来。周锐认为,让候选人直接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更能检验出他们是否真正认同这种略带“工地”气息的创业氛围和文创调性。
面试从早上九点持续到晚上八点。周锐面前摆着一摞简历,他面试的风格如同他的为人,高效、直接、切中要害。
第一个进来的是个有着三年文旅项目运营经验的男生,侃侃而谈自己策划过的活动,如何引流,如何转化。
周锐听完,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为张清远师傅的‘大师讲堂’设计一份面向高端客户的邀请函,除了时间地点,你最想在核心位置突出哪三个关键词?为什么?”
男生愣了一下,显然没准备这个问题,犹豫着说了“顶级”、“限量”、“尊享”。
周锐不置可否,在简历上画了个问号。
第二个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女生,简历漂亮,对新媒体运营数据很敏感。
周锐问:“如果我们的一条关于苏绣技法的短视频,播放量很高但转化率极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采取哪三种具体动作?”
女生回答得中规中矩:优化投放、加强引导、分析用户画像。
周锐追问:“如果分析后发现,是高播放量带来了大量非目标受众,干扰了数据模型,你会建议放弃这部分‘无效’流量吗?”
女生有些迟疑。
周锐在简历上打了个叉。他需要的是能理解文化传播特殊性,而不仅仅是追逐数据的人。
一个下午过去,周锐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不甚满意。直到一个叫吴薇的女生走进来。她年纪不大,穿着简洁,眼神却很沉静。简历上写着她有两年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工作经验。
周锐照例抛出问题:“假设你要向一个完全不懂苏绣的企业家太太,推荐张清远师傅的价值,三十秒,你怎么说?”
吴薇没有立刻回答,她思考了几秒,然后开口,语速平稳:“我不会一上来就谈苏绣多珍贵。我会问她,是否觉得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能镇得住场合并承载独特故事的衣服?张清远师傅的作品,就是那种能陪伴您一生,甚至可以作为传家之物的‘衣服’。它不仅仅是刺绣,是三百个小时以上的手工,是丝线里蕴含的江南烟雨,是您个人品味和家族传承的无声宣言。拥有它,您拥有的是一段可穿戴的东方美学史。”
周锐的眼神亮了一下。她抓住了核心——价值认同和情感连接,而非技艺本身。
“如果让你在文创园门口策划一个快闪活动,吸引路人关注我们即将开课的‘绸伞绘制’体验,预算只有两千块,你怎么做?”
吴薇几乎没有犹豫:“我不会做大型装置。我会邀请一位年轻的绸伞艺人,在门口现场绘制。同时,准备一百把纯白的、未绘制的小型绸伞骨架或扇面,成本很低。邀请路过的人,哪怕只花一分钟,用我们提供的简易颜料点上一笔。告诉他们,这把‘共同完成的伞’将会展示在园内,课程开班后,他们可以凭社交媒体上的打卡记录,来免费观看成品。成本可控,参与感强,自带传播属性。”
周锐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心的笑容。他要的就是这种既有创意,又懂分寸,更能精准把握文化活动调性的人。
几天后,一支五人规模的杭州初创团队组建完毕。除了吴薇负责内容与用户运营,还有一位有着本地生活服务地推经验的男生孙磊负责销售和渠道,一位细心严谨的女生陈芳负责教务和后勤,外加两位周锐从大本营带来的、经历过云南战役的老员工作为骨干。
团队组建完成的当晚,周锐在还在装修、略显杂乱的场地里,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没有ppt,他站在中间,背后是斑驳的、尚未修饰的砖墙。
“欢迎加入‘非遗纪元’杭州站。”周锐开门见山,“我们不是来开一家普通的培训班或者工艺品店。我们做的,是给那些快要被遗忘的老手艺,找到新的活法;是给这座城市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触摸真正的中式美学和精神家园的机会。”
他介绍了公司的核心模式、价值观,以及杭州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里,你们会遇到两种质疑。一种是来自传承人,他们担心我们糟蹋手艺;一种是来自用户,他们怀疑我们是不是在搞噱头。我们的任务,就是用专业、用心和实实在在的体验,打消这两种质疑。”
他看向吴薇:“你的任务,是把张清远师傅们的‘好’,用这个时代能听懂、愿意听的方式,讲出去。不是吹嘘,是翻译。”
他看向孙磊:“你的任务,不是推销课程,是筛选同频的人。找到那些真正对非遗有好奇心、有尊重心的用户,哪怕他们一开始只有一点点兴趣。”
他看向陈芳:“你的任务,是确保每一场活动、每一次体验的细节完美。从一根针、一条线的准备,到一杯茶的温度,都是我们品牌的一部分。”
会议简短有力,目标清晰,责任到人。新团队成员眼中既有压力,也有被信任和使命感激发的光芒。
与此同时,远在云南的赵小满,也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为这支新团队进行了一场关于“非遗纪元”内容风格、社交媒体运营技巧和危机公关基础的速成培训。她分享了如何捕捉传承人身上的闪光点,如何将高深的技艺转化为通俗有趣的内容,如何与用户进行有温度的互动。
杭州,这支混杂着新鲜与老练血液的“地面部队”,在弥漫着装修气味的空间里,完成了第一次集结。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在这片烟雨江南,打响“非遗纪元”跨区域扩张的第一场硬仗。前方的困难不会少,但一支目标明确、基因初步融合的团队,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第5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