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离谱,但是李世安,安排的就是骑兵攻城,要的就是速度。
至于原因,
长洲城是苏州城的副郭城,两城之间没有护城河、没有任何阻隔
护城河在外围。
苏州城东门与长洲城西门之间的距离约为五百米,地势较为平坦。
骑兵在这种地形下可以快速通过,因为没有自然障碍限制他们的行动。
可以理解为,
设计之初,长洲城就相当于苏州的外城,或者类似于瓮城。
从长洲城杀进苏州不容易。但从苏州这个内城杀去长洲,还是相对容易的。
长洲西门被炸毁。
唐龙的骑兵,在迫击炮精准压制西门城墙上守军的时候,冲杀进城。
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兵,
连弩快速射杀守城兵马,守军集结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个手榴弹。
长洲城西门本身只有几百人防御,被阿姆斯特朗炮和迫击炮炸死过半。
剩下的人还没缓过劲来。
骑兵已经冲杀进城。
反应快的人,被骑兵的诸葛连弩射杀,守将好不容易集结部分士兵。
却迎来一颗颗手雷。
这些从来没见过手雷这种木柄疙瘩的士兵,有些人还好奇的去捡。
结果可想而知,
随着一连串的手榴弹爆炸。
西门再也没有了反抗能力。
南门城头,曾立昌看到李世安的人后撤的时候,心知自己又上当了。急匆匆的让潘启亮带人支援西门。
可潘启亮来回折腾数次,再次回到西门之时,却见骑兵已经杀进城,而且一颗颗让他肝胆欲裂的手雷再次出现。
连续在手榴弹吃亏的他,再也不没有了战斗意志,也不管步兵,
策马就逃。
为了更快逃离,他害怕折返南城与后面的人撞上阻挡道路,都顾不上通知曾立昌,直接右转逃往北门。
唐龙见状大喜,让一个营控住西门,他亲自带着另一个营杀向南门。
与此同时,
长洲城南门外的清军,再次发生变化,一开始攻城的团练往两侧散开。
一直原地不动的桂军开始冲锋。
虎崇林、张国梁两个总兵,带着绿营兵从两翼紧随其后。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连续的虚假攻城,早就把长洲南门的太平军守军搞懵了,他们就那么直愣愣的,看着城下的清军表演。
不少士兵因为抬枪这些武器太笨重,都懒得去拿,弓箭手也没有拉弓。
只有拿着腰刀的人没有放下武器。
如此情况,曾立昌这个主帅嘶吼也无济于事,毕竟他判断错误太多次了。
也就他带着为数不多的老兵亲信还认真对待指令,但也是冷兵器为主。
却不想,李世安这边,一开始还相对匀速,在最后150米的时候。
在太平军士兵以为李世安这些人再次折返的时候,突然加速起来。
尤其是两翼骑兵。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冲进被炸开的城门。
还在忙着找东西阻挡城门的太平军,又迎来了一颗颗手榴弹。
骑兵丢下手榴弹就往两侧让开。
手榴弹爆炸过后,还不等气浪消散,蒙着面巾的桂军士兵率先冲进城。
一边枪杀城门口太平军。
一边分出一些人清理障碍。
曾立昌一边嘶吼着让城墙上的士兵开枪,一边安排人去堵住城门。
可是这个时候,
哪里还来得及。
进城的清军越来越多。
尤其是桂军步兵,第一时间占据制高点,你人多就手榴弹招呼。
人少我就精准射击。
更让曾立昌绝望的是,他好不容易组织几百人在南门口阻拦时。
唐龙带着骑兵从西门杀来。
他在一瞬间遭到两面夹击。
“降者不杀!”李世安的桂军不同于正常的清军,他没有屠杀的习惯。
为了减少损失,
他让士兵大喊降者不杀。
太平军老兵精锐可能没有反应,但是这边本来就是加入太平军不足一个月的新兵,各地帮派混混却是大喜。
他们仿佛听到天籁之音。
能活着绝对不会找死。
在一个个小头目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丢下武器开始投降。
“不许投降!”曾立昌见状大怒,挥刀就砍杀了一个小头目。
一开始还震慑住了众人,可不知道谁先开了口,“杀了他,咱们才能活!”
有人开了头,那些本来加入太平军就心思不纯的人,开始反抗。
桂军正式攻城,
南门前后不足十分钟就被拿下。
徐耀赶来时,战斗基本结束。
吓得他连忙逃向北门。与接到命令再次驰援的冯文茂撞在一起。
冯文茂都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被徐耀这些人裹挟着逃出长洲城。
在此之前,
潘启亮已经先一步出城。
而主帅曾立昌直接被一群新加入的“自己人”拿下,带到了李世安跟前。
李世安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没有再理会,而是让人快速清理残余。
因为李世安的“降者不杀”政策,在一开始投降的人带路下。
剩下的东门、北门顺利接管。
下午六点,
长洲城再次回到清军阵营,而这个时候,周立春才姗姗来迟。
与逃命的冯文茂等人刚刚遇上,就毫不犹豫的掉头返回金匮县。
而吴县那边,
李世安既不想破坏了城防设施,也不想自己的桂军折损过多。直接让长洲城投降的士兵小头目逃去吴县。
刘丽川这边佯攻苏州西门,本来就被夏雪宜打的有些怀疑人生。
听到长洲城失守,主帅被抓,根本没有一丝犹豫,带着自己整编的亲信三千多人,第一时间也逃去了金匮县。
……
苏州巡抚衙门内,烛火通明。
李世安与麾下将领们围坐一堂,庆功宴的气氛热烈而庄重。
幕僚赵烈文站起身来,声音激昂:“诸位!长洲城半日而下!”
“我军以雷霆之势,斩杀长毛五千余人,俘虏一千,逃窜两千。”
“更活捉长毛南下主帅曾立昌,那吴县刘丽川闻风丧胆,狼狈而逃。”
“吴县千余守军不战而降,另有千余太平军在佯攻中命丧黄泉、不知所踪。苏州城的危机,就此彻底解除!”
“这是我等跟随爵爷取得的又一场辉煌胜利!让我们共同敬爵爷一杯!”赵烈文率先举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敬爵爷!”一众将领齐声高呼,
举杯一饮而尽。李世安微笑着,与众人一同饮下这杯庆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