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云瞬间瞪大了眼睛,
脸上的得意之色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震惊和恐慌。
他心中暗叫不好:“这是什么情况?”随即他就想到了李世安的桂系团练。
但是这个时候双方距离已经不足50米,而且还是快速奔跑之中。
此时掉头已经来不及。
看着李世安最多几百人,他有着十倍以上,想着只要速度够快,
也许结局就能不一样。
电光火石间,他已经有了决断,大喊道:“弟兄们,先稳住,不要乱!”
“给我冲过去,杀了他们!”
然而,
太平军的冲锋却被密集子弹阻拦,士兵们一批批倒下,死伤惨重。
他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德莱赛步枪的恐怖射速,比吉文元描述的更快。
黄益云心急如焚,他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弟兄,心中满是悔恨和绝望。
他这会知道,自己中了桂系团练的埋伏,但此时已经骑虎难下。
“怎么办?怎么办?”
黄益云在心中不断地问自己。他又组织了一次冲锋,声嘶力竭地喊道:“弟兄们,清妖人数不多,跟我冲!”
太平军义士不畏生死冲锋,可是,迎接他们的依旧是无情的子弹。
短时间内,桂系团练阵地前的义士尸体已经铺上了厚厚一层。
这个时候
已经不止桂系团练在开枪了 ,反应过来的程立三也在城墙上下令开枪,
有李世安挡在前面,他也可以肆无忌惮的捡一些战功。
英勇的太平军义士,几乎都倒在桂系练勇前方30米以外。
少有人能冲过这个范围。
即使能冲过去。
迎接的不是刺刀。
就是李世安这个老六补枪。
前方倒下的太平军,变成了后方冲锋义士的阻碍,直到倒下两千多人。
杀红眼的黄益云这才猛然反应过来,“清妖有古怪,金一营,撤退!”
李世安象征性的追击几十米就退了回来,毕竟,他不信任程立三。
他可不保证程立三不会关闭城门,万一回过神来的李开芳也杀回来。
程立三一害怕关闭了城门。
他这几百人弹药不足就完了。
因为不信任程立三,李世安也忘记了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也让他差一点没有及时出城,还在出城之后被数万太平军包围。
这事暂且不提。
………
二月初九,金陵城,总督府。
太平军的疑兵之计,弄的金陵守军疲惫不堪,陆建瀛也不例外。
他虽然年纪大了,也是一个军事外行人员,却也算尽职尽责。
几乎都在前线督战。
即使没有上城头,却也在各城门下,甚至城门楼里面鼓舞了士气。
也即使如此,
金陵城也早已经岌岌可危,他多次派人出城求救,但无人响应。
甚至还尝试用迷信方法去退敌,如在仪凤门前方放置纸糊巨人。
想以此吓退太平军。
可毫无效果。
不仅如此,太平军还在城外险要处用灯笼系在驴身上,来回走动,
让城墙上的清军误以为太平军主力已到,不敢轻易出城干扰。
太平军这些天,
只需要派出少量人马,让这些人提着灯笼去各大城门溜达,加上半夜擂鼓佯攻,已经极大的消耗了守军的弹药。
诸如此类手段很多。
现在陆建瀛最大的担忧就是,连续的战事失利,已经让城内人心惶惶。
最大的问题是心理战:
太平军的北王已经命人在灯笼上书写“清妖必亡”字样,配合城内万人齐诵《天命诏旨书》,进一步打击清军士气。
此刻城内百姓也已经不可靠了。
陆建瀛知道,如果再没有援军,没有一场大胜仗来鼓舞士气。这个金陵城,只怕是随时都会被攻破。
就在他发愁叹息之时,一身伤病,一副灯尽油枯模样的祁宿藻,此时犹如回光返照一般,激动的快步走来。
不等他询问发生了什么,便高兴的大声说道:“陆制台,大捷啊!”
“李臬台昨夜凌晨时分,会同凤仪门守将程立三打了一个大胜仗!”
“他们打退了凤仪门外,静海寺的长毛,让长毛反贼后撤数里之远!”
“昨夜长毛死伤上万人!”
“他们还获得长毛首级两千多…”
祁宿藻的话语,犹如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池塘,激起大片水花。
“你说的可是真的?”陆建瀛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震惊的久久不语。
“真的!”祁宿藻重重的点点头,激动的说道:“大人,咱们得把这个好消息赶紧通报各大城门,以此鼓舞士气!”
“另外,下官建议,制台大人与下官联名给李臬台请赏,请圣上大赏!只有重赏,才能守住危急的金陵城!”
“你容本制台缓一缓…”陆建瀛有些懵逼的应付一句,随即看向自己的幕僚,说:“去,派人去核实一下情况!”
陆建瀛的幕僚领命出去才一分钟,又再度返回,在陆建瀛不解的目光下,高兴道:“大人,祁大人所言属实!”
“你去哪核实了?”
“大人,这是李大人与程总兵派人递上来的折子,请大人去核查战功!”
幕僚不待陆建瀛发怒,赶忙递上来刚刚在门口收到的折子说道。
陆建瀛怀疑的接过折子,仅仅几秒钟就露出了笑脸,“好,不愧是李大人,不愧是肃中堂的得意门生!”
“师爷,给我拟折子!”陆建瀛压抑许久的情绪,此刻终于得到了释放。
幕僚很快就以陆建瀛的口吻,写下了给李世安与程立三请功的折子。
陆建瀛查看后,又写上了,计划让李世安护送他出去组织援兵的请求。
虽然李世安打了胜仗,但是他也是有一点常识的,李世安的火器弹药不足。
仅靠城内的人是不可能守住了。
他这是让李世安护送他出去,好让他亲自去与向荣、琦善两方会合。
不过,名义上是组织援兵。
其实他就是借着这次给李世安与程立三请功的机会,请旨离开这个旋涡。
连续的战败,他是没办法离开这金陵城的,如果他逃走,结局就是抄家。
只有借着李世安的大捷,让清文宗高兴,他才有这微博的机会。
祁宿藻不疑有他,也在请功折子上签上大名,随即加急送往军机处。
这还不算,祁宿藻感觉朝廷对李世安还不够重视,回去后又亲自写了一份奏折,只是这一封折子,写不完了…
自打金陵被围困以来,这位忧国忧民的大庆死忠,老臣子,一直殚精竭虑。
如此年纪,长时间劳累不说,还连续大喜大悲,尤其是张继庚的团练,在他眼皮子底下被“自己人”打的全军覆没。
那次吐血昏迷后,一直拖着病处理公务,也是坚守在一线督战。
这次李世安的大捷,让他精神起来了,却不知这是提前透支了精气神。
连夜书写的奏折,还没写完,就倒下了,家人发现时,早已没了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