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的意思很明显,
湖广新军编入正规军,还单独列为一镇,到时候与李世安不和的翁泰北,这个新任兵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僧王爷,
只怕会名正言顺的,以上级身份插手为难李世安,甚至是安插他们的人进去任职,这不是肃顺、李世安想要的。
当然,也不是清文宗想要的。
如果掣肘太多,新军又变成旧军的模样,那么新军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
听到肃顺的担忧。
清文宗愣住了,现在天下糜烂不堪,主要战斗力变成了李世安的桂军,曾某人的湘军,以及各地的乡勇团练。
究其原因,
不就是旧军的弊端太多吗?
李世安的新军,虽是李世安申请,可也是他私底下与肃顺商议的试验军。
如果李世安新军成功,
他与肃顺就会编练其他的新军,以新军取代现在的绿营、八旗军。
这也是他突然天马行空的要给李世安增加兵权,单列一镇的主因。
这不是他心血来潮的决策。
这是他早就有的想法。
至于李世安会不会造反?这一点他已经多次试探,从李世安主动解散桂军开始,从肃顺与李世安的约谈开始。
已经证实了李世安对他和肃顺的忠诚,多方证实了李世安的真心。他和肃顺,都有绝对的把握控制住李世安。
而且,他还有后续牵制李世安的安排,可是牵制,不代表允许别人,在李世安的新军没有成功之前就去破坏。
所以,他必须拦住兵部和军机处这些与李世安有矛盾的人插手。
只是他还来不及给李世安特权,来不及限制兵部与军机处对李世安的新军管辖权时,僧王爷又坐不住了。
后者眼看着自己只是说了一半,李世安与其手下的官职权柄又增加了。
不由得更加心急,“皇上,肃中堂言过其实了吧?这些折子上,可是写的清清楚楚,李大人只是负责联络各方。”
“不说他只是新官上任,即使久居湖广,那也只是一个总督,上有钦差大臣西陵阿、荆州将军官文两人。”
“下有地方精锐湘军统领曾某人,这三人的地位实权,谁也不逊于他,甚至只强不弱,他有何资格统筹全局?”
“就凭他那不足一个营的亲兵?”僧王爷有些幸灾乐祸,也有一些嘲讽。
“能统筹全局的,只有钦差大臣西陵阿,只是不知道为何,他在战后被下面的人嫉妒了,变成如此局面…。”
这会僧王爷看明白了局势,即使与李世安有仇,也不敢直呼其名。
只是改了称呼,也不忘指责李世安,往李世安身上泼脏水。
暗示李世安结党营私,联络官文、曾某人,架空西陵阿这个钦差。
“西陵阿统筹全局?”肃顺要被气笑了,反问道:“西陵阿有这个本事?”
“当然!”
僧王爷虽然心中也怀疑,但他已经骑虎难下,只能挺起胸膛说道:
“西陵阿身为钦差大臣,在地方上,乃是名正言顺的第一人。”
与杜韩一样,也意识到,单独说西陵阿有些干巴,有样学样的拉清文宗下水,提高声音,“他代表的可是皇上…。”
“谁能比他更有资格统筹全局?”
“他可是荆楚省唯一有资格,有能力名正言顺的召集各路人马的官员…。”
“他统领各路大军,又亲临前线,与长毛主力浴血奋战,这不是收复武昌的最大功臣?还有谁能是最大功臣?”
杜韩闻言大怒,张嘴就要反驳,可他哪里有僧王爷嘴快,后者似乎知道他要说什么,嘲讽的语气说道:
“李大人身为湖广总督,虽然有权限联络各方势力,也能调动军政官员,”
“但他毕竟只是新官上任!”
“如此短时间内,只怕各方官员名字都记不住吧?怎么可能做到统筹全局?依我看,不过是在后方调度罢了!”
“这也能担得起首功之臣?不过是沾光罢了。”僧王爷也是一不做二不休,
不仅反驳了李世安的首功,甚至直接夸张的否认他的一切功劳。
说到激动之处,
丝毫没有注意脸色铁青的肃顺,与眼神冰冷的清文宗,自顾自的说道:
“官将军虽然地位相当…。”
“可他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八旗将军,局限性太大,在统筹协调地方上,缺少相应的实权与能力!”
僧王爷根据西陵阿的奏折,也算有理有据,官文、曾某人虽然官职很高,但两人确实只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有实权。
缺少统筹全局的合法、合理性。
真正同时有军政大权,能合理、合法协调地方上各方势力的,只有李世安这个总督,与西陵阿这个钦差大臣。
可是现在没有钦差大臣头衔的李世安,天然的低一头,还是新上任的。
理论上确实难以统筹全局。
僧王爷说的'有理有据',他的后台兼盟友,咱们的惠亲王绵愉,
眼见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不得不站出来支持僧王爷:“僧王爷所言甚是。”
“西陵阿代表的可是皇上,又劳苦功高,若不重赏,恐寒了将士们的心。”
他没有僧王爷那样失去理智,一眼看出来了西陵阿的奏折有些问题。
只是西陵阿,毕竟是他这一系的,他不站出来说话有些不太好,同时也不希望李世安这一系继续壮大实力。
虽然不会傻乎乎的直接力挺西陵阿,与贬低李世安,但以钦差代表皇帝这个常理,也是最大力度的帮西陵阿了。
与李世安有过直接冲突的人说完,另外一些看不惯李世安的,自然也不会放过机会,翁泰北与穆荫对视一眼,
后者开口道:“皇上,臣以为,李大人虽有调度之功,但他毕竟是汉人,且年纪轻轻便已经是地方官顶峰,若再封以重赏,恐引起满汉之争,于大局不利。”
穆荫为人圆滑至极,也是聪明人,虽然因为杨鸣鹤与李家有过节。
但他的智商一直在线。
知道李世安的实力毋庸置疑。
从来没有明面上傻乎乎的冲锋,对刚李世安,尤其是不会反驳皇帝。一直都是站在为皇帝,为朝廷的大局角度。
他很清楚,以李世安的能力与为人,不可能在这些'无关紧要'的战功上'作假',知道李世安不在意这点功劳。
所以,他不会傻乎乎的否认李世安收复武昌的首功,而是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