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五月,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气。唐启站在云南总督府二楼的窗前,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博览会场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三天前阅兵结束,当他提出要在昆明举办西南工业博览会的想法时,连他最信任的幕僚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大人,西南六省工业基础薄弱,拿什么来展示?\"参谋长赵明远当时这样问道。
唐启转过身,看着墙上挂着的西南六省地图,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框。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1912年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西方列强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中国还在沉睡。但西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上他带来的超前知识,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报告!\"门外传来副官的声音。
“进来。”
副官推门而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大人,博览会场地已经搭建完毕,各参展单位正在布展。德国克虏伯公司和美国福特公司的代表已经抵达昆明,下榻在翠湖宾馆。”
翠湖宾馆始建于?1954年?,并于?1956年?建成并投入营业。其前身为昆明市最早的涉外旅游饭店之一,位于翠湖南路6号,毗邻翠湖公园,地理位置优。(提前引入,勿喷。)
唐启点点头:“安排他们明天上午十点参观主展馆,我亲自接待。”
\"是!\"副官犹豫了一下,“大人,还有一事。英国领事馆派人来询问,为何没有邀请他们参加博览会。”
唐启冷笑一声:“告诉他们,我们只邀请真正愿意平等合作的伙伴,而不是只想倾销商品的国家。”
副官露出惊讶的表情,但很快恢复平静:“属下明白。”
待副官退下后,唐启走到书桌前,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这一年来的工业布局:攀枝花的钢铁厂、个旧的锡矿精炼、昆明的兵工厂、重庆的机械厂…每一项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明天,这些成果将第一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天清晨,昆明城万人空巷。西南工业博览会的主会场设在原云南讲武堂的操场上,搭建起了三座巨大的白色展馆。入口处,\"第一届西南工业博览会\"的横幅在晨风中轻轻摆动,两侧是整齐列队的士兵。
唐启身着深蓝色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齿轮徽章,这是他为西南工业委员会设计的标志。他站在主展馆门前,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唐总督,这规模真是出乎意料。\"身着西装的美国福特公司代表约翰·威尔逊走上前来,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在中国待了十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工业展览。”
唐启微笑着与他握手:“威尔逊先生,这只是开始。请随我来,我为您介绍我们的展品。”
展馆内光线明亮,按照行业分为军工、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等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军工展区中央的\"滇一式\"步枪,它流畅的线条和精良的做工让不少外国商人驻足观看。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滇一式’步枪。\"唐启拿起一支步枪,熟练地拉动枪栓,“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口径7.5毫米,有效射程600米,比德国毛瑟步枪轻0.5公斤。”
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代表卡尔·冯·霍恩海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唐总督,这设计…非常先进。我注意到它解决了长枪管步枪在战壕中使用不便的问题。”
唐启心中暗笑,这本来就是借鉴了后世法国mAS-36步枪的设计。“冯·霍恩海姆先生好眼力。我们特别考虑了山地作战的需求。”
威尔逊凑近观察:“这加工精度…你们有瑞士的机床?”
\"不,全部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设备。\"唐启指向一旁的机械展区,“包括那些精密车床。”
冯·霍恩海姆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唐总督,我必须承认,我们对西南地区的工业能力评估有误。克虏伯公司希望能与贵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唐启点点头:“这正是我们举办博览会的目的。西南地区欢迎平等互利的合作。”
接下来的参观中,唐启又向他们展示了81毫米迫击炮、双基火药的子弹、青霉素样品、精炼锡制品等产品。每一件展品都让外国代表们惊讶不已。
冯·霍恩海姆突然压低声音:“唐总督,能否借一步说话?”
唐启会意,带他来到展馆后方的一个小会议室。
\"我国公使冯·德莱恩先生希望能与您秘密会面。\"德国人直截了当地说,“关于…某些特殊合作。”
唐启不动声色:“请转告公使先生,博览会闭幕后,我将在总督府恭候大驾。”
下午三点,博览会中央广场上搭建起了临时讲台。台下人头攒动,不仅有商人和官员,更多是闻讯而来的普通市民。唐启走上讲台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各位来宾,各位同胞!\"唐启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西南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他环视台下每一张面孔,看到的是期待、怀疑、好奇和希望交织的复杂表情。
\"有人说,中国落后西方百年,永远只能做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但今天,我们用事实说话!\"唐启指向展馆方向,“那里展示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我们西南儿女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西方能够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华夏儿女也能。”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实业救国论》。\"唐启展开讲稿,“中国要强大,必须走工业化道路。而工业化的路径,必须先重工后轻工,以军工带动民生!”
他详细阐述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化战略:优先发展钢铁、机械、化工等基础工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如机械机厂可以生产武器,也可以制造农具,化工厂既能生产火药也能生产化肥。
\"我们不拒绝外资,但拒绝不平等的合作!\"唐启的声音铿锵有力,“我们需要的不是外国商品的倾销市场,而是真正的技术交流和产业投资!”
演讲结束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不少当地商人当场表示要投资工业项目,而外国代表们则交头接耳,显然在重新评估西南地区的潜力。
夜幕降临,总督府的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台灯。唐启坐在书桌后,面前摊开着几份刚签署的合作协议。福特公司同意转让汽车发动机技术,换取在西南地区的独家销售权;克虏伯公司则承诺提供炼钢设备和技术支持换取青霉素购买权。
敲门声响起,副官轻声报告:“大人,德国公使到了。”
冯·德莱恩公使是个五十多岁的普鲁士贵族,举止彬彬有礼但眼神锐利。寒暄过后,他直奔主题:“唐总督,我国对您的’滇一式’步枪设计非常感兴趣。克虏伯公司愿意出高价购买全套图纸和技术。”
唐启早有预料,轻轻摇头:“公使先生,图纸不能卖。”
德国人眉头一皱:“价格可以商量。十万马克如何?”
\"不是钱的问题。\"唐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技术自主是我们的底线。不过…”
“不过什么?”
“我们可以提供一批成品步枪和迫击炮,供贵国军方测试。作为交换,我们希望获得造船设备,特别是大型船舶的制造技术。”
冯·德莱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唐总督为何对造船感兴趣?西南并不靠海。”
唐启微笑:“长江上游的航运潜力巨大。而且,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两人对视片刻,德国人突然笑了:“唐总督果然深谋远虑。不过造船设备价值不菲…”
\"武器价值不够的部分,我们可以用锡矿和钨矿作为部分支付。\"唐启早有准备,“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而德国工业正需要这些战略物资。”
谈判持续到深夜。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德国提供一套完整的万吨级船舶制造设备和相关技术,中国则以三千支\"滇一式\"步枪、五十门迫击炮和部分矿产作为交换。
送走德国公使后,唐启站在窗前,望着昆明的夜空。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西方列强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崛起的中国,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今天,西南地区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
\"报告!\"副官的声音再次响起,“英国领事紧急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唐启嘴角扬起一丝冷笑:“告诉他,明天上午九点,我在办公室等他。”
他转身走向书桌,翻开新的笔记本,开始勾画下一步计划——建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工业化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人才。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求催更,求为爱发电、求推荐、求评论。感谢各位的支持,催更太多了写不下了,只能感谢流浪的诗、硕大无比的弘阔、用户的为爱发电,感谢爱吃波兰啤酒的秦命秦的评论、感谢我没看到的推书的老铁们,所有读者老爷发财,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