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晶谷的晨霜凝在抗寒服的绒毛上,阿图抖了抖袖口,霜粒簌簌落在冰面上,化成细小的水珠。营地遗迹旁的篝火早已熄灭,只剩一堆冷灰,陈景行正摊开地图,手指划过冰晶谷到绿林谷的路线:“这条‘腐殖道’是必经之路,古籍里提过,雨季过后会积成泥潭,现在虽过了雨季,可冰原融水渗下来,肯定还是烂泥地,踩深了会陷进去,泥里还可能藏‘泥潭毒虫’,被咬了会肿疼,影响走路。”
阿图顺着地图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下,隐约能看到一片暗绿色的区域,那就是腐殖道的入口,此刻正泛着淡淡的潮气,风里裹着腐叶的气味,比冰原的寒气多了几分闷湿。“普通探测杖探不了泥潭深度,踩进去才知道深浅,太冒险。得先做‘泥潭深度探测杖’,能测泥深还能辨泥质,再做‘泥潭救援工具’,万一有人陷进去能拉出来,总不能看着人往下沉。”
族人们立刻在冰晶谷边缘找了块干燥的岩石地,开始分工:奇伯负责做泥潭深度探测杖——选了根五尺长的火山岩杆,这种石头耐腐,不会被泥潭的酸性烂泥腐蚀;杆身用石刀刻上“1-5尺”的刻度,每尺用红漆描粗,能快速看清深度;杆的一端削成钝尖,尖部裹一层薄金属片,防泥里的碎石磨坏;金属片内侧贴一片“泥潭感应苔”,是从腐殖道边缘采的,遇稀泥会变成深褐色,遇硬泥或碎石则保持浅绿,能直观判断泥质软硬;杆尾绑一块厚兽皮握柄,握起来不滑,还能在探测时稳住身体。
第一根探测杖做好,阿图走到冰晶谷旁的小水洼里,往洼里填了些烂泥模拟腐殖道——将探测杖插进泥里,刻度显示“一尺”,感应苔变成深褐色,说明是稀泥;再插进旁边的硬地,感应苔立刻变浅绿,刻度显示“半尺”,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探测精准得很。
“泥潭里陷进去难发力,得做‘泥潭救援网’,能兜住人,还能浮在泥上。”陈沐阳和塔卡开始编织救援网:用四根粗树脂藤做网的主梁,每根藤都先在热水里泡软(用暖石加热雪水),增强韧性;然后用细树脂藤在主梁间编织成网格,网眼三寸见方,既能兜住身体,又不会漏泥;网的四个角各绑一个“浮力环”,用芦苇杆捆成直径一尺的圆环,内填干燥苔藓,能让网浮在泥潭表面,减少下沉;网的边缘缝一圈粗藤绳,绳上每隔三尺绑一个木柄,救援时众人能抓着木柄发力,不用直接踩进泥潭。
雅兰则做“泥潭防滑靴”:鞋底用两层硬木拼接,拼成半尺宽的方形(增大接触面积,减少下陷),鞋底刻“米”字形深纹,纹里填干燥的苔藓(吸水后更贴泥面,增强防滑);鞋帮用粗藤编织,脚踝处缝一圈弹性树脂,能勒紧脚踝,防止泥灌进鞋内;鞋口还缝了块防水布,垂到小腿,挡住溅起的泥水,避免裤腿被泥浸湿。
阿图试穿防滑靴,走进模拟的烂泥洼——鞋底没陷进泥里,只浅浅沾了层泥,走起来稳当,甚至能在泥面上转身,比普通鞋子防陷防滑太多。
泥潭毒虫多藏在腐叶下,被咬了麻烦。雅兰调配“强效驱虫膏”:将之前剩下的驱虫草碎、新采的“防蚊草”碎(腐殖道边缘长的,气味能驱避泥潭毒虫)、冰原兽油按4:3:3的比例混合,调成糊状,装进掏空的芦苇筒,筒口塞软木塞,方便涂抹;她还做了“防虫面罩”:用细藤编织成网罩,网内侧贴一层薄冰蚕膜(防毒虫钻进),膜上涂驱虫膏,系带用弹性藤做的,能勒紧头部,避免毒虫从缝隙钻进去;面罩只露眼睛,连耳朵都能护住,比之前的面罩防护更全面。
所有工具准备妥当,日头刚爬过树梢,众人背着工具朝腐殖道出发。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脚下的冰面渐渐变成松软的泥土,再往前,泥土变成深褐色的烂泥,腐殖道到了!泥潭宽约两丈,泥面泛着油光,表面漂浮着腐叶,风里的腐味更浓,偶尔能看到泥面下有细小的黑影闪过,是泥潭毒虫在蠕动。
“按探测杖指引,一人探路,一人持救援网待命,其他人跟在后面,步幅别超过半尺!”阿图举着泥潭探测杖走在最前,每走一步就将杖插进泥里——大部分区域泥深一尺,感应苔深褐(稀泥),需要小心;走到中间时,探测杖的刻度突然跳到“三尺”,感应苔变成深黑(极稀泥),“这里陷得深,绕开!”她赶紧调整方向,顺着泥深一尺的区域走,救援网被塔卡和陈沐阳举在身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走了半个时辰,终于跨过腐殖道,所有人的防滑靴上都沾了层泥,却没一人陷进深泥,连裤腿都没被泥溅湿。刚走出泥潭,阿图就感觉脚踝处有东西爬——是一只指甲盖大的泥潭毒虫,正往裤腿里钻!她赶紧掏出驱虫膏,往毒虫爬过的地方涂抹,药膏刚碰到毒虫,毒虫就蜷成一团,掉在地上不动了,显然药效够强。
众人赶紧互相检查,在暴露的皮肤上都涂了驱虫膏,再戴好防虫面罩,避免后续遇到更多毒虫。又走了一个时辰,远处的暗绿色越来越浓,树木的轮廓渐渐清晰——绿林谷到了!谷口的树木枝繁叶茂,藤蔓缠绕在树干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点,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与腐殖道的腐味截然不同。
“先在谷口搭临时营地,别贸然进去,绿林谷的藤蔓和毒虫都多,明天再进谷找水源和野果。”阿图选了块靠近谷口的干燥空地,地面铺着落叶,踩上去松软,周围有几棵粗树,适合绑帐篷绳。
奇伯和塔卡负责搭帐篷:用四根粗木杆做支架,架起双层兽皮帐篷,外层兽皮涂防水胶(防夜间露水),内层贴薄冰蚕膜(防蚊虫钻进);帐篷门帘缝一圈驱虫草碎,能挡住靠近的毒虫;帐篷周围挖了一圈浅沟,沟里撒上硫磺粉(从炎石穴带的,毒虫怕这气味),形成一道“防虫沟”。
雅兰则去附近的树上采野果:选了些泛红的“甜浆果”,尝着酸甜,没毒,装在防水袋里,作为今晚的加餐;她还采了些新鲜的防蚊草,揉碎后撒在帐篷周围,增强驱虫效果;陈沐阳和陈景行则检查白天用的工具——泥潭探测杖的感应苔用清水冲干净,救援网的浮力环晒干,防滑靴上的泥刮掉,驱虫膏的芦苇筒盖紧,确保明天进谷时工具都能用。
夕阳落下时,营地已经收拾妥当。帐篷里点燃了一小堆炭火(用干燥的树枝,烟小,不会引毒虫),火上烤着甜浆果,香气飘出帐篷;众人围坐在火边,吃着压缩果干饼,就着烤浆果,喝着融雪囊里的温水,身上的疲惫渐渐消散。
阿图靠在帐篷壁上,看着外面的暮色——绿林谷的夜晚很安静,只有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的虫鸣,没有冰原的寒风,也没有泥潭的腐味。她摸了摸腰间的驱虫膏筒,又看了看放在一旁的泥潭探测杖,知道明天进谷还会遇到新的挑战,比如缠绕的藤蔓、隐藏的虫穴,可只要手里的工具还能用,彼此配合,就没什么好怕的。
没人说话,每个人都在默默整理自己的装备,炭火渐渐变小,帐篷里的温度却依旧暖和。远处的绿林谷深处,隐约能看到几点萤火虫的微光,像在为他们照亮明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