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裹着林子里的寒气,沉在橡树林的枝桠间,每根树枝都挂着厚厚的雾凇,风一吹,冰晶簌簌落在积雪上,砸出细碎的小坑。
陈沐阳蹲在林边的雪地里,指尖捏着半片冻硬的橡树叶,目光盯着雪地上一串新鲜的脚印——是野兔的,脚印浅而密,往林子深处的冻溪方向延伸,他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雾水,指腹立刻粘了层薄霜:“昨晚雪化了些,营地积了水,睡袋边角都潮了;引火的干柴也吸了潮气,今早点了三次火都没燃起来,再没火,连热粥都煮不了。”
身后的临时营地里,雅兰正用兽皮擦拭受潮的黑麦粉袋,营地的地面铺着粗树枝,树枝间渗着冰水,她把粉袋挪到高处的木架上,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村落:“刚才看见村民往林里来,说他们的捕兽陷阱被雪压塌了,三天没抓到猎物,腌肉快吃完了;还有,林里的冻溪结了冰,想凿冰取水,却没趁手的工具,凿了半天只弄破点冰皮;咱们的熏肉干早没了,昨天采的冻山楂也吃了大半,得赶紧想办法补肉、取火、排积水——远处那座石堡的方向,好像有炊烟,不过咱们没敢靠近,听说中世纪的城堡都归领主管,随便靠近会被当成盗贼。”
奇伯正坐在营地的木架旁,用斧头削着一根硬木,木削落在雪地上,很快被晨雾打湿,他抬眼望了望橡树林的深处:“林子里的干柴藏在落叶底下,得扒开雪找;野兔脚印往冻溪去,那里有水源,适合设陷阱;营地积水得挖条排水渠,不然睡袋总潮。先做三件事:雪地引火钻、陷阱式雪地捕兽笼、木石排水渠。引火钻解决生火,捕兽笼补野肉,排水渠护营地;上午做好工具,下午去林里找干柴、设陷阱、凿冰取水,傍晚煮野兔、烤山楂麦饼,赶在夜里雾浓前把营地弄妥当,别冻着也别饿着。”
族人们没敢耽误,立刻在营地的雪地上分工,晨雾落在他们的袖口和裤脚,很快就渗进布料里,冻得皮肤发紧,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雪地引火钻”。他们找了两根硬木,一根做“钻杆”,削成一尺长、拇指粗,顶端磨成尖形,外侧刻满螺旋纹(增加摩擦力,转动时不打滑);另一根做“钻板”,削成半尺见方,中间钻一个浅孔,孔的周围刻一圈凹槽(方便收集火星);然后在钻板的浅孔里,放进从落叶层下找到的火绒——是干枯的苔藓和细草茎,奇伯特意把火绒捏成小团,裹了点晒干的树皮碎(增强易燃性);钻杆的顶端,绑一块圆形的木片当“握盘”,握盘上缠一层软绒毛(转动时不磨手,还能挡住晨雾);最后找一根两尺长的细藤,两端系在钻杆的中段,形成“拉绳”(来回拉藤绳,带动钻杆转动,比用手转省力,还能保持转速)。
引火钻做好后,塔卡蹲在雪地上,把钻板压在一块石头上,陈沐阳握着握盘,来回拉动藤绳——钻杆在钻板的孔里快速转动,没过多久,就冒出细小的火星,火星落在火绒上,奇伯立刻用嘴轻轻吹气,火绒渐渐燃起来,他赶紧把燃着的火绒放进铺了干树枝的火塘里,添了几把细枝,火苗很快旺了起来。围在旁的村民看直了眼,领头的汉子搓着手笑:“这东西比火石好用!火石总打不着,这个一拉就有火!我用半块腌野猪肉、一筐冻山楂换你这引火钻用三天,再教咱们做一个,行不?”
陈沐阳和雅兰则做“陷阱式雪地捕兽笼”。他们先在林子里找了四根碗口粗的枯树枝,钉成一个两尺见方的木框,木框的底部铺一层细藤网(网眼三寸见方,刚好能困住野兔,又不会让它挣脱);木框的顶部装一根粗木轴,木轴上套着一块一尺见方的压板,压板的底部贴一层厚树皮(防止压伤野兔,还能增加重量);木框的一侧,用细藤编一个“入口通道”,通道呈喇叭形,外侧宽、内侧窄(野兔能进去,却出不来);通道的尽头,放一块熏肉干当诱饵,诱饵下方绑一根细藤,细藤的另一端连在木轴上(野兔碰到诱饵,就会拉动细藤,带动压板落下,困住野兔);最后在陷阱的周围,铺一层薄雪,把木框和藤网盖住(隐藏陷阱,不让野兔察觉),只露出入口通道。
捕兽笼做好时,日头刚过橡树林的树梢,晨雾渐渐散了些。陈沐阳和塔卡沿着野兔脚印,把陷阱设在冻溪旁的草丛里,又在通道口撒了点磨碎的麦粉(吸引野兔靠近)。两人躲在不远处的橡树干后,没等多久,就看见一只灰褐色的野兔从林子深处跑出来,闻着麦粉的香味,慢慢钻进通道——“咔嗒”一声,压板落下,野兔被稳稳困在藤网里,急得直蹦,却怎么也撞不开木框。塔卡笑着跑过去,用兽皮把野兔裹住,防止它挣扎受伤:“这下够煮一锅炖肉,还能腌半块当熏肉!”
雅兰则趁着他们做引火钻和捕兽笼的功夫,带着阿图做“木石排水渠”。她们先在营地的地势低洼处,挖了一条一尺深、半尺宽的沟渠,沟渠朝着林外的斜坡延伸(让积水顺着斜坡流走,不会倒灌);沟渠的底部,铺一层平整的石块(防止泥土塌陷,堵塞沟渠);石块的缝隙里,填进晒干的树枝碎(增强排水性,不让泥沙漏进沟渠);沟渠的两侧,用粗树枝搭成护栏(防止积雪滑进沟渠,还能挡住营地的杂物);最后在沟渠的入口处,放一个用藤网做的滤篮(过滤营地里的杂草和碎石,避免堵塞沟渠)。
排水渠做好后,雅兰把营地积水往沟渠里扫,积水顺着石块缝隙,很快流进林外的斜坡,营地的地面渐渐干爽起来,她又把睡袋铺在晒过的兽皮上,放在火塘旁烘着:“这下夜里睡觉,再也不用担心睡袋受潮了。”
下午的日头渐渐暖了些,橡树林里的雾凇开始融化,冰晶落在雪地上,化成细小的水痕。陈沐阳和塔卡扛着捕兽笼,带着村民去林里再设了两个陷阱,又扒开落叶层,找了两捆晒干的苔藓和树枝(当引火的火绒和干柴);雅兰和阿图则去冻溪旁,用之前做的铁头凿冰器,凿开冻溪的冰面,装满了两个兽皮防冷冻水罐——罐里的水带着溪水的清冽,没有半点杂质,比村落的融雪水干净多了。
路过远处的石堡时,几人特意绕远了些。那座石堡是典型的中世纪封建领主城堡,通体用青灰色的巨石砌成,高达数丈,城堡的四角各有一座圆形的塔楼,塔楼顶端插着绣着家族纹章的旗帜;城堡的正门处,架着一座木质吊桥,吊桥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护城河,河水早已冻成冰,冰面上积着厚厚的雪;城堡的石墙上,有不少射箭的箭窗,几个穿着铁甲的士兵,正站在塔楼上巡逻,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陈沐阳压低声音说:“中世纪的城堡都是防御工事,领主住在里面,管着周围的村落,咱们尽量别靠近,免得惹麻烦。”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橡树林的枝桠,洒在营地上,给积雪镀上一层暖黄。火塘里的火苗旺得很,雅兰正用陶锅煮野兔炖肉——她把野兔肉切成块,先用开水焯去血沫,再放进陶锅,加了冻溪的清水、干薄荷、冻山楂,还有从村民换的黑麦粉,煮成浓稠的炖肉;奇伯则在火塘旁烤黑麦饼,饼里掺了磨碎的野苹果干,烤的时候,苹果的酸甜气息混着麦香,飘满了整个营地。
村民的婆娘带着孩子来营地,送来一坛麦酒和半袋黑麦粉,说是换引火钻的报酬,还想学做捕兽笼:“之前用石头设陷阱,总被野兔绕开,你们这笼子太好用了!”教士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小捆干肉桂,说是给炖肉添香味的,他看着营地里的排水渠和火塘,笑着说:“你们在野外的法子,比村民们还周全,要是林里有其他旅人迷路,也能靠这些法子活下去。”
阿图正往火塘里添最后一把干柴,陶锅里的炖肉冒着热气,山楂的酸甜和兔肉的香混在一起,格外诱人;雅兰把烤好的黑麦饼装进陶盘,递了一块给村民的孩子,孩子接过饼,小口咬着,眼睛亮晶晶的;陈沐阳则在检查林里的两个捕兽笼,给诱饵添了点熏肉干,回来时手里还采了几枝冻硬的野浆果,放在陶碗里;塔卡坐在火塘旁,给捕兽笼的藤网补了几根细藤,防止下次使用时破损;奇伯则把引火钻的钻杆和钻板,放在干燥的木架上,用兽皮盖好,避免受潮。
天色渐渐暗下来,橡树林里的风声变得轻柔,远处城堡的塔楼上传来士兵换岗的吆喝声,营地里的火塘还在燃烧,火苗映着每个人的身影。
没人说话,只有陶锅咕嘟咕嘟的声响,和偶尔传来的野兔在笼子里轻轻挣扎的声音。
雅兰把炖肉盛进陶碗,分给众人,喝一口暖到胃里,山楂的酸甜解了兔肉的油腻;陈沐阳则把补好的捕兽笼靠在木架旁,准备明天一早去看有没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