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天气渐渐转冷。李家村的树木落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村民们穿上了厚实的棉衣,平日里串门的次数少了,更多时候是待在家里,围着炉火取暖,准备过冬的物件。
清风观里也添了几分寒意,玄尘道长找出了存放的炭火,在大殿里生起一盆,橘红色的火焰跳动着,散发着温暖的光和热。李渔的房间里也多了一床厚实的棉被,是林婉儿的娘特意给他做的,针脚细密,盖在身上格外暖和。
“师父,这炭火真暖和。”李渔坐在炭火旁,搓了搓手,感受着温暖的气息。
“冬天就该有冬天的样子,冷了就烤火,累了就休息,顺应时节,也是修行的一部分。”玄尘道长慢悠悠地说,手里拿着一串刚烤好的栗子,递了几颗给李渔。
李渔接过栗子,剥开外壳,金黄的果肉散发着香甜的气息。他咬了一口,软糯香甜,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真好吃。”
“后山的栗子熟了,我捡了些回来,烤着吃最香。”玄尘道长说。
冬天的修炼不像其他季节那般需要大量消耗体力,李渔更多时候是坐在炭火旁,运转心法,缓慢而沉稳地积累灵气。灵识的练习也从未间断,如今已经能稳定在九丈范围,感知的精细度足以分辨出风中夹带的不同气息。
这天上午,李渔正在练习水灵盾的变化。他尝试着将水灵盾缩小,凝聚成一个护心镜的形状,贴在胸口,既不影响活动,又能起到防御作用。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成功了,巴掌大小的水蓝色护心镜在胸前微微发光,灵气流转平稳。
“这样打斗时就更灵活了。”李渔满意地说。
玄尘道长看着他的新尝试,点头道:“懂得变通就是进步。防御法术未必非要追求覆盖范围,适合当下场景的才是最好的。”
“弟子明白。”
中午时分,林婉儿顶着寒风跑了过来,脸蛋冻得通红,手里提着一个布包。“李渔哥,快看看我给你带什么了。”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双棉鞋,黑色的鞋面,白色的鞋底,针脚密密麻麻,看起来十分厚实。“这是我娘给你做的棉鞋,冬天穿暖和,不容易冻脚。”
李渔接过棉鞋,入手沉甸甸的,心里也暖暖的。“谢谢阿姨,也谢谢你婉儿,你们太费心了。”
“不客气,你冬天还要去后山,穿暖和点才好。”林婉儿笑着说,眼睛里冒着热气。
李渔穿上棉鞋试了试,大小正合适,脚立刻感觉暖和了不少。“真舒服。”
“合适就好。”林婉儿笑得眼睛弯弯的,“对了李渔哥,我娘让你晚上去家里吃饭,炖了羊肉汤,驱驱寒。”
“好啊,正好尝尝阿姨做的羊肉汤。”李渔笑着答应。
下午,李渔去村里转了转,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村民。冬天里,村里的老人容易生病,他提着药箱,挨家挨户地看望了几位老人,给他们检查身体,留下一些常用的药材。
张婆婆的膝盖好多了,看到李渔来,拉着他的手说个不停,非要留他吃些点心。李渔婉言谢绝了,又嘱咐了几句注意事项,才离开。
回到清风观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玄尘道长正在准备晚饭,看到他回来,说:“婉儿娘让你去吃饭,你就去吧,我自己吃点就行。”
“师父一起去呗?”李渔问道。
“不了,我这把老骨头怕冷,懒得动了。”玄尘道长笑着说,“替我谢谢婉儿娘。”
“好。”
李渔来到林婉儿家时,羊肉汤已经炖好了,满满一大锅,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林婉儿的爹正坐在桌边喝酒,看到李渔来,连忙招呼他坐下。
“清儿来了,快坐,就等你了。”
“叔叔阿姨,麻烦你们了。”
“客气啥,快趁热喝点汤。”林婉儿的娘给李渔盛了一大碗羊肉汤,里面还放了不少羊肉和萝卜。
李渔喝了一口,汤汁浓郁,羊肉酥烂,萝卜清甜,暖得人浑身舒畅。“太好喝了!”
“好喝就多喝点。”林婉儿给李渔夹了块羊肉,自己也捧着碗小口喝着。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喝着羊肉汤,聊着天,说说笑笑,气氛温馨而热闹。窗外的寒风呼啸着,屋里却温暖如春。
吃过晚饭,李渔谢绝了林婉儿一家的挽留,往清风观走去。夜色已深,村里的灯火星星点点,寒风卷着雪花,开始飘了起来。
“下雪了。”李渔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冰凉的触感瞬间融化。
回到清风观,玄尘道长还没睡,正在灯下看书。“回来了?羊肉汤好喝吗?”
“好喝,阿姨炖得特别香。”李渔笑着说,“外面下雪了。”
“哦?下雪了好,瑞雪兆丰年。”玄尘道长抬头看了看窗外,“明天后山的雪景应该不错。”
李渔点点头,心里期待着明天的雪景。
躺在床上,李渔听着窗外的风雪声,感觉格外安心。棉鞋还带着余温,羊肉汤的暖意还在体内流淌,身边的一切都那么温暖而安稳。
冬天虽然寒冷,却也有着别样的温馨。李渔带着微笑,渐渐进入了梦乡。他知道,无论风雪多大,只要身边有这些温暖的人和事,这个冬天就不会寒冷。