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东城区那座三进四合院后,陈宇的四合院收购计划稳步推进着。
两座四合院的入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陈宇心里清楚,要想真正把这些四合院打造成独具韵味的文化瑰宝,修复和维护是重中之重。
于是,寻找古建修复匠人,成了他眼下最紧迫的任务。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陈宇和王强、赵刚、张华、李明四人在招待所的院子里碰头。
陈宇目光坚定,扫视着众人:“兄弟们,咱们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找到顶尖的古建修复匠人。这些四合院都是宝贝,可不能随便找个人就上手。”
王强挠挠头:“宇哥,这古建修复匠人可不好找啊,咱们从哪儿开始找起?”
陈宇沉思片刻:“琉璃厂,那儿是老北京文化的聚集地,说不定能碰上懂行的人。”
众人一拍即合,简单收拾后,便朝着琉璃厂进发。琉璃厂依旧热闹非凡,街边店铺林立,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琳琅满目。
陈宇一行人穿梭在人群中,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家可能与古建相关的店铺。
他们走进一家看似普通的小店,店内摆满了各种木雕、砖雕的小摆件。
陈宇拿起一件木雕,仔细端详:“老板,您这儿的东西可真精致,您对这些老玩意儿肯定很有研究吧?”
老板是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头,笑眯眯地说:“那是,我干这行都大半辈子了。小伙子,你对这些感兴趣?”
陈宇连忙说道:“是啊,老板。我们最近收了几座四合院,正愁找不到靠谱的修复匠人呢。您要是认识,可得给我们介绍介绍。”
老板放下手中的活儿,思索了一会儿:“要说这古建修复的大拿,那还得是傅金玉山师傅。不过,他老人家脾气有点怪,一般人还请不动他。”
陈宇眼睛一亮:“傅师傅在哪儿呢?您能给我们指个路吗?”
老板给他们指了傅金玉山家的方向,陈宇一行人千恩万谢后,匆匆赶了过去。
傅金玉山的家在一条幽静的胡同深处,四合院的大门紧闭。
陈宇上前敲门,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开了门。
“你们找谁?”傅金玉山打量着眼前的几个人。
陈宇礼貌地说道:“傅师傅,您好!我们是慕名而来的。听说您是古建修复的大师,我们收了两座四合院,想请您帮忙修复。”
傅金玉山皱了皱眉:“现在找我修复四合院的人多了去了,我可没时间。”说完,便要关门。
陈宇连忙拦住:“傅师傅,您先别急着拒绝。我们是真心想把这些四合院修复好,传承咱们老北京的文化。而且,我们愿意给您最尊重的待遇和合理的报酬。”
傅金玉山停下动作,看着陈宇:“年轻人,你对四合院了解多少?”
陈宇便将自己对四合院文化的热爱,以及收购四合院的初衷一一道来。
傅金玉山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逐渐缓和。
“行吧,看你还算有诚意,明天我去看看你的四合院。”傅金玉山最终答应了。
陈宇等人欣喜若狂,连声道谢。
第二天,傅金玉山来到陈宇买的第二座四合院。
他绕着院子走了一圈,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这四合院有些年头了,破损的地方不少,但底子还在。”傅金玉山说道,“不过,修复起来可得花不少功夫。”
陈宇连忙说:“傅师傅,只要能修好,花多少功夫我们都愿意。我还有一座四合院,也需要修复,之后我还会陆续的买入,也请傅师傅帮我修复,您放心,修复的费用不是问题。”
修复工作正式开始,傅金玉山带着几个徒弟,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陈宇也经常到现场,和傅金玉山交流修复的细节。
一天,工人们在拆除一处旧墙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暗门。
陈宇和傅金玉山得知后,急忙赶了过去。
暗门后是一条狭窄的通道,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陈宇和傅金玉山小心翼翼地走进去,通道的尽头是一个地窖。
“这地窖看着有些年头了。”傅金玉山说道。
他们在地窖里发现了一些破旧的箱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些古老的书籍和字画。
陈宇拿起一本古籍,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仔细辨认,还能看出是明代的文献。
“这些可都是宝贝啊。”陈宇激动地说。
就在他们研究这些发现时,王强匆匆跑了进来:“宇哥,我刚才听到周九爷手下在打听咱们四合院修缮的进度。”
陈宇脸色一沉:“周九爷?他想搞什么鬼?”
通过过付傅师傅和王强打听到的消息,周九爷是京城地下文物圈子里的一个神秘人物,据说和不少文物贩子都有勾结。
陈宇担心这些新发现的文物会引起他的觊觎。
“大家都小心点,看来咱们这修缮工作要加快进度了,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陈宇对众人说道。
与此同时,李明在修缮队里发现了一些异常。
队里有个沉默寡言的瓦匠老吴,总是在深夜一个人拿着工具测量墙体。
一天晚上,李明假装睡着,等老吴出去后,悄悄跟了上去。
只见老吴来到一处墙角,又开始测量起来。
李明躲在暗处观察,突然,老吴的工具箱掉落在地,里面的工具散落一地。
李明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工具箱底层藏着一些刻有关东军标志的测绘工具。
李明心里一惊,他不敢声张,悄悄回到房间。
第二天,他将这件事告诉了陈宇。
“看来这老吴不简单,先别打草惊蛇,继续观察他。”陈宇说道。
另一边,赵刚也有了新发现。
他在跟踪周九爷手下时,发现他们与一个港商模样的人在一家茶馆里密会。
赵刚偷偷躲在外面,听到他们提到了陈宇的四合院和那些新发现的文物,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赵刚回来后,将此事告诉了陈宇。
陈宇意识到,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兄弟们,咱们现在是四面楚歌啊。但不管怎么样,这些四合院和文物都是咱们的责任,绝对不能让它们落入坏人之手。”陈宇坚定地说。
在忙碌于四合院修复和应对各种危机的同时,陈宇还面临着孩子上学的问题。
他和林悦的儿子陈风,还有林悦哥哥林强的女儿,今年上高三。
如今,陈宇已经在北京买下两座四合院,他的意思是把两个孩子转到京城来上学,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正确考到北京的大学。
在从上海来北京的火车上,陈宇结识了北京商人赵宏。
赵宏在京城人脉广泛,得知陈宇的困扰后,他表示可以帮忙牵线。
“陈老弟,我认识一位清华附中的领导,或许能帮上你的忙。不过,这事儿也不容易,得有点诚意。”赵宏说道。
陈宇明白他的意思,当下便表示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赵宏的安排下,陈宇在史家胡同与清华附中的副校长见了面。
交谈中,陈宇得知学校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料非常感兴趣。
这时,陈宇想到了四合院地窖里发现的明代古籍。
他试探性地说:“校长,我最近在修缮四合院时,发现了一些明代的古籍,说不定对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有帮助。”
副校长眼睛一亮:“哦?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可太有价值了。”
陈宇心中一喜,知道转学的事情有了转机。
他详细描述了古籍的内容和保存情况,副校长听后,非常满意。
“这样吧,陈先生。如果你能把这些古籍捐赠给学校一部分,我们可以考虑接收你的两个孩子入学。”副校长说道。
陈宇没有丝毫犹豫,当场答应下来。
回到四合院后,他挑选了一些不太珍贵但对学术研究有价值的古籍,准备捐赠给清华附中。
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陈宇暂时松了一口气。
他给家里打电话,让他们马上安排两个孩子进京来上学,不要耽搁。
四合院的修复工作仍在紧张进行着,傅金玉山师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力求将每一处细节都修复得完美无缺。
而陈宇和他的兄弟们,一边密切关注着老吴、周九爷等人的动向,一边加强四合院的安保措施。
一天深夜,陈宇在院子里巡逻。突然,他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立刻警觉起来,躲在暗处观察。
只见老吴又拿着工具,悄悄地朝着地窖的方向走去。
陈宇悄悄跟在后面,当老吴打开地窖的暗门时,陈宇猛地冲了上去,将老吴按倒在地。
“老吴,你到底想干什么?那些刻有关东军标志的工具是怎么回事?”陈宇厉声问道。
老吴挣扎了几下,见无法逃脱,只好叹了口气:“陈老板,我也是没办法。我曾经被日本关东军俘虏过,被迫为他们测绘过一些古建筑的地图。后来,他们说我知道的太多,要杀我灭口。我好不容易逃了出来,隐姓埋名这么多年。最近,他们不知道从哪儿得到消息,又找到了我,威胁我如果不帮他们找到有价值的文物,就杀了我全家。”
陈宇听后,心中五味杂陈:“那你也不能帮他们啊。这些文物是国家的,不能让他们落入坏人之手。”
老吴哭着说:“我知道错了,陈老板。我本来想找到文物后,偷偷藏起来,不让他们得逞。”
陈宇思考片刻:“这样吧,老吴。我相信你这一次。你把知道的都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他们。”
老吴感激地点点头,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日本文物贩子和周九爷等人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宇。
陈宇得知,他们打算在四合院修复完成后,趁陈宇等人放松警惕时,里应外合偷走文物。
“哼,他们想得太简单了。”陈宇冷笑一声,“兄弟们,咱们给他们来个将计就计。”
陈宇和兄弟们开始制定计划,一方面继续按原计划修复四合院,让周九爷等人以为他们还蒙在鼓里;另一方面,暗中加强安保力量,联系警方,准备在文物贩子动手时将他们一网打尽。
日子一天天过去,四合院的修复工作接近尾声。
周九爷等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周九爷带着一群人悄悄潜入了四合院。
他们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一张天罗地网。
当他们打开地窖,准备偷走文物时,陈宇和兄弟们突然出现,将他们团团围住。
与此同时,警方也接到报警赶到现场,将周九爷等人全部抓获。
经过这次风波,四合院的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陈宇和傅金玉山师傅继续完成着最后的修复工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四合院终于修复完成。
焕然一新的四合院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