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的背影消失在走廊转角,留下李默独自站在原地,消化着这个荒诞至极的任务。
找风水大师?给“星城家园”净场?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个荒诞剧的舞台,剧本还他妈是即兴的。
眉心的烙印传来稳定的冰凉,提醒他这一切并非梦境。地府cEo的身份是真实的,“星城家园”的“小阴巢”是真实的,张总身上那负873的功德值和缠绕的怨念也是真实的。
而现在,他要去给这个真实的“阴巢”,找一个阳间的“处理专家”。
这感觉,就像一个正规医院的医生,被要求去请个跳大神的来给危重病人会诊。
荒谬,且危险。
真的风水师?这世上真有能处理“小阴巢”的高人?如果有,他们属于什么体系?和地府又是什么关系?是友是敌?如果请来了,会不会打乱地府所谓的“自有考量”?黑无常那句“自寻死路”言犹在耳。
假的江湖骗子?那更糟。胡乱做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刺激那片区域的怨气,加速“阴巢”的爆发,甚至可能将无关者卷入其中。项目经理那句“坏了张总的事,你我都要吃不了兜着走”绝非虚言,张总的怒火他承受不起,而可能引发的灵异灾难,他更承担不起。
进退维谷。
李默苦笑一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能量储备恢复到35%后,精神的疲惫感缓解了不少,但心里的压力却更重了。
他回到自己的工位,无视了周围同事或好奇或同情的目光,打开了电脑浏览器。
搜索关键词:“风水大师”、“本市”、“有名”、“灵验”。
网页瞬间弹出一大堆结果。排在前面的基本都是广告,充斥着各种唬人的头衔——“易学泰斗”、“xx派第N代传人”、“国际风水协会认证”、“曾为某某富豪、某某明星布局”……配图多是仙风道骨(或者故作仙风道骨)的老者,手持罗盘,背景不是名山大川就是豪华别墅。
李默随便点开几个,内容大同小异,吹得天花乱坠,联系方式醒目,收费标准不明说,但字里行间透着“非诚勿扰”和“价格不菲”的气息。
他耐着性子翻了十几页,看得头晕眼花。这些网页上的“大师”,十个里有九个半像骗子,剩下的半个,他也无从判断。
靠网络筛选,显然不靠谱。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尝试换个思路。
《地府常识问答》里,有没有关于阳间修行者或相关从业者的信息?
他集中精神,在脑海中的信息海洋里搜寻。
结果令人失望。《常识问答》和《功德律》详解主要侧重于阴司体系、灵体分类、职权运用和阴阳秩序,对于阳间的“同行”记载极少,只有几条模糊的提示:
【阳间存在具备特殊感知或微弱灵力者,统称‘灵觉者’。其能力千差万别,大多不成体系,难堪大用。】
【偶有传承有序之流派,或可沟通阴阳、调理地气,然此类传承大多隐秘,不显于世。】
【地府驻员若遇此类人士,原则上互不干涉。若其行为危害阴阳平衡,可视情况处理或上报。】
不成体系,难堪大用。互不干涉。
看来,地府对阳间的这些“能人异士”评价不高,态度也是敬而远之。
指望从“官方渠道”获得指点,是没戏了。
他睁开眼,有些烦躁地敲着桌面。三天时间,转眼即过。他必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忽然,他想起一个人——周工。
那位负责工程技术的老工程师,之前提到过“星城家园”地块感觉“死气沉沉”,还提醒他“有些浑水,能不趟就别趟”。周工干了几十年工程,走南闯北,接触过三教九流的人,或许……会有些门路?
哪怕只是一点线索也好。
他看了一眼时间,快到下班点了。他拿起手机,找到周工的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
“喂,小李啊?”周工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周工,不好意思打扰您下班。我有点事……想向您请教一下。”李默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
“什么事?你说。”
“是关于……风水方面的事情。”李默压低声音,“公司有个项目,可能需要请一位这方面……比较专业的老师去看看。您见识广,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本市有哪位老师是真正有本事的?不是那种……网上吹嘘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周工的声音变得谨慎起来:“小李,你怎么打听起这个来了?是……张总的意思?”
李默心里一紧,知道瞒不过,只好含糊道:“是……项目上有些需要,领导让我留意一下。”
周工又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低调,不爱张扬。我倒是……以前跟着老领导做项目时,听说过一位老师傅,姓姜,住在老城区那边,具体地址我不太清楚,只记得好像是在‘青石巷’附近开过一家很小的香烛纸钱店,现在不知道还开不开了。据说他看阳宅阴基有点门道,但脾气有点怪,不轻易给人看。这都是很多年前的传闻了,当不得真,你自己斟酌吧。”
姜师傅?青石巷?香烛店?
李默连忙记下这些关键词。“谢谢周工!太感谢了!”
“小李,”周工的语气严肃起来,“听我一句劝,这种事,沾上了未必是福气。能推……还是尽量推掉吧。”
“我明白,周工,谢谢您提醒。”
挂断电话,李默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有了一条线索,虽然渺茫,但总比漫无目的地搜索强。
青石巷……他回忆了一下,那是老城区一条很有名的、售卖民俗用品和古玩(大多是仿品)的老街,鱼龙混杂,确实像这种隐士高人会选择藏身的地方。
他决定,今晚就去青石巷碰碰运气。
下班时间一到,他立刻收拾东西离开公司。没有回家,直接在路边摊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便坐上前往老城区的公交车。
华灯初上,青石巷迎来了它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古色古香的牌坊下,游人如织,两旁店铺灯火通明,售卖着各种工艺品、小吃、仿古服饰,还有不少挂着“周易预测”、“起名择吉”招牌的店铺,里面坐着穿着道袍或唐装、神态各异的中老年人。
喧嚣,商业化,充满了刻意营造的“传统”氛围。
李默走在熙攘的人群中,眉头微皱。在这里寻找一位真正有本事的“老师傅”,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一家家店铺看过去,主要是留意那些卖香烛纸钱、佛像法器的小店。大部分店铺的老板看起来都很普通,要么热情招揽生意,要么埋头玩手机,看不出任何“高人”风范。
他也尝试着运转“灵瞳(残)”,观察这些店铺和里面的人。大部分地方只有微弱的、混杂的信仰之力残留(来自售出的物品),或者干脆就是一片寻常。偶尔有一两家,气息稍微“干净”一些,但也远远达不到能处理“小阴巢”的程度。
走了大半条街,一无所获。腿脚开始发酸,心里也渐渐失望。周工说的那个姜师傅,或许早就搬走了,或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打道回府时,目光无意间扫向了一条与主街垂直的、异常昏暗狭窄的小巷岔口。
那巷子口连盏像样的路灯都没有,只有深处一点微弱的光晕,仿佛是从某个店铺里透出来的。巷口堆着一些杂物,与主街的热闹繁华格格不入,仿佛是两个世界。
一种莫名的直觉,或者说,是眉心烙印传来的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察觉的异样感应,让他停住了脚步。
他犹豫了一下,脱离主街的人流,拐进了那条昏暗的小巷。
巷子很窄,仅容两人并行,地面是湿滑的青石板,两旁是高耸的、墙皮剥落的老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的香火和纸张霉变混合的古怪气味。
他朝着那点微光走去。
光源来自巷子深处一家极其不起眼的小店。店门是老旧的本色木门,没有招牌,只有门楣上挂着一串褪色的、黑乎乎的物件,像是风干的草药或者符箓。微光是从门缝里透出来的。
李默站在店门前,能感觉到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外面要凝滞一些,那股香火和霉味也更加浓郁。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轻轻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木门。
“吱呀——”
门轴发出干涩悠长的声响,在寂静的小巷里格外刺耳。
店内的景象,映入眼帘。
空间很小,不到十平米。四面墙壁都被高高的、深色的木质货架占据,上面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地堆满了各种黄符纸、朱砂块、线装古书(真假难辨)、铜钱剑、小香炉、以及各种奇形怪状、叫不出名字的草药和矿物。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混合了檀香、朱砂、草药和灰尘的复杂气味,有些呛人。
店内没有现代化的灯具,只在最里面有一张老旧的长条木案,案上点着一盏古式的、玻璃罩子的煤油灯,灯焰如豆,昏黄的光线勉强照亮案桌周围一小片区域,也将整个店铺衬托得更加幽深诡异。
一个穿着藏青色旧布褂、身形干瘦、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头,正背对着门口,佝偻着身子,就着那点煤油灯光,用一支小楷毛笔,在一张裁好的黄符纸上,全神贯注地描绘着什么。他的动作很慢,很稳,笔尖划过符纸,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
听到门响,老头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甚至连头都没有回一下,只是用一种沙哑、如同被烟熏火燎过的破锣嗓子,慢悠悠地吐出三个字:
“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