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风沙粗粝,刮在脸上生疼。支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穿越最后一道封锁线,抵达了边区核心区域附近的一个补给村庄。这里的气氛与敌后截然不同,虽然依旧贫瘠,但秩序井然,人们脸上带着一种充满希望的朝气。队伍得以进行最后一次彻底的休整,补充给养,等待与主力部队的汇合指令。
村庄里有一位姓李的老先生,曾是前清秀才,后来接受新思想,如今在村小学教书,颇受尊敬。他听说支队里有一位医术高超的林大夫,特意前来拜访,言语间对中医传承十分关切。
交谈中,李老先生得知林闻溪祖籍江南,姓林,且家传医学渊源,心中一动,抚须问道:“林大夫祖上杏林世家,不知可曾听闻过晚清时,江南一位姓林的名医,讳上单字一个‘桓’的?据说其医术精湛,尤擅针灸与温病,曾一度应召入京,为……为宫里的贵人诊过疾。”
林闻溪闻言,心中猛地一震!林桓!这正是他那位英年早逝、在家族记载中语焉不详的曾祖的名讳!家族中只模糊记载曾祖医术超群,后应召入京,不久便传来噩耗,说是染疾暴毙,具体情形讳莫如深。此事一直是林家一个不愿多提的隐痛。
“李先生如何得知先祖名讳?”林闻溪声音有些发紧。
李老先生见果然言中,叹了口气,眼神变得幽远:“果然是一脉相传……老夫年少时,曾随家父在京郊一所道观读书,观主与时任太医院一位吏目交好。那位吏目晚年潦倒,常来观中与观主对弈饮酒,酒后时常唏嘘往事,提及过令曾祖林桓公之事。”
在李老先生缓慢而低沉的叙述中,一段被尘封的、惊心动魄的往事,逐渐揭开了冰山一角。
光绪末年,慈禧太后年老体衰,沉疴缠身,太医院束手无策。时有大臣举荐江南名医林桓,称其针砭之术神奇,或可一试。林桓应召入京,初时确以精妙针术略缓太后之苦,颇受赏识。然宫中太医派系倾轧,利益盘根错节,林桓一介布衣,骤然得宠,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更关键在于,林桓在数次诊脉中,隐隐察觉太后之病,非单纯年老体衰,其脉象古怪,似有长期服用某种“虎狼之药”的迹象,且与当时宫中几位同样“病逝”的亲王、贵妃症状有微妙相似之处。他心生疑虑,暗中查探,竟发现太医院某位实权人物,似乎与宫外某些洋人药商过往甚密,且时常向“上头”进献一些所谓“西洋强身补脑”的新奇药丸。
林桓察觉此事牵涉巨大,恐引杀身之祸,欲借故辞归。然未等其脱身,便被卷入一桩莫须有的“用药失误”案中,顷刻间沦为阶下囚。那位曾与李老先生师父交好的吏目,当时职位低微,曾无意中看到过林桓在狱中留下的几张血书残片,上面似乎写着“药非其药……其性酷烈……如饮鸩止渴……久服必戕害龙体……”等语,并提到了某个类似“齿轮”或“葵花”的标记。
不久,便传出林桓在狱中“畏罪自尽”的消息。其所有医案、笔记均被查抄销毁。而那位与洋药商勾结的太医,此后却愈发显赫。
“……那位吏目言道,林桓公乃真正医者,心存仁厚,洞察入微,却不知宫中险恶,最终成了权力倾轧和阴谋的牺牲品。”李老先生叹息道,“他晚年常悔,未能保住林公留下的只言片语。只依稀记得,林公似乎怀疑,那些洋药并非补药,而是某种…… slowly acting poison(慢毒),且其来源,与当时某个借着贸易之名在华活动的日本商会有关联。”
齿轮标记!日本商会!Slowly acting poison!
林闻溪只觉得浑身血液嗡地一声冲上头顶,又瞬间变得冰凉!曾祖的遭遇,与石老七拼死保护的秘密,与那“黑太阳”的阴影,与杜文甫、森田之流的勾当,竟然在时空的另一端,诡异地交织在了一起!
难道说,那种利用医学和药物进行的、隐秘的、针对高层甚至国家根基的阴谋,从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曾祖林桓,竟是因此而死?
家族的悲剧,时代的暗影,在这一刻轰然贯通!
“那……那日本商会,李先生可知其名?”林闻溪声音干涩地问道。
李老先生沉吟良久,努力回忆着:“时隔久远……老夫只记得,那吏目似乎提过一句,说那商会的标记,像个……像个歪扭的太阳,或者……菊花?记不真切了……”
歪扭的太阳?!黑太阳?!抑或是……日本皇室的菊花纹章变体?
林闻溪猛地站起身,在屋里来回疾走,激动难以自持。所有的碎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延续了数十年、跨越朝代的、极其黑暗而庞大的阴谋网络!其目的,恐怕远非简单的商业利益或政治倾轧,而是更加恶毒、更加根本性的……毁灭?
曾祖的冤屈,石老七的血债,顾静昭的囚禁,周振邦的背叛……这一切,原来都只是这个巨大黑洞折射出的零星惨影!
御医往事,揭开的不仅是一段家族沉冤,更是一条通往无尽黑暗深渊的线索。 林闻溪感到,自己肩负的,不再仅仅是当下的战斗,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沉甸甸的传承与责任。 他必须查下去,必须揭开这“黑太阳”的最终真相,不仅为了告慰亡魂,更是为了斩断这持续毒害这片土地的魔爪!
他望向东南方向,目光仿佛穿透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波谲云诡的孤岛上。
最终的答案,或许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