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羑里囚牢寒,文王魂困劫气缠
商纣二十三年,朝歌以北三百里的羑里城,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将整座囚城裹在一片死寂的冷意里。城墙是夯土所筑,历经数百年风雨早已斑驳,墙根处爬满了暗绿色的苔藓,沾着未干的露水,散发出潮湿的霉味。囚牢深处的石室里,姬昌盘膝坐在冰冷的石床上,身上只裹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颧骨因多日少食而微微凸起,唯有一双眼睛,依旧亮得像藏着星辰,只是此刻,那星辰正被一层淡淡的灰气缠绕——那是封神劫初显的劫气,顺着商纣的戾气,缠上了这位周族之主的神魂。
石室不大,四壁光秃秃的,只在东南角开了个巴掌大的小窗,勉强透进一丝微光。窗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偶尔有几只麻雀落在窗沿,叽叽喳喳叫上几声,又很快扑棱着翅膀飞走,像是也怕这囚牢里的压抑。姬昌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触到的皮肤冰凉,他刚想再梳理一遍心中对《连山易》的推演,却突然觉得一阵眩晕,眼前的石墙仿佛扭曲起来,化作一张张狰狞的面孔——那是商纣宫殿里被剖心的比干、被炮烙的梅伯,是周族部落里等待他归乡的老弱妇孺,更是洪荒大地上隐隐浮现的战火硝烟。
“咳……咳咳……”剧烈的咳嗽让姬昌弯下了腰,他捂住胸口,指缝间渗出一丝暗红的血痕。这不是身体的伤,而是神魂被劫气侵蚀的征兆。自从被商纣以“谋逆”之名囚于羑里,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七年间,他看着商纣愈发残暴,看着朝歌的怨气直冲云霄,看着洪荒的灵气一天比一天紊乱——他虽未证仙道,却承了上古伏羲的血脉,天生能感知天地气运,此刻,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足以吞噬一切的劫力,正从洪荒深处苏醒,而他,这被囚的周族首领,恰是这劫力缠绕的关键点之一。
“若不能悟透天地变化之理,别说周族兴复,怕是连这羑里城,都要成我埋骨之地……”姬昌喃喃自语,声音沙哑。他抬手从怀中摸出一块龟甲,那是他从周族带来的,龟甲边缘已经被摩挲得光滑,上面刻着几道简单的纹路,是《连山易》的基础卦象。他将龟甲放在膝上,指尖轻轻划过纹路,心中开始推演——他想从天地万物的变化里,找到一条周族求生、洪荒避劫的路。可刚一凝神,那股灰黑色的劫气就猛地在他识海里翻涌,像是无数根细针,扎得他神魂剧痛。
“呃……”姬昌闷哼一声,额头上渗出冷汗,龟甲从膝上滑落,“啪”地一声掉在石地上。他想伸手去捡,却发现手臂沉重得像灌了铅,视线也开始模糊。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的神魂会被劫气彻底吞噬,到时候,别说演易,就连意识都会消散。可他不能倒下——周族的族人还在等他,洪荒的生灵还在等一个破劫的契机。他咬紧牙关,强撑着坐直身体,重新捡起龟甲,闭上眼睛,再次尝试凝神推演。
就在这时,石室的空气突然微微波动了一下。不是风,没有丝毫气流的声音,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悄无声息地笼罩了整个石室。姬昌并没有察觉,他的全部心神都在对抗识海里的劫气,只是隐约觉得,那刺骨的寒意似乎淡了些,神魂的剧痛也缓解了几分。他以为是自己的意志力起了作用,不由得松了口气,继续专注于龟甲上的纹路。
而在羑里城上空,万米高的云层深处,一道身影正静静伫立。那是龙宇,他身着玄色道袍,衣摆处绣着淡淡的鸿蒙纹路,随着他的呼吸轻轻起伏。他的身形看似真实,却又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哪怕是天庭的星宿神将从这里经过,也绝无可能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目光穿过厚厚的云层,透过囚牢的石壁,落在姬昌身上,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映着姬昌识海里翻涌的劫气,也映着龟甲上跳动的卦象微光。
“封神劫的劫气,竟已缠到了姬昌身上……”龙宇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早已通过鸿蒙盘推演过封神劫的脉络,知道姬昌是“劫中应命者”——这位周族首领将在羑里演创出《周易》,这部典籍不仅会成为人族文明的根基,更会蕴含破劫的关键法理。可他没想到,商纣的戾气引动的劫气,会提前侵蚀姬昌的神魂,若是姬昌在此刻陨落,封神劫的走向会彻底偏离,到时候,洪荒的碎裂会被推演中更惨烈,三界六道的秩序也会陷入混乱。
龙宇抬手,掌心浮现出一缕淡淡的金光。那金光不是仙力,也不是魔力,而是最本源的道力,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像是初生的鸿蒙之气,带着温暖而强大的力量。他轻轻一挥手,那缕金光便化作一道无形的丝线,悄无声息地穿过云层、石壁,落在姬昌的眉心。
二、道力护魂驱劫雾,文王初悟乾坤变
当那缕道力融入眉心的瞬间,姬昌猛地睁开了眼睛。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那股力量像是一条柔软的绸缎,轻轻包裹住他的神魂,将那些灰黑色的劫气一点点推开。识海里的剧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仿佛蒙在眼前的雾被吹散,整个天地的脉络都变得清晰起来。
“这是……”姬昌愣住了,他抬手摸了摸眉心,那里没有丝毫异样,可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有一股温和而强大的力量在守护着他的神魂。他不知道这力量来自何方,却能感觉到其中没有丝毫恶意,反而带着一种包容万物的慈悲,像是天地本身的守护之力。他不由得心中一动,难道是先祖伏羲在天有灵,暗中护佑他?
他没有再多想,因为此刻,他的识海前所未有的澄澈,龟甲上的卦象纹路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原本模糊的《连山易》推演路径,此刻变得清晰可见——《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象征山之连绵,注重万物的静态变化,可此刻,他看着龟甲上的纹路,突然觉得,这还不够。洪荒的气运在变,天地的法则在变,生灵的命运也在变,静态的卦象,怎么能涵盖这生生不息的变化?
姬昌拿起龟甲,指尖在纹路上游走,心中开始重新推演。这一次,没有劫气的干扰,他的思绪像是奔腾的江河,畅通无阻。他想起了周族部落里的春耕秋收,想起了渭水的潮起潮落,想起了夜空中星辰的流转,想起了他见过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只飞鸟——这些生灵的生长、变化、消亡,不正是天地法则的体现吗?
“《连山易》重‘静’,可天地万物,本就是‘动’的……”姬昌喃喃自语,指尖在龟甲上轻轻一点。就在这时,那缕道力再次微微波动,像是在回应他的想法。姬昌只觉得脑海里灵光一闪,一个全新的念头浮现出来——为何不能以“乾”卦为首?乾为天,天是运转不息的,象征着万物的动态变化,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他立刻开始按照这个念头推演。乾卦为天,坤卦为地,天地相交,生出万物;震卦为雷,巽卦为风,雷风相薄,推动万物生长;坎卦为水,离卦为火,水火相济,滋养万物……一个个卦象在他的识海里浮现、组合、变化,原本零散的纹路,此刻像是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山川草木,而是涵盖了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消亡,涵盖了生灵的命运起伏,甚至涵盖了洪荒气运的流转。
石室里的微光似乎变得明亮了些,从窗缝里透进来的阳光,落在龟甲上,反射出淡淡的金色光晕。姬昌的眼神越来越亮,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囚牢的束缚,整个心神都沉浸在推演之中。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微笑,时而抬手在龟甲上刻画新的纹路,时而闭目沉思,识海里的卦象如同走马灯般流转。
而云层中的龙宇,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了一丝欣慰。他能看到,姬昌的推演越来越顺畅,《周易》的雏形正在一点点形成。他那缕道力不仅在守护姬昌的神魂,更在暗中引导姬昌的思绪——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帮他打通思维的阻碍,让他能顺着自己的感悟,一步步悟透天地法则。
“《周易》蕴含‘变易’‘简易’‘不易’三理,这正是破劫的关键……”龙宇轻声说道。封神劫的根源,在于洪荒生灵对天地法则的误解与违背,在于力量的滥用与欲望的膨胀。而《周易》所蕴含的法理,正是要告诉生灵,天地万物皆在变化,唯有顺应法则、坚守本心,才能在变化中求得生机——这不仅是人族的生存之道,也是洪荒生灵破劫的根本。
就在这时,姬昌突然停下了推演,他捧着龟甲,眼中满是激动与敬畏。他刚刚推演到“既济”卦与“未济”卦,突然悟到了一个道理:天地万物的变化是没有尽头的,劫数也是如此——旧的劫过去,新的劫或许会到来,但只要生灵能悟透变化之理,坚守本心,就能在劫中求得生机,就能让文明不断延续。这,就是他要找的破劫之法!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姬昌激动得声音发颤,他站起身,走到石室的小窗前,推开窗户,望向远方的天空。虽然只能看到一小片灰蒙蒙的云层,但他的心中,却像是升起了一轮太阳,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部新推演出来的典籍,将是周族兴复的希望,也是洪荒生灵破劫的希望。他给这部典籍起了个名字——《周易》。
三、道尊观劫定后续,文王藏易待归期
当“周易”二字在姬昌心中浮现的瞬间,云层中的龙宇微微点头。他能感觉到,《周易》的法理已经初步成型,虽然还需要后续的完善,但核心的破劫之道已经蕴含其中。他抬手,收回了那缕道力——不是因为姬昌不再需要守护,而是因为姬昌已经悟透了关键,接下来的完善,需要他自己去经历、去感悟,只有这样,《周易》的法理才能真正融入他的神魂,才能在未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道力收回的瞬间,姬昌微微一愣,他感觉到眉心的温暖消失了,可识海的清明却没有褪去,反而更加稳固。他不由得再次望向天空,眼中充满了感激。他不知道那股力量的来源,但他知道,是那股力量帮他度过了难关,帮他演创出了《周易》。他对着天空深深一揖,恭敬地说道:“多谢上仙护佑,姬昌此生,必以《周易》护佑人族,助力洪荒破劫!”
云层中的龙宇看着姬昌的举动,眼中露出了一丝笑意。他没有现身,也没有回应——他本就是“道”的化身,无需生灵的感谢,只需看到生灵能顺着道的轨迹,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他转身,准备离开羑里城上空,前往西岐之地看看周族的近况。毕竟,姬昌虽然演创出了《周易》,但要实现周族兴复、洪荒破劫,还需要后续的助力——比如那位即将入周的姜子牙,比如西岐的民心凝聚。
可就在龙宇转身的瞬间,他的目光突然顿了一下,落在了朝歌的方向。那里,一股浓郁的黑气正冲天而起,比之前更加炽烈——那是商纣的戾气,也是封神劫的劫气。他知道,商纣绝不会容忍姬昌在羑里有所感悟,很快,就会有新的危机降临到姬昌身上。
“看来,还需再做些安排……”龙宇低声自语。他抬手,从储物戒中取出一枚小小的玉符——那是用鸿蒙之气炼制的“护魂符”,虽然不如之前的道力强大,却能在关键时刻再次护住姬昌的神魂,抵挡劫气的侵蚀。他轻轻一弹,玉符化作一道流光,悄无声息地落在姬昌的麻衣口袋里,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察觉。
做完这一切,龙宇才放心地转身,身影渐渐融入云层,消失不见。
而石室里的姬昌,还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危机。他小心翼翼地将龟甲藏在麻衣的内侧,紧贴着胸口——那里是他神魂最贴近的地方,能更好地守护这部《周易》。他知道,商纣肯定会派人来监视他,甚至会想办法除掉他,所以,他必须将《周易》藏好,等待合适的时机,将这部典籍传回西岐,传给周族的族人。
他走到石床边,重新盘膝坐下,闭上眼睛,开始梳理《周易》的细节。他要将这部典籍的每一个卦象、每一句爻辞都记在心里,刻在神魂里,哪怕未来遭遇不测,也能通过神魂的传承,将《周易》的法理留下来。
窗外的云层渐渐散去,一缕阳光透过小窗,落在姬昌的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石室里依旧寒冷,依旧潮湿,可姬昌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与希望。他知道,只要《周易》还在,只要他还活着,周族就有希望,洪荒就有希望。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道尊龙宇已经为他铺好了后续的路;他更不知道的是,他演创出的《周易》,不仅会成为人族文明的瑰宝,更会在未来的封神大战中,成为阐教、周族破劫的关键,成为三界六道秩序建立的法理基础。
此刻的羑里囚牢,不再是压抑的牢笼,而是成为了洪荒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这里,一部改变人族命运、改变洪荒走向的典籍,正悄然诞生;在这里,一位应劫而生的首领,正悄然积蓄着破劫的力量。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位悄然守护的道尊,离不开“道”对生灵的包容与指引。
夕阳西下,羑里城的轮廓被染成了金色。姬昌睁开眼睛,望向窗外的夕阳,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他知道,归乡的日子或许还很遥远,但他已经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希望。他轻轻抚摸着胸口的龟甲,在心中默念:“西岐的族人,等着我;洪荒的生灵,等着我。我一定会带着《周易》,带着破劫的希望,回到你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