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里热闹非凡,正厅外通往偏厅的回廊下,此刻却起了一点小风波。
一个周府的小厮捧着一张摊开的拜帖,急得满头大汗,在原地团团转。
他方才端着茶盘去给新到的客人添茶,一个没留神,被个乱跑的小童狠狠撞了一下腰!茶盏脱手,温热的茶水不偏不倚泼在了他另一只手上捧着的拜帖上!墨迹被水一浸,瞬间晕染开来,拜帖上客人的名讳和官职糊成了一片墨团,根本看不清了!
“完了完了!”小厮看着手里那张废了的拜帖,脸都白了。这满堂贵客,他认不全,没了拜帖上的名号,他怎么知道该请哪位客人入哪一席?万一怠慢了贵人,他这差事可就砸了!
他捧着那墨迹模糊的拜帖,如同捧着个烫手山芋,急得跺脚,额头上冷汗都冒了出来。
恰在此时,过来帮忙的探春正带着侍书从偏厅查看席位安排出来,准备回女眷席。路过回廊,见这小厮捧着张污损的帖子急得团团转,形色仓惶,不由得停下脚步,温声问道:“这是怎么了?慌慌张张的。”
小厮如同见了救星,连忙躬身,哭丧着脸把拜帖被茶水污损、看不清名讳的事说了,双手将那湿漉的拜帖奉上:“求三姑娘给拿个主意!小的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探春接过那张湿软的拜帖,指尖触到微凉的潮意。她目光沉静地落在被茶水晕染开的墨迹上。那墨团虽大,但边缘处仍有未被完全浸透的笔画残留。她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凝神细辨那模糊的痕迹。
“这笔锋……”她低声自语,秀气的眉微微蹙起,“撇捺间筋骨清劲,转折处又带几分险峻峭拔,像是柳体的底子,又融了些欧体的锋芒,藏露得法……能写出这般字的,定是下过苦功的文人。”
她说着,目光又移到拜帖一角痕迹尚存的印章上。那印章用的是上好的和田玉料,印文线条虽模糊,却仍能看出刀工流畅圆润,非寻常匠人能为。这玉印的风格,她曾在琏二哥哥书房里见过的几位文官私印上见过,带着清贵雅正之气。
指尖再摩挲一下拜帖本身,纸张细腻如绸,吸墨均匀,纹理分明。“这是泾县特供的净皮纸,等闲商户富户,写张拜帖断不会用这般讲究的纸。”探春心中已有计较。
她略一回想方才在偏厅看过的宾客名单,以及今日所请宾客的身份。
附近州县的官员里,精于笔墨、又素来以讲究体面着称的……她抬眼看向那小厮,声音不高却带着令人安心的笃定:“莫急。你去偏厅寻一寻,看是否有位李大人?他应是文官,气质儒雅。若寻到,便引他去东边主桌附近那预留的席位上,务必恭敬些。”
小厮得了这明确的指引,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眼睛都亮了,迭声道:“是是是!多谢三姑娘!小的这就去!”他如释重负,捧着那废了的拜帖,脚步匆匆地奔向偏厅。
这一切,恰好被正从主厅踱步出来、想在回廊透口气的水曜尽收眼底。他原本只是随意一瞥,却被探春沉静专注的姿态所吸引。
他站在回廊的月洞门旁,身影半隐在廊柱的阴影里,静静地看着她接过污损的拜帖,指尖拂过墨痕,凝神细辨,条理清晰地说出那番关于笔锋、印章、纸张的推断。
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分析得丝丝入扣,那份临事不乱的沉稳和洞察入微的聪慧,让水曜眼中掠过一丝讶异和欣赏。
他见惯了京中贵女们或娇憨或矜持的模样,却极少见到这般遇事沉着、思维缜密、能在细微处洞察真章的闺秀。她分析完,便果断给出解决之道,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更无半分自得之色,仿佛只是处理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小事。
探春吩咐完小厮,便带着侍书转身离开,并未察觉廊柱后那道审视的目光。她杏红色的裙裾在秋日的阳光下划过一道弧线。
水曜的目光追随着那抹杏红的身影消失在回廊转角,才缓缓收回。这个沉静少女条理清晰的分析和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得的是,一个闺阁女子,竟对笔体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他唇角微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很快又融入到婚礼的喧闹中。
“送入洞房——!” 司仪嘹亮的声音终于从厅内传来,重新点燃了喜庆。
新房里红烛高烧,暖意融融。龙凤喜烛的火苗跳跃着,将满室的红映照得更加暖融。
黛玉端坐在铺着百子千孙被的喜床上,盖头遮面,只能看见自己交叠在膝上、微微颤抖的冰凉指尖。
外面正厅的喧嚣似乎被厚重的门板隔绝了,只剩下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地停在面前。
一根缠着红绸的秤杆,轻轻探入盖头下方。黛玉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盖头被缓缓挑起,眼前骤然一亮。烛光有些刺目,她下意识地眯了眯眼。
映入眼帘的,是周怀瑾含笑的、温润如玉的脸庞。烛光落在他眼中,跳跃着明亮而温柔的光。
“玉儿。”他唤她,声音低沉。
黛玉的脸颊瞬间烧得滚烫,比嫁衣还红艳。
周怀瑾放下秤杆,在她身边坐下。他伸出手,温暖的大手轻轻覆上她搁在膝上的小手,慢慢收拢,将那微凉的指尖完全包裹进自己的掌心。
暖意顺着手心蔓延。黛玉悄悄抬起眼睫。
“累了吧?”他轻声问。
黛玉轻轻摇头,指尖在他温暖的掌心里动了动。
周怀瑾笑了笑,目光望向窗外深蓝的、缀着星子的秋日夜空,声音带着辽阔的向往:“别怕。等过些日子,我先带你去栖霞山看层林尽染。那里的秋色,比书上画的还要浓烈。等以后……我们慢慢走,去看江南的杏花烟雨,去看塞北的长河落日,去看蜀道的奇峰险峻……所有你想看的,我都陪你去。”他顿了顿,目光落回黛玉脸上,无比郑重。
黛玉的心猛地一颤。温暖的感动如同冬日暖泉,缓缓注满了她空悬太久的心房。
她抬起眼,看向身旁眉目清朗、掌心温暖的男子。烛光跳跃在他眼中,映着窗外皎皎的月华,也映着她自己小小的身影。
“嗯。”黛玉轻轻应了一声,声音低微却清晰。她反手,第一次主动地回握住了周怀瑾温暖的手掌。唇角向上弯起,那笑容如同秋夜里悄然绽放的桂花,带着初生的怯意,却美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