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内,王峰静坐于蒲团之上,身前并无玉简书卷堆积如山,而是悬浮着一枚拳头大小、晶莹剔透、内部仿佛有无数细微光点流转不定的混沌色晶石——此乃他以其大乘法力与混沌道意,辅以虚空晶核炼制的传承星核。
他闭目凝神,识海之中,百年修行历程如同画卷般缓缓展开。从地球现代的思维根基,到武当山初涉道途;从获得《太虚道典》总纲,到凝聚混沌道种,炼化法则源晶;从创立格物院推行新法,到游历星海广结善缘;直至最终突破大乘,窥见仙门……
其所学、所悟、所创,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既有《太虚道典》总纲的无上玄奥,混沌道种演化万法的本源之理,法则源晶剖析天地规则的细微洞察;也有格物院多年来关于丹药提纯、法器优化、阵法结构、灵气转化、数据推演等无数“科技修真”的实践成果与理论心得;更有他游历万界,与散仙论道、与妖族论生灭、与佛门论心性、与凡人论坚持的万千感悟。
这些知识、感悟、经验,此刻被他以无上神念,分门别类,去芜存菁,不断提炼、压缩、烙印入那枚传承星核之中。
他并非简单地复制记忆,而是进行着深度的梳理与整合。将传统的道法修炼体系,与“格物”的实证思维、系统观念、优化理念相互印证、融合,形成了一条清晰而独特的、兼具深度与广度、尊重传统又拥抱创新的太玄新道!
例如,在阐述《基础炼气诀》时,他不仅描述了灵气运行的经脉路线与心法要旨,还附上了格物院通过“灵脑”推演出的最优能量流动模型以及数种基于不同体质微调的优化方案。
在讲解《流云剑诀》时,除了剑意感悟,还分析了不同角度出剑的灵力效率数据、应对不同属性防御的最佳能量频率匹配建议。
在记载“虚空布阵”时,既保留了阵元长老的传统心得,也加入了基于空间法则数学模型的计算公式与几个标准化阵基的快速搭建流程。
他将毕生所学,铸造成了一座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至高道境引领,又有具体方法论支撑的庞大知识宝库!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当最后一道感悟烙印完成时,那枚传承星核光芒内敛,变得古朴无华,但其内部蕴含的信息,却足以让任何一个得到它的宗门为之疯狂。
王峰睁开眼,轻轻托住这枚沉重无比的星核。他身形一闪,已出现在太玄门新建的、位于流云峰山腹深处的传承圣殿之中。
圣殿宏伟空旷,中央仅有一座高大的白玉台。王峰将传承星核轻轻置于玉台之上。
“此为我太玄门第八代道藏总纲,”王峰的声音平静地传入紧随而来的玄清、枯木、司徒炼等核心人物耳中,“其内包罗万象,然非人人可尽观。我已设下禁制,修为境界、心性考核、宗门贡献达标者,方可逐步解锁相应层次的内容。”
他看向司徒炼:“尤其是格物院诸多前沿理论与数据,皆在其中,并留有我的一些推演方向与未解难题,足以让你院钻研千年。切记,此非终点,而是起点,需不断验证、完善、创新。”
司徒炼激动得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弟子…弟子谨遵师叔祖法旨!定不负师叔祖厚望,将格物之道发扬光大!”
王峰点点头,又对玄清和枯木道:“此道藏,乃宗门最高机密与底蕴。需选派绝对忠诚可靠之弟子守护,定期备份,非经掌教与太上长老共同允许,核心内容不得外传。然其中基础部分、以及部分于民生有益之术,可酌情向门下弟子乃至南部盟友开放,以惠及众生。”
“是!谨遵师叔祖(前辈)吩咐!”玄清与枯木躬身应命,深知这枚小小星核的分量,它将奠定太玄门万世不易之基!
留下道藏总纲后,王峰并未停歇。他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亲自动手,于流云峰后山一处清静崖壁之前,并指如剑,以混沌剑气刻画符文。
他并非镌刻具体功法,而是将自身对剑道、对混沌、对虚空、对生命、对能量的种种极致感悟,化为一笔笔蕴含无上道韵的剑痕,烙印于崖壁之上。这些剑痕看似杂乱,实则深奥无比,修为不足者观之头晕目眩,修为高深者却能从中感悟出属于自己的神通法术,乃至道境突破的契机。
此崖壁,日后被太玄门弟子称为悟道岩,成为宗门又一处圣地。
做完这一切,王峰感觉自身与此界的联系又淡薄了几分,飞升的牵引愈发清晰。
他最后将玄清、枯木、烈阳、凌锋、柔水、欧冶子、铁冠、司徒炼八人唤至身前,每人赐予了一枚特制的玉简。玉简中并非功法,而是针对他们每人当前的修为瓶颈、心性弱点、职责范围,所给出的极具针对性的、最后的指导与期许。
“路,已铺就。”王峰看着他们,目光温和而深远,“往后太玄门是龙腾九天,还是潜渊蛰伏,便看你们,以及后世弟子了。”
众人手捧玉简,感念万分,齐齐躬身:“必不负师叔祖(前辈)所托!”
王峰颔首,目光投向远方天际,那里,仿佛已有仙音渺渺传来。
“尚有一事…”他轻声自语,“需为宗门,再立一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