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空之泪的蓝光褪去,陈沐阳被一阵混合着青草与泥土的清香唤醒。睁眼望去,连绵起伏的金合欢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远处迁徙的角马群如同流动的巧克力色河流,踏碎了草原上凝结的薄霜。陈景行正弯腰观察地面新鲜的象群脚印,青铜匕首在湿润的泥土上划出一道浅浅的沟壑:“我们在塞伦盖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生存密码。”
清晨的草原笼罩在蜜色的光晕里,父子俩的求生之旅从寻找水源开始。陈沐阳注意到几株枝叶低垂的猴面包树,树皮上细密的裂痕昭示着储水的秘密。他用青铜匕首轻轻凿开树皮,清冽的汁水顿时顺着刀刃流淌,带着淡淡的甘甜味。陈景行则在低洼处挖出一个浅坑,铺上干燥的芦苇和细沙,再用兽皮覆盖,利用昼夜温差原理收集冷凝水。当第一滴晶莹的水珠坠入陶罐时,朝阳恰好跃上地平线,为这滴生命之水镀上金边。
狩猎在草原上化作一场智慧的舞蹈。陈景行在斑马常出没的盐碱地附近,用柔韧的藤蔓和金合欢木搭建起“套索陷阱”,藤蔓一端系着沉重的石块,伪装成一簇普通的灌木。陈沐阳则模仿秃鹫盘旋的叫声,吸引好奇心旺盛的小型哺乳动物靠近。当一只肥硕的野兔踏入陷阱范围,藤蔓瞬间收紧,石块轰然落地。处理猎物时,他们用锋利的黑曜石片剥皮,将兔肉切成薄片,挂在被风吹拂的树枝上自然风干。
搭建营地是对草原生态的精妙回应。父子俩选中两棵相互倚靠的金合欢树,用棕榈纤维编织成网状吊床,离地面足有两米高,既防蚊虫又避野兽。屋顶用宽大的猴面包树树叶交错铺就,边缘用藤蔓牢牢固定。为防止狮子等猛兽靠近,陈景行将收集到的大象粪便点燃,浓烟带着独特的气味在营地周围弥漫,形成一道天然的“气味防线”。
食物采集充满意外惊喜。陈沐阳在枯树下发现了蜂窝,他用潮湿的干草制造浓烟,小心翼翼地驱走蜜蜂,取出香甜的蜂蜜。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在草原的石缝中找到野生的鹰嘴豆,将其与风干的兔肉、野洋葱一起炖煮,陶罐里飘出的香气引得远处的狒狒群驻足张望。陈景行还发明了“草原披萨”,用捣碎的猴面包树果实和野麦粉制成饼底,铺上番茄状的野生浆果和薄荷叶,放在烧热的石板上烘烤。
与马赛部落的相遇如同一首悠扬的牧歌。当身着红色披风、佩戴彩色珠串的马赛人骑着矮种马经过时,陈沐阳用树枝在地上画出奔跑的羚羊,又模仿他们独特的高音吆喝。这份善意很快得到回应,马赛长老教他们辨认可食用的野菜,展示用牛皮和鸵鸟蛋壳制作水囊的技艺。作为回礼,父子俩分享了在古希腊学到的制陶技术,教部落年轻人用黏土烧制简易的储物罐。
工具制造融入草原风情。陈景行用牛角和青铜碎片打造出带有倒钩的狩猎矛,手柄雕刻着象征力量的太阳纹;陈沐阳则制作出“草原指南针”,将磁石矿石嵌入打磨光滑的龟甲,无论风向如何变化都能精准指示方向。他们还发明了“风力研磨器”,用羚羊角制成扇叶,通过风力带动石磨,将采集到的野麦磨成细腻的面粉。
黄昏时分,草原被染成琥珀色。父子俩坐在新搭建的营地中,看着远处马赛人点燃的篝火星星点点。陈沐阳用兽皮缝制新的背包,陈景行则在整理今日采集的草药。陶罐里,混合着蜂蜜和野果的甜汤咕嘟作响,飘散的香气与草原的晚风融为一体。天空之泪在特制的鹿皮袋中微微发热,仿佛在为这场与非洲草原的美好邂逅而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