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放鞭炮,
爷爷乐,娃娃跳。
家家挂上红灯笼,
对联表演把舞跳:
挥着红绫闹新春,
翻个筋头“福”星到!
就在这时,王春雷突然轻声说道:“不错不错!关于春节童谣,其实还有一个完整的版本,你是否知晓呢?”他的语气平静而温和,与王小东的惊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小东满脸自信,他挺直了身子,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然后声音洪亮地回答道:“那童谣啊,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元宵佳节,我可都知道呢!”
爸爸听到他的回答,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眼中充满了对儿子的赞赏和欣慰。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太好了,那你就唱给我听听吧。”
得到爸爸的鼓励,王小东更加兴奋了。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一只夜莺从树林中飞出一般,用清脆悦耳、婉转悠扬的声音唱了起来。
“小孩小孩你别盼,
转眼就到中国年。
腊八粥,香又甜,
暖暖和和喝几天。
腊八过,迎灶仙,
二十三,糖瓜甜。
灶王嘴上抹蜜饯,
上天好话讲连连。
二十四,扫尘烟,
屋里屋外换新颜。
旧尘一扫烦恼散,
干干净净喜相连。
二十五,磨豆腐,
白白嫩嫩像云朵。
豆腐上桌福满户,
日子越过越富足。
二十六,买鱼肉,
满满当当备年货。
鸡鸭鱼肉样样有,
全家团圆乐无忧。
二十七,宰公鸡,
红红鸡冠好神气。
鸡肉飘香好运来,
吉祥如意把头抬。
二十八,把面发,
面团膨膨像棉花。
蒸出馒头圆又大,
生活美满人人夸。
二十九,蒸花糕,
层层叠叠步步高。
花糕呈上祈美好,
幸福日子节节高。
大年三十真热闹,
全家围坐包饺子。
饺子形如金元宝,
新岁财运滚滚到。
吃完饺子放鞭炮,
噼里啪啦驱邪妖。
烟花绚烂空中耀,
新年钟声马上到。
初一早起穿新袄,
见面拱手问声好。
长辈红包不能少,
小孩脸上乐开了。
初二初三走亲戚,
手提礼品笑嘻嘻。
亲朋好友聚一起,
聊聊家常情更密。
初四初五接着玩,
公园庙会人满满。
舞龙舞狮真精彩,
全家同游乐开怀 。
正月十五闹元宵,
花灯高挂真热闹。
元宵圆圆锅中跳,
团圆时刻情难了。
春节处处喜洋洋,
幸福生活万年长 。”
王春雷满脸惊讶地说道:“哇塞,儿子的记忆力简直太厉害了,简直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啊!这首童谣不知道已经被多少代人传唱过了呢!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动,但不管怎么变,它的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首童谣也是借着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把好运像春风一样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身边,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王小东连忙点头应和道:“是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父亲话语的认同和赞同。父子俩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一边齐心协力地将对联、“福”字和道酉张贴得整整齐齐。这些装饰品仿佛是为家门、柜子、桌子等披上了一件华丽而喜庆的衣裳,使得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就在这时,爷爷突然像变戏法一样,从某个角落里取出了两个红彤彤的大灯笼。这两个灯笼色泽鲜艳,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喜庆的光芒。爷爷将灯笼递给王小东父子,示意他们将其悬挂起来。王小东和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灯笼,然后找来了合适的位置,将它们高高地挂起。
这两个大灯笼就像两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准备在除夕夜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这个温馨的家,也照亮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
就在这个时候,爸爸王春雷面带微笑,缓缓地开口说道:“春节挂灯笼的习俗啊,就像是一座横跨历史长河的桥梁,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寓意。这个习俗的来历,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民俗演变,就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流淌不息。你是否了解过这些呢?”
小东道:“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略知一二的。这其实主要是源于那个神秘而又古老的驱邪避灾传说。在众多传说之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那个与‘年兽’息息相关的故事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传说中,这年兽简直就是一头凶猛无比的巨兽,每逢除夕之夜,它就会张牙舞爪地跑出来,四处兴风作浪,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和恐惧。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在与年兽的长期斗争中,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它的弱点——它竟然惧怕光明,畏惧红色!”
说到这里,小东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似乎对这个发现感到十分兴奋,“就好像光明是它的天敌一般,而红色则是它的克星。于是,人们灵机一动,纷纷点燃起熊熊的火把,将整个村庄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同时,人们还高挂起红彤彤的灯笼,那灯笼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小东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仿佛他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年兽见到这满地的火光和那高挂的红灯笼,果然如惊弓之鸟一般,被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从此以后,挂灯笼这一习俗,就如同一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在春节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了驱邪纳福的象征。”
“此外,它还与祭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春节承载着人们对神明和祖先的敬仰之情,有着祭祀神明、祖先的传统。灯笼恰似一盏明灯,最初是为了照亮那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所,让人们的敬意在光明中得到传递。
在古代,人们相信神明和祖先的存在,并认为他们能够保佑家族平安、风调雨顺。因此,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明和祖先的感恩和敬意。而灯笼作为一种照明工具,被放置在祭祀场所,不仅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寓意着神明和祖先的庇佑。
随着时间的推移,灯笼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是祭祀场所的照明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人们开始将自己的美好祈愿寄托在灯笼上,希望它能够带来光明、温暖和幸福。于是,灯笼逐渐演变为象征光明、带来温暖的吉祥符号,寓意着驱散黑暗,迎接光明的到来。”
王春雷听后,不禁点头称赞道:“所言甚是,那么关于这其中的习俗讲究,你又了解多少呢?”
小东站在一旁,微笑着回答道:“春节挂灯笼的习俗可大有讲究呢!”他接着说道:
其一,颜色之妙,令人惊叹。红色作为主调,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熊熊烈烈,炽热而鲜艳。在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宛如喜庆、吉祥的使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红色的灯笼,就像一个个闪耀的火种,能够驱散一切晦气和阴霾,为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其二,数量之规,别具深意。一般来说,灯笼的悬挂数量以双数为宜,如 2 盏、4 盏等。这种成双作对的方式,恰似鸳鸯般相互依偎,寓意着“好事成双”,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而单数的灯笼则被视为不吉利,就如同那形单影只的孤雁,孤独而凄凉,令人心生怜悯。
其三,悬挂时间之序,亦有讲究。通常,灯笼会从除夕开始悬挂,一直到元宵节后才被取下。有些地方甚至会将其保留到正月十六,仿佛那春节喜庆的氛围如潺潺流淌的溪流一般,经久不息,源源不断地为人们输送着欢乐和喜悦。这段时间里,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其四,寓意之深:除了驱邪,这灯笼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红火生活的深切渴望和殷切期盼。那灯笼的“笼”字,与“拢”字谐音,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地将福气和财气收拢起来,让它们不会轻易溜走。这就像是人们将美好的祝福紧紧地握在手中,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它们散失。
爸爸听了,深表赞同地说道:“确实如此啊!这些习俗和讲究,就像夜空中闪烁的点点繁星,虽然微小却无比璀璨。它们点缀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使得灯笼成为了春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让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王小东听着爸爸的话,不断地点头表示同意。然而,就在这时,一股诱人的香味从厨房里飘了出来,直往他的鼻尖钻去。这股香味如此浓烈,以至于他的鼻尖被撩拨得奇痒难耐,仿佛有无数只小虫子在上面爬动一般。
原来,今天是除夕,妈妈和奶奶一大早就钻进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剁肉馅的砰砰声、抽油烟机的嗡嗡声,还有那不时传来的两句笑骂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欢快的序曲,奏响了新年的华章。
爷爷站在门口,仔细端详着已经贴好的对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轻声念叨着:“‘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妙哉!妙哉!”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寓意美好,爷爷对它赞不绝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逐渐阴沉下来,仿佛是为这顿丰盛的年夜饭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然而,厨房里的香味却愈发浓烈,让人垂涎欲滴。红烧鱼的醇厚、炸丸子的酥脆、炖排骨的香浓……各种美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诱惑。
王小东站在厨房门口,贪婪地吸着这股诱人的香气,同时细数着盘子里的菜肴。须臾之间,年夜饭便摆满了整整一桌,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动。
“开饭喽!”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她解下围裙,轻轻擦拭双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声呼喊,仿佛是开启了一场美食盛宴的序幕,全家人都迫不及待地围坐在餐桌旁,准备享受这顿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围坐于桌前,爸爸犹如一位优雅的绅士,轻轻地开启了一瓶红酒,为爷爷和自己斟上些许,那红酒宛如红宝石般晶莹剔透。妈妈和奶奶面前则摆放着如琼浆玉露般的果汁。窗外,稀疏的鞭炮声犹如交响乐般开始此起彼伏,电视里传来“春晚”那熟悉的开场曲,仿佛是在向人们宣告新年的到来。
“来,干杯!愿咱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爷爷满脸笑容地高举酒杯,那洪亮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着。
“干杯!”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彻整个屋子。就在这时,王小东却突然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红烧排骨,那滚烫的肉汁瞬间在他的口腔中蔓延开来,烫得他直喘粗气,嘴巴里还不时发出“嘶嘶”的声音。
这滑稽的一幕让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笑声在房间里此起彼伏,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吃完年夜饭,奶奶笑容可掬地走到王小东身边,将一个红包轻轻地塞进他的手中,温柔地说道:“小东啊,这是压岁钱,新的一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
“谢谢奶奶!”王小东的声音像洪钟一般响亮,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把红包像宝贝一样揣进兜里,仿佛那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奶奶对他满满的爱和祝福。
接着,王小东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爸爸妈妈和爷爷的红包。果然,没过多久,爸爸妈妈和爷爷也纷纷将红包递给了他。王小东兴奋地接过红包,把它们一一塞进兜里。不一会儿,他的兜里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红包堆积如山,而他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